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4年1月1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立法會上發表了題為《讓有需要的得到支援,讓年青的各展所長,讓香港得以發揮》的施政報告,闡述未來一年香港政府在各領域的政策和措施。在教育方面,政府主張適度有為,在現行框架內精益求精,確保教育質素;致力提供15年免費教育及優質的幼稚園教育,為中學畢業生提供靈活多元的升學途徑,加強支援中學的生涯規劃和升學就業輔導服務,為年輕人升讀優質的專上教育提供更多機會;重視職業教育及訓練,為學生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可以啟發潛能,為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本刊摘編了該施政報告中關于教育的論述,標題系本刊所加。
關鍵詞:香港施政報告;教育;就業;全人發展;終身學習
政府鼓勵多元卓越文化,從教育、就業和全人發展三方面培育青少年,為全港不同能力、志向和教育水平的青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培訓和發展機會。
青年人要養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面的社會意識,既關心香港和國家的發展,也具備國際視野;既重視個人權利,也承擔對社會的義務。
一、教育
(一)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是關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一環。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正研究如何切實可行地實施3年免費幼稚園教育,預計在明年提交建議。為適時紓緩家長的財政負擔,政府會連續在2014-2015學年和2015-2016學年增加學券資助額,每年(增)加2500(港)元,亦會調高學費減免的上限,協助有需要的家庭。
(二)支援基層學生學習
政府已為青少年的正規學習投入大量資源,但為確保家境欠佳的學生亦有同等的學習機會,從2014-2015學年起,政府會將三個支援學習的關愛基金項目納入恒常資助內,包括為學生資助計劃下領取“全額津貼”的小學生提供在校免費午膳;將“學校書簿津貼計劃”下每名合資格中小學生的定額津貼提高約一倍;為就讀副學位以下程度合資格課程的清貧學生設立學費發還機制,并提供學習開支定額津貼。這三項措施將讓約27萬名學生受惠。
為協助推行扶貧和其他支援學習的措施,政府會從2014-2015學年起,向公營小學提供相等于一名文書助理薪金的額外經常津貼,以減輕教師的行政工作。
(三)以資訊科技提升自學能力
政府會在今年推出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主要措施包括從2014-2015學年起,分階段向所有公營學校提供無線網絡服務及其他配套設施。
(四)資助高等教育
近年符合一般入學最低要求的考生,都較公帑資助的學士學位課程第一年學額多。政府會從以下五方面增加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第一,從2015-2016學年起和緊接的3年規劃期內,逐步增加資助院校高年級收生學額共1000個;到2018-2019學年,每年將有5000名表現優秀的副學位畢業生可升讀資助銜接學位。第二,探討如何切實可行地推行一項新的資助計劃,資助每屆最多1000名學生,修讀配合本港人力需求指定范疇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計劃如推行,將惠及三屆學生,然后再檢討成效。第三,推行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讓通過“內地部分高等院校免試招生計劃”升學的香港學生,如有經濟需要,可于課程修業期內獲每年最高1.5萬(港)元補助金,計劃不設名額上限,將惠及三屆學生,然后再檢討成效。第四,推行一項新的獎學金計劃,資助每屆最多100名杰出學生在香港境外升讀知名大學,以培育更多元化的頂尖人才,推動香港的發展。除一律獲發每年最高可達25萬(港)元的獎學金外,有經濟需要的學生可另獲每年不超過20萬(港)元的補助金。計劃將惠及三屆學生,然后再檢討成效。第五,為貫徹多元卓越文化的青年政策理念,將成立1億(港)元的獎學金,以全額資助模式,鼓勵大學及專上院校從2015-2016學年起,每年取錄共約20名在體育、藝術、社會服務等方面有卓越表現的本地學生。
全面推行上述措施,將為高中畢業生開拓更寬更廣的升學渠道,可望額外提供2120個資助名額予香港學生在本地及境外升讀學位課程,并為選擇到內地升學的學生提供經濟援助。
