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江蘇衛視節目《最強大腦》熱播,各路高手展示出來的“驚人腦力”讓人咂舌,自閉癥患者周瑋心算出16位數字開14次方根,鄭才千從4.5萬個小色塊組成的巨大魔方墻中找出唯一不同的那一塊……這引發了人們對“超級大腦”的興趣。作為最復雜的人體器官,大腦也一直讓人類自身最琢磨不透。對于什么是聰明的大腦,通常有兩個評判標準,一是按照智商測試來判斷,二是依據大腦的主人在現實生活中取得的成就。但事實上,有時這兩個標準也會互相“拆臺”——并非所有智商高的人都能在社會上卓有成就,有不少天才就隱藏在眾生中間,和普通人一樣歷經坎坷。
白天當保鏢,晚上搞學術
美國人克里斯托弗·蘭根(下文稱蘭根)就是一個低調的天才。他的智商在195至210之間,曾被媒體稱為“美國最聰明的人”。但他在很長時間里從事藍領工作,不為人知。
蘭根1952年出生在美國加州的舊金山,母親是一位富有的船運公司經理的女兒,但很早就和家庭斷絕了關系;父親則在蘭根出生前就消失了。小蘭根的童年挺不幸的,經常挨繼父打,于是他很早就開始健身,最終憑借力氣將繼父趕出了家門。
在智力上,蘭根早早就表現出非凡的才能。6個月就開始說話,4歲前就自學了看書識字。在學校里,他經常跳級,主要靠自學,學習了高等數學、物理、哲學、拉丁和希臘語等科目。高中畢業時,他的SAT考試(相當于美國的高考)幾乎滿分,考試中間他甚至還打了個盹。后來,他進入里德學院和蒙大拿州立大學,但他發現自己比教授懂得還多,于是退了學。
此后,蘭根從事了一系列很普通的藍領工作,包括建筑工人、牛仔、森林消防員、農場幫工等,最后他在紐約長島當了20年保鏢。那段時間,他一直過著雙重生活:表面上像普通人一樣從事著平凡工作,回家后則默默地研究自創的“宇宙認識理論模式”。他認為,“宇宙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我的理論就是解釋心靈與現實之間的聯系,它可以解釋一切的理論,你可以用數學來證明上帝、靈魂與來世的存在。”
蘭根1999年才被公眾注意。他開始頻繁出現在電視和主流平面媒體上,并為幾家報刊撰寫專欄文章。神經心理學家羅伯特·諾韋利曾在一檔電視節目上表示:“蘭根的智商是我過去25年里所測量過的最高的。”也就在這一年,蘭根與另外幾位高智商人士成立了一家基金會,專門幫助天才人士實現他們的想法。蘭根贏得的最大的一筆錢,是2008年,他在一檔名為“一比一百”的智力競賽節目中獲勝,得到了25萬美元的獎金。
蘭根的妻子吉娜是一位臨床神經心理學家。2004年他們搬到了密蘇里州,經營著一個馬場。
他能看到“活生生”的數字
蘭根的經歷頗有點“天生麗質難自棄”的意味,看來擁有超級大腦的人,很難平凡度過一生,出類拔萃的智力注定會讓他們顯得與眾不同。
在這些天才當中,自閉癥患者尤為引人關注——就像周瑋以及我們熟知的“雨人”,醫學界將他們稱為“學者綜合征”。丹尼爾·塔米特(下文稱塔米特)就是這樣一位有著超常能力的自閉癥患者。他1979年出生在倫敦,在家中9個孩子里排行老大。他小時候得過癲癇,因此不得不長期獨自留在家里。隨著年齡增長,他越來越害羞、自閉。對他而言,去超級市場購物如噩夢一般可怕。他回憶道:“那里有太多的‘刺激物’。我不由自主地關注每種物品的形狀和質地,每一個價格,蔬菜水果的每一種擺法,完全忘記自己想買什么東西。這樣的感覺實在太難受了。”中學畢業時,塔米特取得了近乎全優的成績。但他沒有上大學,而是選擇了旅行。
如今35歲的塔米特已經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尤其令人驚嘆的是,他的成就并沒有集中在一個方面,而是分散在多個領域。他學習語言的能力很強,掌握了包括羅馬尼亞語、凱爾特語和冰島語等在內的10門語言。有的語言他僅通過看電視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他曾兩次參加在倫敦舉行的世界記憶大賽,其中1999年取得第十二名,2000年第四名。他保持著歐洲背誦圓周率的紀錄:在5小時9分鐘內背誦了22514位。塔米特還能不假思索地說出某年某日是星期幾,他的心算速度甚至比計算器還快。
