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作家朗達·拜恩(下文稱拜恩)曾寫出勵志書籍《秘密》,風靡全球。時隔7年,拜恩的新著《英雄》出版,用時髦的話說,這是一本關于“屌絲逆襲”的秘籍。
任何時代都不缺平民英雄,相對于“酸葡萄心理”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筆者更喜歡聶紺弩的豪邁:“三人大笑空前古,二白之間介一窮。”心態不一樣,結果當然也就不一樣。
作為一名勵志作家,拜恩如此定義偉大和英雄:“所謂偉大并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勇于追逐你的夢想并最終發現潛藏于心中的英雄才能稱之為偉大。”她在書中列舉了12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英雄故事:麗茲·瑪瑞,父母是癮君子,她是無家可歸靠偷竊維生的流浪兒,有一天,睡在樓梯間時,她萌發了去哈佛讀書的夢想,4年后如愿上了哈佛,現在是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和演說家;吉姆·拉奧,在印度一個連電都不通的小山村長大,從小學業不良,但他夢想在商界有所作為,如今建立了龐大的商業帝國;阿納斯塔西亞·索阿雷,冷戰時期從羅馬尼亞逃到美國,語言不通,貧苦不堪,為生計每天在一家美容中心工作14個小時,最終靠自己特有的修眉技術,把生意從美國做到歐洲……
拜恩本人也是一位從底層打拼出來的英雄,她今年63歲,出生于普通工薪家庭,曾胸無大志。寫《秘密》之前,她在澳大利亞一家電視臺工作,生活過得沮喪又絕望——為臺里的制片工作每天都疲于奔命,但感受不到絲毫意義和快樂;家庭中,與她感情最深厚的父親陡然去世,母親的狀況也讓人擔憂,卻與她關系緊張。有一天,女兒海莉給了她一本書,看完后,她看了看早被遺忘的太陽,萬事萬物在眼中都有了新意。
從這本書中,拜恩覺得自己參透了人世間最有價值的一個“秘密”:人的所思所感、一言一行,都是自己吸引來的。事實是,每個人都在創造自己的人生。她渴望把這個秘密分享出去,于是出書、制作系列電影,如今,她成了暢銷書作家,還曾在2007年被《時代》雜志選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在上榜的100人中排第十三位。
拜恩的“秘密”其實就是心理學上的“吸引力法則”。聽起來似乎很神:宇宙間有看不見的能量,引導著萬物運轉,這就是所謂的吸引力。這種力也支配人類的生活。在你的生命中,你會吸引你所關心的東西。成功也如此,在《秘密》中,拜恩寫道:“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全宇宙都會幫助你!”
當然,也有不少看過《秘密》的人對拜恩嗤之以鼻——成功單憑真心渴望,哪有那么容易!這個法則太夸大片面作用了,還是中國的老祖宗客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新書《英雄》可能會幫讀者更深刻地去理解“吸引力法則”。書中說,成就英雄,單靠樂觀是不足以解決一切的。因此,《英雄》比《秘密》更進了一步,它講的不再是簡單的態度,而是堅持與專注。任何成功,都是建立在專注的基礎之上,如同《英雄》中提到的那些成功人物,永遠不放棄。
也許你覺得這些成功人物都離你太遠,但其實成功不分大小,夢想沒有高低,重要的是你內心真正想要什么。也許有人會害怕失敗,不愿承擔風險,但就像拜恩說的:“追逐夢想看似要冒很大的風險,但錯過你的人生難道不是最大的冒險?”
編輯/王晶晶 美編/苑立榮 圖編/傅聰 編審/張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