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是誰在唱歌?
《中國好聲音》中的歌手們拼得火熱,動物們也亮出自己的歌喉,上演了一場另類的“好聲音”大賽。
如果你是導師,你會為哪位選手轉過椅子,收它為徒呢?
藍鯨:
深海歌王
藍鯨被認為是地球上體積最大的動物,最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是個超級“大塊頭”,這直接造就了它的大嗓門,其叫聲在源頭處最高可達到188分貝。
人類能夠察覺到的聲音最低頻率為20赫茲,而藍鯨發出的聲音頻率在10至40赫茲之間,如果它們上臺唱歌,人類導師是無法聽到它們的全部歌聲的。
藍鯨大叫,主要是為了和同伴聯系。
現在,包括藍鯨在內的鯨類正在降低叫聲的頻率,可能是因為過量捕鯨讓鯨類的數量減少,剩下的鯨已不需要“大聲呼喊”來聯系遠方的同伴。
吼猴:“大嗓門”
吼猴,聞其名便知其聲。
它們是陸地上叫聲最響亮的動物,吼聲可達到90分貝,響亮程度和一臺全速運轉的汽車發動機差不多。即使站在5千米外,也能聽到它們的吼聲。
吼猴之所以嗓門這么大,秘密在于舌骨。它們最大的舌骨位于喉部,呈U形,不和其他任何骨骼相連。
在需要的時候,這塊近乎懸空的舌骨就能成為一種特殊的回聲器,形成共振并發出響亮的聲音。
如果同族的吼猴組成一個組合,同時吼叫,那聲音會震耳欲聾、響徹四野,作為導師的你最好離它們遠遠的。
劃蝽:
個小聲音不小
從聲音的分貝來看,劃蝽不是最吵鬧的,但考慮到體形因素,一種體長只有兩毫米的劃蝽無疑是“小個子也有大嗓門”的標準典范。
這種劃蝽生活在水下,叫聲最高可達105分貝,相當于電鉆鉆墻的聲音,人們站在岸邊都能清楚地聽到。
幸好,這些聲音從水中傳播到空氣中時,99%已經損耗,所以,人們雖然覺得刺耳,但不存在健康危險。
螻蛄:自帶麥克風
前面幾位選手都在賣力地“清唱”,而螻蛄則悠然自得,輕輕一唱便聲傳千里。
這其中的奧秘在于,它自帶麥克風,會用兩個前肢挖出一個麥克風形狀的洞穴來放大聲音,人們在600米外都能聽見。
研究表明,這種借助洞穴的聲學方法可以將30%的能量轉化為聲音。人們將麥克風放在距離其洞口1米處,可記錄到峰值92分貝的聲響,相當于一臺草坪修剪機工作時發出的聲響。
雖然發聲的技巧很巧妙,但你未必會喜歡這種聲音,因為螻蛄是害蟲,專吃新播的種子,咬作物的根部,危害谷物、蔬菜和樹苗。
除非你開了一個藥用螻蛄養殖場,否則當聽到它們的叫聲時,就應該盡早著手安排除蟲事宜了。
油鴟:最吵鬧的鳥
當油鴟在身邊時,你不會樂意跟它待在一起的,因為這種鳥是已知嗓門最大的鳥,當它們一起鳴叫時,發出的聲音足以讓人失聰。
在動物界進行歌唱比賽,油鴟自然不會缺席,但它鳴叫的用途比唱歌要實用得多。
油鴟是一種穴居的鳥類,同一個洞穴中可能有上千只。洞穴里一片漆黑,要想順利地找到自己的家,油鴟就要鳴叫,通過回聲定位來避開障礙。
與蝙蝠用超聲波定位不同,它的叫聲人耳可以識別,每只油鴟都能發出超過100分貝的叫聲,只是回聲定位的效果不如蝙蝠精確。
在一項實驗中,油鴟會一頭撞上直徑10厘米的盤子,當盤子的直徑增大至20厘米或更大尺寸時,它們才能順利避開。
小蝦:玩“噪音”
噪音蝦不會唱歌、不會鳴叫,也不會大吼,但能發出響亮的聲音,甚至用“噪音”捕獵!
當鎖定獵物后,它們會突然并攏兩個特別的前肢,速度極快,能將水流快速擠壓出去,形成一股低壓氣泡沖流。這些氣泡破碎時就會發出劇烈的爆裂聲,聲音之大甚至可以達到200分貝,足以震暈它們的獵物!
集群出現時,這種小蝦發出的低壓聲響強烈到可以幫助潛艇規避水下聲納系統的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