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縱觀當今世界,教育已進入一個高度競爭的時代,教育的專業化、多元化與國際化已成為無可阻擋的趨勢。強化學校教育內涵,開展國際化的全人教育,已成為教育發展最優先的課題。四川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川大附中)是具有百年積淀的名校。在任何歷史背景下,川大附中都沒有停止過對“開放多元”式特色教育、“全人培養”式發展教育的思考。
一、發展歷史
川大附中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文化名校,始建于1908年,2003年合并成都市第二十九中學,2006年學校劃撥成都市武侯區直管,2008年合并成都市第五十中學,2009年與新津華潤高中簽約互動發展聯盟協議,形成川大附中教育集團。2012年與成都市新津縣華潤高級中學結為互動發展聯盟學校。2013年與廣安第二中學簽定“結對幫扶互動發展協議”,與金堂實驗中學結為“送教下鄉”幫扶學校。學校歷經世紀滄桑砥礪,百年春華秋實。
川大附中在成都市武侯區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不斷改善學校設施,成為成都市規模大、品質高的示范學校之一。學校能取得今天的發展成果,究其原因,在于堅持“既對學生的現在成長負責,更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負責”的辦學理念;堅持“全員全程的教學研究、活動體驗的實踐德育、咨詢疏導的心理教育、身心合一的藝術體育”的辦學特色。在此基礎上,開放多元的國際教育與川大附中的歷史文化和辦學特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1978年,川大附中成為成都市首批開放學校,80年代初期就開始聘請外教。30余年來,學校與境外20多所學校建立了友好關系,通過師生互訪、文化交流、資源整合、課程共建等方式推進學校國際化發展。
二、校長牽頭、分管校長具體負責的管理模式
武侯區結合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率先實現教育全域國際化,努力成為中西部地區教育國際化高地的目標。2011年,川大附中進行“核心問題”課題研究,從“工作思路”“課程與教學方法”“學校管理與發展”“教師發展與管理”“學生發展與管理”“社區溝通與融合”六個方面整體構建學校教育國際化的推進思路,并于同年9月成立了國際部。國際部在學校的領導下,堅持“開放辦學、文化交融、課程共建、多元發展”的工作思路,以課堂為主陣地,以課程改革為抓手,融合國際教育理念,探索多元課程結構,創新全人教育形式,積極有效地推進教育國際化的發展進程,實現學校開創多元發展的新突破。
川大附中專門設置了由校長牽頭、分管校長具體負責的國際部領導工作小組和國際部工作小組。國際部工作主要由面向國際部班主任和學生的教研教務、面向國際部班主任和學生的德育管理工作、面向全校師生進行教育國際化的引領和輻射三部分組成,所有工作由國際部工作小組負責協調并進行校內歸口管理。先進的管理模式拓寬了管理服務渠道,提高了管理質量,為學校國際化發展創造了一個寬松而嚴謹的發展空間。
三、開放多元的辦學特色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推動下,國際教育貿易市場不斷開放,教育資源在國際間進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國際間加速流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世界各國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斷提高,各國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競爭、相互包容、相互激蕩,教育的國際化特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探索國際化課程,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流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一)構建國際教育課程體系
2011年,在省市區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拉伯雷課堂”正式落戶川大附中。“拉伯雷課堂”是成都市政府與法國蒙彼利埃市政府重點推廣的法語教育合作項目,是針對成都中學生進入國外大學本科學位階段學習所設計的法語教育國際化項目。“拉伯雷課堂”通過引進法國先進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模式,融合全國核心課程的教學優勢,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增強學生國際化視野,關注學多元化個性發展。“拉伯雷課堂”于2011年秋季成立,至今已開設4個班級, 教師的教學形式新穎、方法獨特,寓教于樂。學校為學生開設特色的法語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學校還定期開展友好學校的教學交流,開設“法國蒙彼利埃文化體驗周”,邀請蒙彼利埃市祖爾蓋得高中的學生交流訪問。另外,“拉伯雷課堂”每周舉辦獨具文化特色的法語角活動,讓學生們在一方小天地下暢想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和溝通能力。
