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斯科時間2月7日晚上,索契冬奧會圣火燃起,俄羅斯也在34年后再次迎來奧運會。除了各國運動員,許多國家的領導人也齊聚俄羅斯,使得黑海之濱的索契不僅是競技場,一時間也成了全球外交的中心舞臺。
索契上演外交大戲
2月7日晚,冬奧會開幕式結束后,俄羅斯電視1臺很有深意地播放了一部有關普京的紀錄片,名為《軟路徑的哲學》。普京在片中表示,想要詆毀俄羅斯的人總是很多,自己是以平常心來面對有些人借冬奧會向俄羅斯“潑臟水”,因為這也是國際競爭的一個組成部分。他還提到了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曾經遭遇的抵制,認為這其中雖有政治原因,但對運動員肯定是不公平的。運動員為奧運會辛苦準備4年,就期待著一剎那的綻放,但有些人借與體育沒有絲毫關系的理由抵制奧運,讓運動員抱憾終生,普京覺得這不成體統。
索契冬奧會雖然沒有出現某些國家抵制參賽的情況,卻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據俄總統辦公廳早前宣布,將有40位外國元首出席索契冬奧會的開幕式。不過,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英國首相卡梅倫、法國總統奧朗德、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在內的一些西方主要大國的領導人,都借口俄羅斯存在違反人權的情況而拒絕出席開幕式。當然,這并沒有影響到其他國家對索契冬奧會的熱情。據報道,本屆冬奧會開幕式共有65位國家、政府及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出席,這一數字是上屆溫哥華冬奧會的3倍,創下冬奧會歷史紀錄。
對哪些領導人參加,哪些領導人不參加開幕式,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幾乎每屆奧運會都會有這樣的爭論,這一話題很無聊,甚至愚蠢荒謬。俄羅斯鐵路公司總裁亞庫寧也對國外媒體歇斯底里地炒作類似的話題表示遺憾,他說,一些西方出版物刊出了有俄羅斯總統形象的諷刺漫畫,在冬奧會期間,這些媒體發出的信息遠離體育本身,對俄羅斯更是不太友善。
遠道而來的貴客們可以說給足了俄羅斯面子,而且本屆冬奧會期間,敘利亞沖突雙方宣布停戰3天,并為運送傷員、平民離開戰區開辟出了人道走廊。到訪俄羅斯的各國領導人更不是簡簡單單地參加開幕式而已,他們利用這個契機會見其他國家領導人,或者傳遞某些外交信號。
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在國內政局不穩的情況下,依然來到索契參加冬奧會開幕式。在與西方關系并不融洽的時候,他到索契顯然有尋求俄羅斯支持的意味。
日本首相安倍雖然也到了索契,但心情顯然不是非常愉快。索契冬奧會的開幕式當天正是日本所謂的“北方領土日”,照例東京要舉行“北方領土返還要求大會”,就南千島群島向俄羅斯聲索主權。一個月前,有日本政客就認為,日本首相和俄羅斯總統在“北方領土日”當天站在同一個觀禮臺上不合適。智囊團當時制定的計劃是安倍要晚些動身,在2月下旬的某個比賽日抵達索契,然后在賽場邊尋找機會與普京會面,并和普京一起參加閉幕式。但顯然安倍不希望錯過這個和俄羅斯套近乎的機會,于是他制定了新的時間表。2月7日上午,他先在國會露面,然后在“北方領土日”集會上做簡短的發言,最后再乘坐專機“趕場”到索契。只是不知道安倍在“北方領土日”對普京笑臉相迎時,心里會想些什么。
中俄兩國的君子之交
在所有到訪的國家領導人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于俄羅斯來說無疑是非常特別的一位。1月21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2月6日到8日,赴索契出席冬奧會開幕式。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在境外舉行的大型體育賽事,同時也是習近平連續第二年選擇俄羅斯為首訪國。
在西方大國領導人紛紛拒絕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的情況下,習近平的到訪對于俄羅斯的意義不言而喻。2月6日,習近平如約出現在了迎候許久的普京面前。從兩人見面時臉上露出的輕松笑容來看,這與其說是會談,倒不如說是老朋友之間在聊天。習近平表示,俄羅斯舉辦索契冬奧會,中國人民正在歡度馬年春節,可謂雙喜臨門。中俄是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按照中國習俗,鄰居辦喜事,自己當然要專程來當面向對方賀喜,分享喜慶。這番貼心話讓普京笑逐顏開。除了對習近平遠道而來表示感謝之外,他還提到春節是中國人走親訪友的日子,習近平此時來俄羅斯就是來看望朋友的。朋友,這樣一個在習近平和普京的談話中多次出現的字眼,用來形容兩國關系再合適不過了。
