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
斯托爾滕貝格,1959年3月16日生于挪威首都奧斯陸,曾獲經濟學碩士學位,挪威經濟學者、挪威工黨領袖和挪威前首相。斯托爾滕貝格已婚,妻子英格麗是一名外交官,兒子阿克塞爾在上海交通大學學習中文,女兒在丹麥哥本哈根學習音樂。
2014年3月28日,北約最高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決定,挪威前首相延斯·斯托爾滕貝格(下文稱斯托爾滕貝格)將于今年10月1日接替拉斯穆森,出任北約秘書長。一位外交界消息人士說,斯托爾滕貝格的任命來得比人們料想的更快,由于他是眾望所歸,所以“沒有遭遇反對意見”就做出了決定。
工黨貴族
斯托爾滕貝格1959年3月16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奧斯陸的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托爾瓦·斯托爾滕貝格曾是律師,后來加入挪威工黨,長期從事外交工作,曾任外交大臣、國防大臣。他的母親卡琳·斯托爾滕貝格是一位遺傳學家,上世紀80年代曾任次長級官員,擔任過多屆政府的國務秘書。
挪威工黨的主要力量來源是各地工會,工人階層是其主要票倉。因此,斯托爾滕貝格一家一直都深受偏左價值觀的影響。他的一個姐姐卡米拉,是奉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紅色青年”組織的成員。而在斯托爾滕貝格十幾歲的時候,美國在越戰中轟炸了越南海防市,這令他非常憤怒。斯托爾滕貝格參加了針對美國駐挪威大使館的示威游行,并向大使館內扔石頭,被警察抓捕。
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出現滯脹,工會的政治訴求呼聲日高。1979年到1981年,還在奧斯陸大學讀本科的斯托爾滕貝格,在挪威全國性報紙《阿爾貝德爾布拉德特日報》找了份兼職記者的工作。1981年,他又擔任了奧斯陸工黨的信息秘書,對社會現狀有深入的接觸和了解。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年輕的斯托爾滕貝格的政治傾向,他曾接近反對北約組織和歐共體的團體。此后,斯托爾滕貝格還因跟蘇聯一名外交官關系密切而被安全部門警告,據說他在克格勃內還有一個代號“斯捷克洛夫”。
1987年,斯托爾滕貝格在奧斯陸大學取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并開始成為奧斯陸大學經濟學家候選人。與此同時,他在政壇也開始嶄露頭角。1985年,年僅26歲的斯托爾滕貝格成為挪威工黨的青年團主席,還是社會主義青年國際聯盟的副總裁。此時,他的父親雖然已經卸任了國防部長一職,但仍是挪威工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的母親則正在擔任國務秘書,可以說斯托爾滕貝格的快速上位有“拼爹”之嫌,他本人由此獲得了“工黨貴族”的綽號。
1989年到1990年,斯托爾滕貝格擔任挪威統計局執行官,并開始在奧斯陸大學講授經濟學。1990年,斯托爾滕貝格出任挪威環境部國務秘書,并成為奧斯陸工黨分支機構的領導人,從此他先后在政府、議會和工黨內擔任要職。
挪威“硬漢”
2000年3月,41歲的斯托爾滕貝格首次出任首相,成為挪威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那時,斯托爾滕貝格熱衷于私有化改革,并對挪威石油、電信產業進行私有化改革。同時,他也極力主張改革挪威的福利制度,因此招致普遍的不滿,2001年,工黨政府垮臺。直到2005年,他再次參加競選第二次成為首相,這一次他建立了由工黨、社會主義左翼黨和中間黨組成的聯合政府,盡管這樣的聯盟遭到其他黨派的蔑視,但斯托爾滕貝格并不理會,努力讓聯合政府掌管經濟改革。他的一系列政策,使挪威在歐債危機中受到的沖擊最小,成為失業率最低的國家。
除了政績突出以外,斯托爾滕貝格還具有極強的危機應對能力。2011年7月22日,挪威極右翼分子安德斯·布雷維克用一枚自制汽車炸彈,將包括首相辦公室在內的市中心炸得面目全非,之后他又對奧斯陸郊外于特島上幾百名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大開殺戒。“于特島慘案”打破了二戰后挪威式的平靜生活,路透社在一篇評論中說,在挪威,民眾經常可以看到首相每天坐公交車上下班,內閣大臣不帶保鏢和隨從,在街頭閑逛,但在奧斯陸爆炸槍擊案后,這一平和景象可能在挪威永遠消失。
幾小時后,斯托爾滕貝格就和挪威警察總長出現在記者招待會上,特地用英語堅定地表示:“挪威人民將以更加民主、更加開放和更多政治參與的姿態對付暴力。”在斯托爾滕貝格看來,重塑國人信心,捍衛挪威“開放民主社會”的國際形象,甚至比抓獲槍手布雷維克更重要。他在事發后的快速反應以及毫不掩飾的悲傷,成為挪威堅強的符號,被稱為挪威“硬漢”。這次危機之后,94%的挪威民眾對斯托爾滕貝格的表現感到滿意,不滿意的只有2%。
斯托爾滕貝格非常懂得獲得基層信息的重要性。2013年6月的一個下午,他身著司機制服,佩戴徽章,開一輛黑色奔馳出租車,假扮“的哥”在奧斯陸街頭“拉活兒”。其間他不停與乘客交流,尋求施政建議。斯托爾滕貝格說:“我想聽到挪威選民真實的心聲,出租車是可以分享真實想法的地方。”
年富力強的斯托爾滕貝格還喜歡展示自己的充沛精力。2011年12月12日,為紀念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抵達南極點100周年,斯托爾滕貝格抵達南極點,并在南極點附近滑雪。2010年,他出席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核安全峰會,在返程的時候遇上了冰島火山爆發,飛機航班延期。不過即使如此,他也兢兢業業、勤勉盡責,在等待飛機期間,在候機室內拿著平板電腦認真地處理政務。
合適人選
北約在其發布的斯托爾滕貝格簡歷中稱,斯托爾滕貝格是一位“提升跨大西洋合作的強有力推動者”。之所以這么說,也許是因為斯托爾滕貝格是少有的、能夠同時和美國、俄羅斯保持良好關系的人。
在斯托爾滕貝格任內,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把這個獎項授予了奧巴馬,而在奧巴馬的臉譜網主頁上,斯托爾滕貝格是他關注的4個賬號之一。但是斯托爾滕貝格更懂俄羅斯。挪威是歐洲油氣大國,擁有北海和北極地區兩塊豐富的油氣資源產地,但都存在著和鄰國“能源邊界”劃分的問題。2013年,挪威和俄羅斯就北極地區巴倫支海的油氣富產區開發達成了協議,俄羅斯甚至說“北極地區是屬于俄羅斯和挪威的”,對挪威的地位給予肯定。根據該協議,挪威取得了和俄羅斯差不多大面積的區域,這被認為是他對強大的俄羅斯的一次勝利。
在挪威首相任內,斯托爾滕貝格雖然保持著與俄羅斯順暢的對話和合作關系,但在安全問題上卻堅決為北約的威懾和防御力量提供支持,并且強調“北約應該把重點放在整個聯盟邊界的安全挑戰上”。
突出的政績、靈活的外交手腕、拉攏人心的策略,加上精力充沛、了解能源行業,斯托爾滕貝格成為北約秘書長最佳人選。他將于今年10月1日正式接任,而擺在他面前的最大挑戰便是烏克蘭問題。輿論認為,在烏克蘭事件引發美俄危機、歐洲能源危機和領土邊界危機時,斯托爾滕貝格出任北約秘書長,大西洋兩岸都對他解決這一危機寄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