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五畝蘋果園,每年爸爸都要給園中的蘋果樹修枝整形,我和媽媽就在樹下拾掇被剪掉的枝條。
一天中午,爸爸從樹上下來休息,說手被剪刀弄得很痛。我從爸爸手中接過剪刀,試著去剪枝條,發現手指粗的枝條很難被剪斷。我將枝條盡量往剪刀的里邊放,并用雙手按壓剪刀,可枝條就是往外滑動。
如何才能使枝條不往外滑呢?
回到家后,我仔細觀察剪刀。原來剪刀的一邊是凹形面,另一邊是凸形面,越靠近剪刀的里面,兩面的夾角越小。粗枝條被放到里邊后,人對剪刀用力,枝條一下就被擠了出來??磥?,要想讓枝條“乖乖聽話”,可以將刀刃弄成鋸齒狀,加大摩擦力。
我把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說:“把剪刀弄成鋸齒狀,難度太大,不好制作,再說鋸齒刃容易斷齒?!?/p>
我有些不服氣,又把想法告訴了科學老師。老師說:“你的想法不錯,不過鋸齒刃不行,若把凸刃變成凹刃的話,問題就解決了?!?/p>
怎么把凸刃變成凹刃呢?
一天,我用核桃鉗夾核桃時,發現核桃鉗的兩個面都是凹面。核桃被兩個凹面死死卡住,一動不動。如果把剪刀的凸面弄成凹面,樹枝不就像核桃一樣,想動都動不了嗎?
我非常激動,馬上繪制出新式剪刀圖,把剪刀凸面的中間部分畫成凹面。忽然,我又想到,剪刀是省力杠桿,剪刀臂是用力點,剪口與枝條接觸的部分是阻力點,剪口與剪刀臂中間的穿釘就是支點。阻力點離支點越近,人剪枝條就越省力,于是,我將剪口的凹面畫得離穿釘比較近。
畫完后,我迫不及待地找爸爸幫忙改良剪刀。他找來一把舊剪刀當試驗品,我就協助他在砂輪機上打磨剪刀。
沒多久,我的凹面剪刀制作成功了。為了檢驗它的使用效果,我將手指粗的枝條放進剪口,枝條被凹面死死卡住,我輕輕一剪,“咔嚓”一聲,枝條被剪成了兩段。
爸爸拿著我的作品,看了又看,試了又試,樂呵呵地說:“效果不錯,好用多了?!?/p>
這把剪刀的形狀像夾核桃的鉗子,所以,我給它起名為“核桃剪”。
指導老師 李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