既然是朋友見面,除了為對方的喜事送上祝福,自然也會聊一聊雙方的合作和共同關心的大事。中俄之間的貿易合作自不必說。普京對雙邊貿易額在2015年達到1000億美元充滿信心,習近平也歡迎俄羅斯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中俄在國際事務上的合作也是兩人關心的重點。
中俄兩國的軍艦目前正按聯合國的決定編為一組,在地中海執行敘利亞化武海運護航行動。習近平和普京還一起同正在執行任務的兩國軍艦的艦長視頻通話,聽取了匯報,并給兩國官兵送去了節日祝福。
常言說,君子以道為友。和日本有關的話題,更體現了中俄之間在正義和公理基礎上的相互支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雖然也來到了索契,但中國之前就明確表示,在日本領導人徹底糾正其錯誤立場之前,中方不會考慮同安倍晉三進行任何形式的接觸。雖然安倍晉三這次到索契有向俄羅斯示好的意圖,不過普京似乎不太買賬。普京和習近平會晤時宣布,中俄將在2015年共同舉辦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還專門強調日本對中國和亞洲人民犯下的罪行“不能被遺忘”。
相互支持,守望互助,是中俄兩國關系的真實寫照。而習近平這次在中國春節期間,專程到索契出席冬奧會開幕式,讓兩國關系在一個喜慶的氣氛中更顯親密。
對中國最高領導人出席冬奧會開幕式,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拉林認為,這是習近平在向莫斯科表示道義支持,“中國及其領導人不顧西方一些國家孤立俄羅斯的企圖,堅持支持俄羅斯,這極具象征意義。這就是兩國關系——走自己的路,同時又相互支持?!?/p>
俄羅斯社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葉夫謝耶夫也對習近平這次來俄羅斯參加索契冬奧會開幕式深有感觸。他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習主席去年上任后首訪的國家是俄羅斯,今年首訪國仍是俄羅斯,而且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出席外國舉辦的大型國際體育活動。這些“首次”表明了中方對奧林匹克運動和俄羅斯舉辦冬奧會的支持,體現了兩國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對俄羅斯成功舉辦冬奧會是一種鼓舞,對兩國關系也是一種提升。
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以奧運會為代表的大型體育賽事,通常都是各國展開公共外交的絕佳機會。新一屆中國政府在執政一年以后,全世界都對中國這一年來的變化和未來的走勢相當關心。習近平借著這次到索契的機會,也向世界傳遞了來自中國的聲音。
2月7日,習近平主席接受了俄羅斯電視臺的專訪。面對俄羅斯著名主持人布里廖夫的提問,習近平的回答坦誠而深邃,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大國領導人豐富的內心世界,以及這個國家對未來的期待。
“您對索契的印象如何?”布里廖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非常應景。奧斯特洛夫斯基在索契完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普羅米修斯曾被禁錮在索契群山之中,索契是地球最北端唯一屬于亞熱帶氣候的地區……第一次到索契的習近平隨口說出了自己對索契的了解,讓人不禁感慨于他的文化積淀。
對于布里廖夫關于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下一步改革的重點領域是什么的問題,習近平說:“去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提出了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涉及15個領域、330多項較大的改革舉措,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但習近平深知在中國深化改革絕非易事,不過他還是表示,“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 當布里廖夫問起習近平的執政理念時,習近平有感于新中國的創業艱辛和快速發展局面的來之不易,明確地說,自己的執政理念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通過這種方式,一個真實、厚重又有擔當的中國領導人形象傳遍了全世界。習近平在熒幕上的形象,不僅讓世人了解了自己,還讓世界了解了他的祖國。
習近平作為一位體育愛好者,到了索契自然也少不了體育的話題。2月7日,他在冬奧會開幕式前夕,專程看望了參加冬奧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代表,勉勵他們發揮出應有的水平。除了看望自家人,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北京和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加油助威。在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為各國貴賓舉行的招待會上,習近平和巴赫聊起了2022年冬奧會申辦的事情。
