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
蘇大寶,中國沙畫的開創者與引領者。首次提出“中國沙畫”的概念。曾榮獲“中國年度藝術人物”。
初見蘇大寶,圓圓的臉龐,在黑色暗花的中式開襟上裝襯托下,顯得穩重、成熟。他的年齡其實只有33歲,卻被譽為“中國沙畫第一人”。2004年,在網上第一次看到外國藝術家的沙畫表演視頻后,蘇大寶被震撼到,并開始琢磨這門藝術。10年過去了,這位最早在中國表演沙畫的年輕人,已然開創了屬于自己的藝術天地。他把傳統國畫與沙畫巧妙結合,讓觀眾在欣賞變幻多姿的沙畫同時,也能領略傳統文化之美。
蘇大寶位于北京大成路的辦公室里,八仙桌的一端擺滿了書籍,屋里濃濃的墨香撲鼻而來,讓采訪也多了些許藝術氛圍。
只有邁開第一步,腳下才能有路
在因為一把沙子成為藝術家之前,蘇大寶從未想過要在沙畫上承擔一個開創者的角色,他的目標僅僅是靠奮斗,能讓自己在北京這個大城市生存下去。
1981年,蘇大寶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牯牛山鄉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的父親是鄉村醫院的醫生,母親則沒有工作,靠擺地攤補貼家用。雖然家庭條件不是很好,蘇大寶卻在成長中培養了很多特長。“我從小就愛寫寫畫畫,也沒有美術老師教,就靠自學。”
高中畢業時,因為不想留在當地,蘇大寶放棄了自己考上的常德師范學院,選擇去北京教育學院就讀。“錄取通知書上寫著學費4000元,沒想到去了學校,還有雜費等,總共要交1.2萬元。”一年后,蘇大寶瞞著家里人輟學了。他直言,那時的想法與現在的很多大學生不一樣,“我從不分析哪條路最幸福,我堅信只有邁開第一步,腳下才能有路。”當赤裸裸的生活壓力襲來時,他開始賣花、擺地攤、當群眾演員。
這樣混日子的生活當然不是蘇大寶的夢想。在當了9次群眾演員后,他拿出全部積蓄,拜西部笑星、甘肅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王慶新為師,學習口技和曲藝表演。因為勤奮和善于總結藝術規律,只學了9節課的蘇大寶就能登臺表演了。悟性極高的他還在演出之余向師兄學習了幾個魔術節目。
“那段日子依舊很迷茫,收入也不穩定。有時眼看沒錢了,突然接到一個能掙100元的演出活動,就又能熬上一段時日。”最困苦時,蘇大寶在凌晨1點結束演出,因為舍不得打車,就冒著冬夜的嚴寒,一路走回出租屋,走了整整4個小時。當時,蘇大寶并不覺得辛苦,他還記得,那年的圣誕節看起來分外美妙,“因為在這個中國人最喜歡的外國節日,我可以接好幾個活,連趕幾個場子,演出費也是平時的幾倍。”
普通的東西可以創造奇跡
2003年,韓國首爾動漫節上,匈牙利動畫大師弗蘭克·庫克(Ferenc Cako)技驚四座,伴隨著優美的旋律,他手起沙落,將觀眾不知不覺地帶入一段深遠的歷史之中。這段名為《創世紀》的表演,讓世人第一次領略到沙畫的魔力。2004年,在網上搜索魔術節目的蘇大寶,無意中看到這段視頻,那如魔幻般變幻的流沙讓他傾倒。隨后他馬上意識到:“這個東西我也能做,而且能把它做好。”他的家鄉在湖南雪峰山的余脈牯牛山附近,那里盛產黃金,為了煉金,人們會把礦打成沙子,從小,他就在沙子堆里摸爬滾打。直覺告訴他,他終于找到了一種能夠將自身所有特長融于一體的藝術創作形式。
2009年6月25日,搖滾巨星邁克爾·杰克遜去世。蘇大寶創作了沙畫《再見了,邁克爾·杰克遜》,視頻放到網上后,一天之內點擊量超過200萬。已經從事5年沙畫創作的蘇大寶聲名鵲起,媒體也蜂擁而至,“中國沙畫第一人”的名號不脛而走,蘇大寶曾經不無驕傲地說:“我最初靠一顆牙齒(口技)打天下,后來靠幾根繩子(魔術),現在靠一把沙子,全是省錢的東西,我相信普通的東西可以創造奇跡。”
在蘇大寶看來,沙畫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種瞬間的藝術,能夠在不斷變化中給人以期待。而沙畫給人最大的啟示在于,作品不論好壞都要抹掉,如同人生一樣無法逆轉。
散文寫給自己,小說送給兒子
成名后,蘇大寶演出之余,主要忙于建立起“中國沙畫”的理論體系。他能如數家珍般告訴環球人物雜志記者,沙畫的世界性、時空流動性、綜合性,等等。他在沙畫表演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創作了一系列代表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如《梁祝》《滿江紅》等。
2010年,在中國三大男高音上海森林交響音樂會上,蘇大寶與戴玉強、莫華倫、魏松同臺演出,在上海交響樂團的伴奏下,表演了沙畫《梁祝》。隨著跌宕起伏的音樂,蘇大寶的沙盤中,梁山伯與祝英臺花前相識、撫琴相知、花前月下、愛戀成空、化蝶永伴等一幅幅畫面迅速變幻著,充滿了浪漫、凄美。和《梁祝》一樣,蘇大寶的許多沙畫創作都呈現出寫意畫的風格。“沙畫與中國寫意畫有相通的地方,一撒、一摔、一抹、一勾、一挑、一拍,手法很有表現力和感染力。這些都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變通而來的。”蘇大寶說。
作為21世紀初新興的一門藝術,沙畫短短數年便在中國落地生根。它突破傳統藝術,以其瞬息萬變的藝術魅力迅速掀起審美熱潮,也引來大批從業者。其中既有像蘇大寶這樣有美術基礎、自己鉆研的,也不乏修習美術多年的專業人士。目前,國內的沙畫表演師雖然不下數百位,但水平參差不齊,能被世界承認的大師級人物更是少之又少。也許是因為品嘗過人間甘苦,蘇大寶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成功。他會為自己寫年度規劃,詳細總結失敗教訓和成功經驗。他說,自己現在最大的目標是要成為世界沙畫藝術的標志性人物。
蘇大寶的妻子是他的高中同桌,即便在生活最艱辛時也對他不離不棄。如今,在他的人生字典里,能讓老婆過上好日子,能讓兒子無憂無慮,是他為人夫、人父的責任,也是他對幸福的理解。
這么多年一路奮斗下來,蘇大寶攢下兩沓厚厚的手稿:一沓寫給自己,以散文的筆觸記錄下種種心情、感悟;一沓寫給兒子,以小說的形式講述一個“80后”父親的真實奮斗史。在小說的開篇,他深情地對兒子寫道:“我希望用這個故事產生的光亮照亮你前行的道路,溫暖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