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處在“成都名片”寬窄巷子旁邊,是成都看世界、世界看成都的“眼睛”。泡桐樹小學是一所包含七個校區的教育集團。如今,泡桐樹小學懷著“教育在我們之上”的教育信仰,以“和諧教育、自主發展、成人成才”為辦學理念,追求“為每一個孩子提供適合的和諧教育,讓每一個生命自由舒展”。我校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成都市泡桐樹小學五年發展規劃》,確立了學校教育國際化發展的三大方向。一是教育理念國際化:體現育人的國際意識和視野,體現以人為本、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等精神。二是教育目標國際化:培養既具有中國文化底蘊,又擁有世界情懷與溝通能力的個性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國際化人才。三是教育管理國際化:用國際意識和視野把握和發展教育,讓世界成為我們的課堂。
下面,我分別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維度,就學校開展的“4+1建設、4+1研培、4+1課程”介紹我校推進教育國際化的情況。
一、基于學校的4+1建設
學校的教育國際化建設既要把握國際標準,與國際教育銜接,又要有自己的特色、亮點,形成與國際教育對話的空間與話語系統,從而提升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
(一)頂層設計
根據國家和市區的規劃,我們制定了《成都市泡桐樹小學五年發展規劃》,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6年,將泡桐樹小學建成走向國際并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化品牌學校”的戰略目標?!凹涌旖逃龂H化”作為我校實現“五年規劃戰略目標”的三大策略之一,并制定了《成都市泡桐樹小學教育國際化五年規劃》的專項規劃,系統地開展學校國際化工作。
(二)四項措施
一是成立國際交流中心。2012年10月,我校的國際交流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并成為成都市青羊區第一個取得由四川省外專局頒發的《聘請外國專家資格證》的學校。
二是營造學校國際化氛圍。濃厚的校園國際化氛圍可以增強師生國際化意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校園國際化水平。首先,標注雙語標識。國際化的文化營造應先從細節做起,我們做到校內各類標志用漢英雙語標注,比如學校的班級、部門等標識至少要保證漢、英兩種語言的提示。其次,建立國際文化長廊。國際文化長廊中描繪各國標志性建筑的鋼板作品都來自學生,主要用于展示英國、泰國、美國等各國的風土人情和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校本課程。再次,書寫英語班級外墻。最后,創建雙語網站和共建英語資源共享平臺。基于學校的信息化發展,除了創建學校的雙語網站,我們還和友好學校英國謝菲爾德貝克小學共建英語資源共享平臺。雙方共同在校園網站上專設“International links”板塊介紹兩校友好交流情況,雙方學生每周進行視頻交流活動,讓兩校更多的孩子和家長互相了解。
三是核心項目推動。2010年,我校與英國謝菲爾德貝克小學作為牽頭學校,成功申請英國使領館文化教育處的“中英校際連線項目”,這個項目是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在華的旗艦項目。我們在每年校長互訪、教師互訪的基礎上,開展了豐富的學生活動,如中英雙方學生每次活動時進行Skype視頻連線。在該項目中,我們還開展了課程共建,比如:“中國童謠”“神奇畫像磚”“One Day in Beck”等。此外,我們還開展了加拿大交換生項目,旨在通過我校與加拿大學校的學生交換互學形式,讓雙方的學生深入感受對方教育,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
四是締結友好學校。我校先后與美國馬赫西學校、英國謝菲爾德貝克小學、加拿大萊姆頓肯特學校、泰國清邁蒙福學院等10余所學校締結友好學校,開展交流學習。
二、基于教師的4+1研培
教育國際化,教師是橋梁,是關鍵。只有具有國際觀念、能力和知識的教師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國際素養,而在終身學習時代,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專業培訓的支持。
(一)核心教師培養
我校不斷選拔和輸送優秀教師去國外進行教學交流。其中,彭英老師通過漢辦的選拔,作為志愿者在美國執教一年,并獲得美國教師資格證。
(二)四項措施
一是出國培訓。我們通過多種渠道讓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們參加海外培訓項目,拓寬教育視野。每一年,學校都會派教師到國外開展教育交流活動。據統計,2012年,我校教師參與國際交流人數37人,比2011年增加146%,參與交流的教師占全校教師總數的30%。