習近平說:“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如果冰雪項目能在關內推廣,預計可以帶動兩三億人參與,由此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聽到中國最高領導人這番很有深度的話,巴赫看起來很動心。很多國家元首也紛紛走上前來,表達了對中國申辦冬奧會的支持。
在短短43個小時的索契之行中,習近平出席了12場雙、多邊活動,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捷克總統澤曼、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多位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行程雖然緊張,內容卻非常充實,不論是在雙邊和多邊外交,還是國家的公共外交方面,都取得了成果。
奧運會歷來充滿外交博弈
圍繞索契冬奧會開幕的外交大戲隨著比賽的深入,暫告一段落,不過在閉幕式前后,另一個冬奧外交高潮也必然會出現。其實,縱觀歷史不難發現,奧運會從誕生之日起,就有著豐富的政治含義。
在古希臘時代,奧運會舉辦期間,各城邦要停戰,相互敵視的國家也要在一起和平地享受運動狂歡。所以說,即使古代奧運會創立的初衷,也是帶有政治色彩的。而現代奧運會的舉辦,更是無法完全拋開國家間的政治因素。和奧運會相關的外交事件,也從未停息過。歷史上和奧運會相關的幾次外交博弈,甚至說是外交斗爭,十分顯眼。
1936年,納粹德國舉辦了柏林奧運會。希特勒意圖通過奧運會推行反猶太主義,他要求撤銷德國猶太人萊瓦爾德在國際奧委會的職務。這遭到了美國的強烈反對,美國甚至以不參加柏林奧運會相威脅,才迫使納粹德國放棄了這個要求。盡管納粹德國一時迫于美國的壓力,撤銷了無理的要求,但美德兩國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爭斗,已經在柏林奧運會上露出端倪。
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又一次受到政治的嚴重影響。由于蘇聯入侵阿富汗,這次奧運會遭到了眾多國家的抵制。美國在奧運會前曾警告,如果蘇聯不從阿富汗撤軍,美國將全面抵制莫斯科奧運會。蘇聯對此態度強硬,拒絕撤軍。結果,莫斯科奧運會只有81個國家派團參加。4年后的洛杉磯奧運會上,蘇聯等16個國家以“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為理由,拒絕參加奧運會。這實際上是對美國牽頭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外交報復。在這種背景下,時任美國總統里根親自主持了開幕式,為洛杉磯奧運會搖旗吶喊,這在美國也是第一次。
不論是相關國家在奧運會上的外交博弈,還是合作、溝通,說到底都是一個國家政治和外交主張在奧運會上的具體表現。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建民告訴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在復雜的國際關系下,純粹化和理想化的奧運會是不存在的,各國領導人也往往借奧運會的機會,考慮著本國的利益。
“以索契冬奧會為例,由于俄羅斯在敘利亞、烏克蘭和斯諾登等問題上的做法,導致了西方許多國家的不滿,因此他們必然要在冬奧會上做文章。”但在李建民看來,西方的壓力越大,俄羅斯也就越要頂住,因為這是俄羅斯向世界展示自己正走在振興之路上的一次機會。對于普京來說,這次舉辦索契冬奧會能否圓滿成功更是意義重大。“普京的這個總統任期遇到了比前兩個任期更多的困難,俄羅斯經濟增長變緩,普京支持率也創下新低,因此索契冬奧會是普京手里非常重要的一張政治牌。首先,這是他執政成績的展示,是俄羅斯經歷動蕩之后,在他治下再次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見證。在7年的準備時間里,俄羅斯不惜投入近540億美元。前不久,伏爾加格勒又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冬奧會的成功和安全,也是普京表明自己完全有能力帶領俄羅斯戰勝恐怖主義的證據。這對于提振俄羅斯全國的士氣很有幫助?!?/p>
對于中國而言,李建民認為,習近平以國家最高領導人身份前往索契,既表明了對俄羅斯的支持,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自信開放的形象,是一次相當務實的外交活動?!霸谖磥?,只要還有奧運會,奧運外交就會存在,各種外交故事也會不斷上演。”李建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