川大附中中美高中AP課程是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下,依托美國南加州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密歇根大學等多所名校的豐富教育資源,開發出的適應我國國際教育低齡化、精品化、理性化的新趨勢,融匯中西教育精粹的全新課程。學校通過強大的師資、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課程、與歐美先進教育理念和國際教育相契合的教學方法及教育管理,形成了一套由教學體系、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三部分組成的科學體系。同時,學校還以多元化的活動促進中美課程的發展。
川大附中的學生可以享用中美高中項目的國際教育資源,比如,外教設立英語角,為師生營造校園國際化氛圍;學校邀請國外知名教授開設課堂沙龍和講座。學校不斷探索多元課程,創新全人教育形式,拓展國際項目,構建國際教育課程體系,讓學生接受系統、專業的教學的熏陶。
(二)開設多語種選修課
川大附中為學生開設了多語種選修課,比如西班牙語、韓語等,讓學生了解各國文化。此外,學校還專門設置了“科技英語”課程,培養學生的國際溝通能力。
為適應全校學生的國際教育需求,學校集國外先進教育理念與主流文化于一體,編寫了適合學生學習特點,以多元、尊重、開放、共融、同情、責任六種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課堂溝通世界》讀本,力求以一種最適合高中學生認知能力、思維水平的編寫方式,在更深更廣的層面上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樹立學生的全球觀念,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除此之外,為真正培養學生批判精神,增強學生責任意識,涵養學生善良心靈,雕琢學生悲憫靈魂,學校專設一門“課堂溝通世界”的校本選修課,邀請外國教師、校外專家和一些具有國際交流實踐經驗的社會人士授課,讓學生借之以為鑒,曉天下之事,行天下之理。
(三)舉辦多樣化的活動
川大附中始終認為,教育國際化既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全人教育,也是針對部分學生的多元發展的教育。為此,學校邀請外教講解國際教育中的德育實踐;引進英國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與英國青年體育基金會聯手打造的青少年“夢想與團隊”項目,納入校本選修課程,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區,開辦家長學校,聆聽家長的心聲,引導家長正確教育孩子;開設社區講座,讓外教進社區、外教送教下鄉,讓國際教育的理念融入社區生活;發揮資源共享輻射引領的作用,通過外教網絡直播課、“手拉手”系列活動之走進英語角等活動,與兄弟學校共同探討國際教育面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
四、川大附中將努力實現
教育的科學與國際化發展
川大附中教育國際化工作的不斷探索、創新和拓展,為學校帶來了新的資源和理念。通過資源共享,堅持多元開放的辦學特色,踐行全人教育理念,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品質和形象。
第一,學校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第二屆武侯區教育國際交流月啟動儀式暨中美基礎教育比較研究學術報告會”在川大附中成功召開;第八屆亞洲教育論壇年會參會代表參觀川大附中校園,盛贊學校辦學成果;“2012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國際化中美校長論壇”成功召開之后,在川大附中舉辦了“閱讀的力量——2013年新教育國際高峰論壇”“2013年中國基礎教育國際化研討會”,高端、大氣的會議品質,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第二,學生們獲得了可喜的成績,得到了全方位的發展。近兩年,學校有逾百名學生被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的正規大學錄取。在澳大利亞珀斯政府與成都市政府共同舉辦的“我與珀斯合個影”比賽中,川大附中的學生連續三屆進入前十名,獲澳大利亞政府邀請免費赴澳游學。
第三,教師們榮獲了多項殊榮。川大附中的部分教師遠赴海外參加研修培訓及漢語推廣工作,回國后與其他教師分享經驗,從而帶動全校師生共同推進教育國際化工作。
未來三年是川大附中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任重而道遠。在加快推進武侯區教育“高位均衡化、高端優質化、全面現代化、充分國際化”的進程中,川大附中將努力構建校本教研文化,豐富、滲透辦學理念與目標,整合、利用各類資源,加強與社區的溝通融合,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學生的全人培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豐富學校的文化特色,促進多元化辦學,建立科學的效益評估體系。我堅信,只要有信心、有夢想,求真務實,天道酬勤,就一定能實現教育的科學發展與國際化發展。
(文章系作者2013年12月8日下午在2013中國基礎教育國際化研討會校長論壇上的專題報告)
編輯 王俊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