二是POP課堂。POP課堂是基于“‘一條龍’外語教學模式研究”和“小學英語任務型口語教學與測試實驗研究”兩個國家級課題而開展的?!癙OP”有兩層含義:一是取“泡泡”的諧音,二是英文Popular的簡稱,意為“受歡迎的、流行的”。因此,POP Class即泡泡課堂、受歡迎的課堂。我們的POP課堂內涵豐富,有“中華經典課”,也有“文化之旅課”。前者輸出我校的國學經典課程和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色課程 。后者則涵蓋節日、體育、環保等多項共建課程 。POP課堂成功入駐了英國、美國和泰國。美國學生體驗中國的毛筆書法和筷子的使用,英國學生體驗中國剪紙和茶藝,泰國學生學習中國的象形字。我校“泡泡藝術學院”開設了茶藝、剪紙、書法等民俗課程,授課的都是我們學校不同學科的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孩子們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同時也讓自己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使者。
三是外籍教師。我校聘請的外籍教師每周在校承擔口語教學課,除此之外,他們還積極參與學校各種活動,如社區足球比賽。他們創作、表演的《成都Style》紅遍網絡;他們參與表演的川劇情景劇《成都beautiful》突出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在成都市中小學生川劇藝術教育展表演中獲得一致好評。他們幽默風趣的課堂教學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也極大的影響著學校師生。
四是英語培訓。學校通過引領全校教師大量閱讀國外著作,了解多元文化。邀請專家進行教育國際化講座,提升教師國際視野。學校致力于為教師、家長提供英語交流學習平臺,組建了教師初級、中級、高級英語社團,教師們每周都可以和外教一起參與英語口語社團的各項英語活動。另外,我們還成立了學生、教師、家長組成的英語誦讀社團。
三、基于學生的4+1課程
學校的辦學目標都必須通過課程來實現。讓世界成為學生的課堂,讓每一位孩子在學校的國際化過程中成長,是我校一切教育國際化工作的核心。
(一)系列課程滲透
我校在科學、美術、音樂等課程教學中進行中英雙語教學。此外,生態教育課程利用學校的“永續生活”微循環系統生態體驗園培養孩子的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心理健康課程依托學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三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與國際國內的同行們研究、探討學生心智成長;學校的民俗文化課程不僅讓學生們深入了解中國的傳統非遺項目,也受到來自各國來賓的贊賞。
(二)四門課程
一是外語課程。學校在每周開設四節英語課的基礎上,給全校1-6年級的學生開設了英語口語課,保證每個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每周上一節外教口語課。2013年9月,我校在選修課程系列基礎上成立了外國語學院,增加了日語、法語、韓語、德語、西班牙語五門小語種課堂,讓孩子們有更多機會觸摸多元文化。
二是國際理解課程。我校以英語組每學期的經典課例作為研究點,積極開發以理解、和平、共生為價值理念的國際理解課程,并受邀在省、市級國際理解研討會上進行國際理解課程展示,還受邀參與了《青羊區國際理解教育系列學本》編寫工作。
三是未來學院課程。家校共育是我校的辦學特色,我們在校級家委會專設國際部。每一年,國際部都會根據學校的學年工作目標制定和實施工作計劃。國際部主要參與學校國際交流活動,同時利用家委會在家長和學生中推廣國際化項目。此外,為了讓優質家長資源轉化為學校教育資源,我校設立了未來學院課程,由家長為孩子們主講建筑、太空等學校沒有的、面向未來的課程。
四是文化體驗系列課程。每年,泡桐樹小學的學生都在國內參與體驗各類西方傳統節日,如萬圣節、圣誕節、復活節等,也積極開展英語電影閱讀、英語活動月、英語送教活動等,促使每個人對世界的進一步認識,來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此外,我校學生還先后多次參加美國、日本、歐洲、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外游學體驗活動,提升學生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國際化能力。
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國際化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一種全球性趨勢,它不僅是一種教育理想,而且是一種正在全球范圍內展開的教育實踐活動。成都市泡桐樹小學將在實踐中繼續沿著讓世界成為我們課堂的教育國際化探索之路奮進!
編輯 王俊烽 李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