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綿綿細雨還是傾盆大雨,不管是疾風驟雨還是凄風苦雨,變化多端的雨不僅能影響人的心情,甚至能在關鍵時刻扭轉戰局。
抱恨終身的雨
在著名的滑鐵盧戰役中,曾經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拿破侖被打得一敗涂地,最終流放他鄉,而拿破侖的失利和一場傾盆大雨不無關系。
1815年6月,在比利時的滑鐵盧小鎮,拿破侖率領的軍隊與英國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普聯軍展開決戰。決戰前夕,小鎮上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濘,兵馬都很難前行。決戰當天更是傾盆大雨、雷電交加,法軍很多火藥被淋濕,重炮也陷入淤泥中,前行十分緩慢。
重炮一直是法軍的強項所在,拿破侖是使炮的能手。在滑鐵盧戰役中,他寄希望于發揮炮彈的威力,可是大雨卻狠狠地削弱了法軍的優勢。同時,由于大雨的阻礙,援軍沒能及時趕到,拿破侖慘敗。
不得不說,滑鐵盧小鎮上的這場雨真是一場令人抱恨終身的雨啊!
“人禍”從天而降
若說滑鐵盧戰役的雨是“天意”,越南戰爭期間的人工降雨則是“人禍”。
1967年至1972年,美軍出動飛機26000架次,施放降雨催化彈474萬多枚,進行人工降雨2602次,給越南制造了大量暴雨,一些地區洪水泛濫,橋梁、水壩、道路和村莊被毀。
同時,人工降雨使道路泥濘,車輛無法通行,越南軍隊運送兵力和物資的通道——“胡志明小道”每周的通行量由9000輛次減少至900輛次,嚴重影響了越南軍隊的作戰行動。
據統計,人工降雨造成越南北方洪災,導致近100萬平民死亡,相當于當時北方人口的5%。
看來,人工雨的威力比美軍重型轟炸機還要略高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