(五)其他措施
為確保學生不會因為經濟困難而無法投入多元的專上學生生活,政府決定資助清貧學生參與由院校安排并擇優而選的境外交流活動,受惠學生約9800人;邀請關愛基金專責小組考慮,為就讀學士學位課程并入住宿舍的清貧學生提供宿舍津貼,以及增加就讀合資格自資專上課程的清貧學生的學習開支助學金。
此外,過去兩個學年,政府容許學生貸款人可以選擇在完成課程一年后,才開始償還貸款。政府會將這項安排恒?;磕昙s有2.3萬名學生受惠。
去年實施的“雙非”孕婦來港產子零配額政策大大減輕了本地婦產科服務的壓力。下一步,政府會確保本地學童的就學機會,并繼續致力解決“雙非”兒童對香港學額需求造成的壓力。
二、就業
(一)檢視職業教育
上星期我到中華廚藝學院參加了一場祝捷會,祝賀香港廚師隊在瑞士及韓國參加的兩項國際西餐廳廚藝大賽(中)勇奪全場總冠軍,為香港爭光。廚師隊的25名成員,差不多全部受訓于職業訓練局(職訓局)。他們在國際賽取得佳績,說明行行出狀元。過去一年,我與從事不同行業或正接受職業培訓的年青人見面,他們從事美容、資訊科技、設計、建造業等行業。雖然各人背景不同,但這些年青人和廚師隊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在培訓期間努力學習,終能實踐夢想。
每個人有不同的興趣和才能,主流教育未必適合所有青年人,政府應重新確立職業教育在教育系統中的定位,并引導年青一代建立正確的選擇職業的觀念。
為此,政府將成立職業教育專責小組,以制定在社區推廣職業教育的策略,并邀請職訓局制定策略性校園發展計劃,以加強協同效應及提供先進設施,提升職業教育的形象及質素。
短期而言,政府將在四方面協助青年人作出生涯規劃和加強職業教育。
(二)加強生涯規劃
教育局會增加升學輔導小組的人手,以更全面支援學校提供升學及就業輔導服務,以及拓展生涯規劃。從2014-2015學年起,開辦高中級別的公營學校亦會獲得相等于一名學位教師職級薪金的額外經常津貼,加強生涯規劃教育元素。同時,政府會推動更多工商機構和社區資源參與“商校合作計劃”。政府也會增撥資源予非政府機構與學校協作,加強對中學生籌劃未來升學與就業的輔導。
(三)結合職業教育和就業支援
針對人力需求殷切的行業,政府會以先導形式推行職業教育和就業支援計劃,結合有系統的學徒培訓及清晰的進階路徑,為相關行業吸引和挽留人才。政府和參與的行業會在首年的培訓期和緊接3年的學徒期,向學徒發放助學金或津貼。行業要承諾以特定工資水平聘用完成培訓的學員,并提供清晰的晉升階梯。先導計劃由職訓局負責執行,將惠及2000名學員。
從2014-2015學年起,向職訓局提供經常撥款,為所有高級文憑及部分中專文憑的學生提供工作實習機會,受惠學生超過9000人。
(四)資歷架構
現行的“資歷架構支援計劃”行將結束。經檢討計劃的成效后,政府將設立10億(港)元的基金,利用投資收入,長期支援資歷架構的持續發展。
三、全人發展
學生走出課室,可以激發多元潛能,培養性格,發展多元智能,體驗全方位學習。
(一)課后學習及支援
現時政府和關愛基金設有多個資助計劃,讓學校及非政府機構向清貧的中小學生提供課外活動和課后學習及支援。政府會在2014-2015學年,先行讓學校有更大彈性實施“校本課后學習及支援計劃”,并提供撥款,鼓勵學校更好地運用“校本津貼”,讓更多清貧的中小學生受惠。長遠而言,政府會研究整合各項資助計劃,加強成效。
(二)社會參與
我們欣見商界和社會團體,自發推動“學校起動”“333小老師培訓計劃”等課外活動及課后支援學習,成效令人鼓舞。為進一步鼓勵商界和團體與學校合作,協助主要來自基層的學生全人發展,除原已計劃注資的2億(港)元外,政府將會預留額外2億(港)元專款,通過“攜手扶弱基金”提供配對資金,為基層家庭中小學生推行更多課余學習及支援項目。
自2008年成立3億(港)元的兒童發展基金(以來),政府一直積極推行及優化有關計劃,并將在下個財政年度預留3億(港)元撥款,確?;鹂沙掷m發展,幫助更多家境清貧的學生。
(三)青年宿舍
政府會繼續推動青年宿舍計劃。除位于上環及大埔的兩個項目外,政府將增添兩個分別位于旺角及佐敦的項目。預計四個項目一共可提供約1000個青年宿位。
(四)制服團體
政府將增撥資源,加強在地區層面與青年的聯系和溝通。對制服團體,如童軍、香港紅十字會、交通安全隊等的恒常資助,在來年會增加一倍,并提高“需支援學生隊員資助計劃”的撥款,讓更多清貧學生受惠。
此外,政府決定于下一個財政年度起,擴展醫療輔助隊少年團,在5年內將隊員人數由現時的1000名增至3000名。
(五)開拓視野
政府正積極探討將“國際青年交流計劃”擴闊到更多地點。民政事務局亦和青年事務委員會合作,資助社區團體安排青年到內地交流和實習,預計名額會由現時的9600名增至下年度的1.4萬名。
香港/外地“工作假期計劃”實行以來深受青年人歡迎,至今已有超過3萬名香港青年前往多個國家旅游及短暫工作。政府會與更多國家商討簽訂這計劃。
編輯 吳婷 李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