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春鳥知春,鳥不知春草知春。”人們發現,不僅許多動物有洞天察地的本領,一些植物也有這種“奇術”。在植物王國里,有些成員竟能像氣象臺那樣預報天氣。保護好我們的大自然,認識這些可愛的“氣象員”,我們才能更加省時省力!
在我國西雙版納生長著一種奇妙的植物,當暴風雨將要來臨時,它便開放出大量的花朵,人們根據它的這一特性,可預先知道天氣的變化,因此大家稱它為“風雨花”。
風雨花又叫紅玉簾、菖蒲蓮、韭蓮,是石蒜科蔥蘭屬草本花卉。它的葉子呈扁線形,很像韭菜的長葉,彎彎懸垂。
風雨花為什么能夠預報風雨呢?原來,在暴風雨到來之前,外界的大氣壓降低,天氣悶熱,植物的蒸騰作用增大,使風雨花貯藏養料的鱗莖產生大量促進開花的激素,促使它開放出許多的花朵。
無獨有偶。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生長著另一種奇花,也能預報晴雨,人們稱它為“報雨花”。
這種花長得非常像菊花,花瓣呈長條形,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和花姿,不同的是,報雨花的花朵比菊花大2-3倍。
報雨花也有自己的秘密哦,它的花瓣對濕度比較敏感,當空氣濕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花瓣就會萎縮,把花蕊緊緊地包起來;而當空氣濕度減少時,它的花瓣又會慢慢地展開。
當地居民在出門之前,總是要看一下報雨花,如果花開就不會下雨,如果花萎縮,就預示著將會下雨。
“結縷草長霉,天將下雨”、“茅草葉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小草沒有花朵的幫忙,也不愿閑下來,它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預報天氣:當結縷草在葉莖交叉處出現霉毛團,或茅草的葉莖交界處冒水沫時,就預示要出現陰雨天。
有趣的是,小草不僅能預報天氣,還能測量氣溫。
在瑞典南部有一種“氣溫草”,它能像溫度計一樣測量出溫度的高低。這種草的葉片為長橢圓形,花為藍、黃、白三色,因此它又被叫做“三色堇”。
它的葉片對氣溫反應極為敏感,當溫度在20℃以上時,葉片向斜上方伸出;若溫度降到15℃,葉片就會慢慢下垂,直到與地面平行為止;當溫度降至10℃時,葉片就向斜下方伸出。如果溫度回升,葉片又會恢復為原狀。當地的居民根據它的葉片伸展方向,便可知道溫度的高低。
小花小草都有這種本領,大樹也不甘落后。
在廣西忻城縣龍頂村,有一棵100多年樹齡的青岡樹,它的葉片顏色隨著天氣變化而變化:晴天時,樹葉呈深綠色;久旱將要下雨前,樹葉變成紅色;雨后天氣轉晴時,樹葉又恢復了原來的深綠色。當地居民根據樹葉的顏色變化,便可知道是陰天還是晴天,故人們稱它為“氣象樹”。
科學家經過研究,揭開了這棵青岡樹葉色變化能預報天氣之謎。
原來,青岡樹的樹葉中除了含有葉綠素之外,還含有葉黃素、花青素、胡蘿卜素等。葉綠素是葉片中的主要色素,當葉綠素代謝正常時,其它色素就被掩蓋了,因此葉片呈綠色。
這棵青岡樹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在長期干旱即將下雨前,常有一段悶熱強光天氣,這時樹葉中葉綠素的合成受到了抑制,而花青素的合成卻加速了,并在葉片中占了優勢,因而樹葉由綠變紅。下雨后,葉綠素加速合成,這樣葉色又恢復了原來的深綠色。
在安徽和縣大滕村旁也有一棵奇樹(當地人稱它為“樸樹”),株高7米,樹圍3米多,樹冠覆蓋面積達100多平方米,它也是一株名副其實的“氣象樹”。
村民根據樹葉發芽的時間和疏密,即可知道當年雨水的多少。如谷雨前發芽,且芽多葉茂,即預示當年雨水多,往往有澇災;如正常發芽,且葉片分布有疏有密,即預示風調雨順;如推遲發芽,葉片也長得少,則為少雨年份,常常出現嚴重旱災。
實踐證明,它的預報很準確。例如,1934年這棵樹推遲到農歷6月份才發芽,結果和縣出現特大旱災;1954年它發芽又早又多,那年和縣發了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