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教育部網站2014年5月9日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大會主席、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5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表示,要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文化應被全面納入2015年后發展議程。
第68屆聯合國大會當天就“2015年后發展議程中的文化和可持續發展”舉行主題辯論。郝平在會上發言時說,在面臨人口增長、自然災害、地區沖突、氣候變化、污染等當今眾多挑戰時,人們急需找到新的途徑,強調人與人之間及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令人欣慰的是,國際社會在尋找過程中已經開始意識到文化作為價值體系、能量和創造性的源泉在構建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
郝平回顧了去年5月在中國杭州召開的“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國際會議。會議發布的《杭州宣言》提出了多項將文化置于可持續發展核心地位的具體做法,如請各國政府將文化納入所有發展政策和計劃中;推動文化發展和相互理解,促進和平與和解;確保所有人獲得文化權利,從而推動包容性社會發展;推動文化對減貧的作用;將文化與促進環境可持續性、應對氣候變化、可持續的新型合作模式等關聯起來等。他表示,這些做法對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開啟了未來發展之路。
郝平說,我們生活的時代,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全球各地緊密相連。今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郝平說,教育策略與當地文化和需求結合最為緊密,多樣性的文化活動如果結合在教育策略中,能夠在構建信心、促進不同族群達成相互理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強調,要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文化就應被全面納入發展議程。現在就應將文化納入2015年后全球發展議程中。
(《世界教育信息》編輯部潘雅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