有時我們會用“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吧”和那些說錯話、用錯詞的人開玩笑。術業有專攻,要是跨專業授課,難免會讓人懷疑老師的教學能力。
不過,湖南省湘潭市育才學校卻有這樣一位老師,稱得上是奇才,不僅敢于跨專業授課,而且還教出了大名堂,并誓將科技創新教育工作進行到底。
在今年4月舉行的第35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曾亮與他的學生再獲豐收——學生作品《高效智能環保扒谷機》、《多彩的科技節》分別榮獲創新成果金獎、科技實踐活動二等獎,他本人也榮膺“十佳科技教師”。
或許讓不少人大跌眼鏡,曾亮這個指導學生發明創造的高手,卻是個半路出家的數學老師。
1997年,他來到育才學校擔任數學老師,認識了科學教師文湘君。文老師熱愛科學,經常帶學生參加各種科技實踐活動,他也參加過幾次,深刻地感受到了學生們對科技創新尤其是實踐活動的喜歡。
孩子喜歡的教育才算是真正的教育。2001年,他毅然離開熟悉的數學教學崗位,擔任專職科學教師,一干就是十幾年。
“隔行如隔山,我這次算是無縫對接吧?!倍嗄旰螅俅握劦睫D行,曾亮調侃道,“兜兜轉轉,還是跟科技創新最有緣,我來育才學校,只為遇見‘他’?!?/p>
原來,因為父親是木匠,十幾歲時,他就幫忙鋸木頭、刨木板,跟父親一起做家具,后來,自己還學會了做木頭槍、木頭小車,迷上了最原始的“發明創造”。只可惜,家人不是特別支持,還是希望他專心讀書。
這并沒有徹底打擊他,學習之余,他會偷偷地將自己平時制作的寶貝拿出來搗鼓一番。
如今,曾亮仿佛跟科技創新教育捆綁在了一起——學校的各種科技活動,都少不了他的參與;發明創造課堂上,他的教導清晰可聞;哪里有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哪里也有他的身影……
今年4月份,為了讓科技活動更集中、更專業,在他的提議下,育才學校成立了“小科學家俱樂部”,對積極參加科技活動的同學進行統一管理、鼓勵加分,并頒發“小科學家俱樂部”會員證和認定證書。
目前,這個俱樂部已經吸收了200多名會員。
上曾亮的科學課,除了能夠學到很多知識,還能享受玩的樂趣,并成為小名人呢。
為了加強學生的記憶、鼓勵學生多思考,曾亮獨辟蹊徑,開創了名人效應教學法——對學生自己總結出的科學規律或定律,他就用學生的名字命名。
在一次課上,講到1820年的一天,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做一個簡單的電路實驗,正巧桌上放著一個指南針,忙碌的他無意中看到一個現象,從此揭開了電與磁關系的秘密,于是,曾亮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他看到了什么現象嗎?這個秘密到底是什么?”
話音剛落,同學們紛紛向他舉手示意,還輕聲喊著“老師,我來”、“老師,我來”……最后他選擇了最先舉手的張添皓同學。
“我猜他發現了通電的導線會使小磁針發生偏轉,說明通電的導線有磁性。”張添皓信心滿滿地說。
“完全正確!”曾亮說,“這原本是赫赫有名的奧斯特猜想,現在張添皓同學第一個在班上提出來,那咱們就給這個猜想改名叫‘張添皓猜想’吧?!?/p>
很快,在曾亮的課堂上又出現了“劉秦東猜想”:電磁鐵的磁力大小主要與電池節數(電流)、線圈圈數和鐵芯大小有關;“朱博翔結論”:晝夜是地球自轉形成的……
想當名人這個想法不錯,但是想要獲得命名權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在回答問題時,不僅要用完整的句子來表述,而且還要簡潔、通順、明了。如果結結巴巴說半天,那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命名權從手中溜走了。
“用一個完整的句子來發言,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對他們科學意識的形成很有用?!痹琳f。
不僅能出名,在曾亮老師的課堂上還能開眼界呢。有時候,在課堂上,曾亮還會露一手,給學生變個“小魔術”。
會吸水的杯子、聲音熄滅蠟燭、磁鐵穿透術……一個個小實驗,給課堂增色不少,學生們越來越喜歡科學課,也更愛動手了。
在科技教育方面,曾亮不僅有技巧、懂方法,更厲害的是,他還能把大自然也變成學生的課堂。
2011年,曾亮就帶著學生們開展了湘潭古生物化石考察活動,用科學的方法探索湘潭古生態環境,真正體驗大自然課堂的豐富多彩。
為了采集到化石,寒假期間,他帶領學生們乘車兩個多小時,跋涉10多公里山路,來到湘潭縣塔嶺鄉西湖村進行實地考察。雖然到下午兩點多都沒能吃上午飯,大家又累又餓,但是熱情絲毫沒有減退,都說下次還要來。
在考察結束后的一個多月里,曾亮又帶著學生拜訪專家學者,弄清楚采集到的化石名稱和來歷。讓學生們了解到,距今大約二、三億年前,湘潭地區還是一片海域,氣候溫暖,海水湛藍,到處生長著美麗的海洋生物,而這些珍貴的化石就是最好的佐證。
在第33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湘潭古生物化石考察后續活動》獲綜合實踐活動評選一等獎。
除了把大自然當課堂,曾亮還請“盒子”來幫忙。
新學期開始,他都會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紙盒,作為“科學成長記錄盒”。平時,學生們把實驗記錄、觀察日記、小制作等放到這個盒子里,到期末,舉行一次“科學成長記錄盒”展示活動,比比誰的盒子里內容更豐富。
從教十余載,曾亮處處為學生所想,付出著,也收獲著。面對金光閃閃的獎牌,他沒有一味地陶醉,更沒有停下追求的腳步,我們堅信他一定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小科學家”、“小發明家”,采集百花釀成蜜,澆灌桃李綻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