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超脫教師的預設、充滿未知因素,因此,教師必須發揮聰明才智,審時度勢,敏銳捕捉并合理運用課堂上即時生成的資源,演繹不曾預約的精彩,展現靈動的課堂。
學生的錯誤是寶貴的生成資源,因此,教師不僅要善待學生的錯誤,還要發現背后的原因,挖掘錯誤的價值。
在教學“選擇健康食品”時,我問學生:“假如我們去超市買食品,碰到保質期不一樣的,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學生:“選擇保質期長的。”
我:“為什么?”
學生:“保質期長的沒那么快變質。”
看到學生信心滿滿的,我真不忍心潑冷水,但轉念一想,如果這錯誤能被有效利用,讓他們在日后生活中體會到學以致用的快樂,我不妨做一次“壞人”,于是問道:“有保質期的食品是否有食品添加劑?”
學生回答:“有。”
“那你們知道保質期長的食品與保質期短的,哪種添加劑更多嗎?”
“保質期長的食品添加劑更多。”
我說:“沒錯。所以我們要選保質期短的食品,對不對?”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對!”
課堂教學有太多不確定因素,意外時有發生。教師不要被意外嚇到了,應該將其化為難得的契機,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讓課堂生活異彩紛呈。
在上“保護雞蛋”這課時,各小組都按照畫好的草圖制作雞蛋保護器。第四小組動作特別快,十分鐘就做好了。
為了鼓勵其他小組,我特意請第四小組的代表到講臺上展示他們的作品,可沒想到這位代表一不小心,雞蛋保護器就重重地砸在地上,瞬間支離破碎。同學們噓聲不斷,現場氣氛跌落到最低點。
這種意外與我的初衷完全相違背,但我沒有慌神,先讓那個代表回到座位上,然后不慌不忙地問:“你們愿意出個好主意,幫第四小組做個更好的雞蛋保護器嗎?”
有的學生說:“保護器的外殼不用紙皮,用泡沫。”有的學生說:“內部用木棒搭一個架子來承受雞蛋的重量。”還有的說:“為減輕撞擊力,在保護器上方做一把降落傘。”
……
不管建議是否可行,但對這段意外的小插曲加以靈活運用,課堂頓時轉憂為喜,出現了另一番熱鬧景象。
在課堂上,學生們的回答有時會帶來驚喜,有時卻令你尷尬不已。這時,只要跟他們平等對話,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分析問題,就能化險為夷,變尷尬為精彩。
在講述“材料的再利用”這課時,我就遭遇過尷尬。
我先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易拉罐的故事”,告訴他們易拉罐來之不易,要珍惜勞動成果,然后讓他們欣賞變廢為寶的作品圖片,目的是讓他們形成環保意識,最后問他們:“你們在生活中會如何變廢為寶呢?”
出乎意料的是,一個學生硬生生的回答令現場的氣氛尷尬不已。他說:“變廢為寶只是一句口號,很難實現。”
課堂上立即掀起了波瀾,下面一陣騷動。我當時愣住了,顯然我的說法沒有得到這位同學的認同。
面對尷尬的場面,我不得不臨時改變教學計劃,決定問個究竟,聽聽他的想法。我問:“為什么難以實施呢?”
他淡定地說道:“現在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隨意堆放在一起,可回收的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難以區分,更別說重新利用了。”
其他的學生聽后,又議論開來了。
我抓住這個機會,說:“你講得很對,但我們可以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在家里放幾個垃圾桶,每個垃圾桶上貼上標簽,標明‘可回收’或‘不可回收’。有了垃圾,就根據它們的性質分類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而工業垃圾的回收利用就靠政策去執行。”
那個學生邊點頭邊說:“社區的垃圾桶也要貼上這樣的標簽,方便清潔工人對垃圾進行分類。”另外一個學生也補充道:“我們還可以寫信要求有關部門制訂措施,要求每個家庭按規定處理垃圾。”
最后我總結道:“大家的建議很好,如果能夠落實,那垃圾回收、變廢為寶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