塔米特還具有另外一種罕見能力——他能夠告訴研究人員他在思考時大腦中出現的形象。在他的大腦中,1萬以內的數字都有各自的形狀、顏色和質地。例如他發現298這個數字尤其丑陋;而333則很漂亮,圓周率π也很美麗。6沒有特別的形狀,像“一個小的虛無”;與此相反,9則大而威嚴,令人生畏。他曾表示,自己能夠對數字和詞匯產生感情上的反應。
在文學上,塔米特也有很高的天賦。2006年他出版了自傳《生于藍天》,該書被美國圖書館協會評為“最適合年輕人的書”。他的第二本書《擁抱廣闊天空》也被法國媒體評為2009年暢銷書之一。迄今他的書已經用20多種語言出版。
對塔米特自己而言,最大的成就是戰勝了自閉癥這種頑癥。幾年前,他為死去的愛貓流下眼淚,這是他成年后第一次哭泣。之后,他嘗試著和人進行目光交流,并接受媒體采訪。如今,塔米特創立了一家記憶技巧公司,專門教人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學習數學和語言。
薩凡,5年蟬聯“世界最聰明的人”
在智商方面,是沒有性別差異的,巾幗和須眉平分秋色。瑪麗蓮·薩凡(下文稱薩凡)算是智力“女超人”的代表。她因為智商奇高而連續5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評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而這個女天才,在生活中也挺不尋常。
薩凡1946年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她的父母分別是來自德國和意大利的移民。薩凡(Savant)是她母親的姓氏,意為“智者”。上小學時,薩凡就顯示出很高天分,在7、8、9歲時智力測試都是最高分,10歲時她獲得了斯坦福—比奈成人智商測驗滿分。薩凡從小喜歡寫作,青少年時就給當地的報紙投稿。
但長大以后,薩凡的人生路并不平坦。她16歲就結了婚,10年后離異;第二段婚姻也在她35歲時結束了。她曾在華盛頓大學學習哲學,但兩年后輟學。上世紀80年代她搬到紐約,想在寫作方面有所發展。
1985年,薩凡又參加了一次智商測試,結果得到了190分,這在當時是已知的最高智商。《吉尼斯世界紀錄》立刻將她評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她將這一殊榮一直保持到1989年。1990年,由于意識到智商測試并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大腦的聰明程度,《吉尼斯世界紀錄》放棄了這項評選。
但這個殊榮已經足以改變薩凡的生活。她頻繁出現在電視與媒體上,并得到了醫學家賈維克的注意,此人因發明人工心臟而出名。他決定找到這個聰明的女人,并和她約會。1987年兩人結為夫婦,薩凡還出任丈夫公司的首席財務官。
《華盛頓郵報》旗下的《檢閱》雜志專門為這個最聰明的女人開辟了一個專欄,名字就叫“請教瑪麗蓮”。在專欄里她解答讀者提出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例如:云雀到底有多開心?我妻子每天早晨用吹風機吹干頭發,這種噪音會損害她的聽力嗎?等等。
對于薩凡的“粉絲”來說,她是一位無所不知、以解答問題為樂的天才;反對者則認為她把那么高的智商用在解釋這些雞毛蒜皮的事上是一種浪費。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這些超級大腦?毫無疑問,天賦異稟是先決條件,但后天的堅持與堅韌也不可少。對于在屏幕前嘖嘖贊嘆的平常人,沒有天才的天賦,那就學學他們的堅持與堅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