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較為完善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被認為是韓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之一,而中等職業教育又是其職業教育培訓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首先簡要介紹了韓國的正規職業教育體系,其后詳述了韓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及經費情況,并分析了韓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新動向,以期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韓國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技師高中
韓國近40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與其優良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密切相關。韓國的職業教育培訓包括職業教育①(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即正規的學校教育系統)和職業培訓(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即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提供的職業培訓)兩大并立的體系,且兩套系統分屬于不同的政府部門。其中,職業教育系統主要由教育部管轄,職業培訓系統由雇傭勞動部(Ministry of Employment and Labor)管轄。職業教育系統主要包括高中階段的中等職業學校至高等教育階段的專科學院在內的一系列正規學校教育;職業培訓系統則主要包括公共職業培訓、企業內職業培訓、認證型職業培訓、私營培訓班等類型。培訓機構一般不向受訓者提供正規職業教育體系的文憑,而是為合格的受訓者頒發職業資格證書。②
一、韓國正規職業教育體系概述
韓國從小學階段就開始為學生提供職業類教育課程(即生涯教育)。從課時上來看,在小學階段的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每學期都需要完成68學時(40分鐘/學時)的實踐課程③。初中階段的職業類教育課程包括家政課程、技術與工業課程兩大類④,初一是68學時,初二和初三都是102學時(45分鐘/學時)。韓國在高中階段才開始正式的職業教育。高中的分軌制度使得初中畢業生既可以進入普通高中,也可以進入中等職業學校(Special High School)。普通高中也提供職業類教育課程。
韓國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模式有三類:第一類是專門化的職業高中,主要包括農業高中、技術高中、商業高中、漁業/海事高中四種,提供某類專業技能教育;第二類是一般性的職業高中;第三類是綜合高中,即同時開設普通課程和職業(實業)專門課程的職業學校。隨著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發展,韓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逐漸以升學為主、就業為輔。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韓國從2008年起,計劃建設一種新型的中等職業學校——技師高中(Meister High School)。
專科學院屬于韓國高等職業學校,其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涉及科技、農業、護理學、漁業、衛生、商業和商務、家政、藝術、培育、體育、園藝、美容等專業。專科學院的學制依據不同專業分為兩年、三年和四年,醫科類專業也有五年制的專科教育。不同于中國的是,韓國專科學院的學生在畢業后可獲得副學士學位,且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與進一步的學習后還可獲得本科學位。2012年,韓國共計有142所專科學院,在校生人數為769888人。1994年后,專科學院每年招生名額中的50%~60%都要預留給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持有經國家認證的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術人員以及具有一定產業工作經驗的人士。專科學院畢業生以就業為主,升入本科教育的比例較低。
二、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情況
(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數量及學生數量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是韓國中等職業學校大發展時期,學校數量和學生數量都有顯著增加;20世紀80年代后,韓國中等職業學校數量和學生數量開始緩慢減少;進入21世紀后,韓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更是面臨著進一步衰退的窘境(見表1)。
(二)公私立中等職業學校情況
韓國私立中等職業學校數量及其學生數量一直低于私立普通高中數量及其學生數量。私立中等職業學校的大發展時期是20世紀70至80年代,這和該時期韓國通過促進私立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并且實施“高中平準化政策”(High School Equalization Policy),以均衡不同地區公私立高中學校的教育水平有關(見表2、表3)。[2][3]
(三)不同類型的中等職業學校
從學校數量和學生數量來看,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等職業學校中的農業高中數量不斷萎縮,商業高中和綜合高中數量也不斷減少,漁業/海事高中和職業高中數量在2000年后變化不大,而技術高中的數量不斷增加(見表4、表5)。[4][5]
注釋:
①韓國的職業教育區別于人文教育,被稱為實業教育。一直以來,實業教育、技術教育、產業教育這些術語在韓國相互混用,現在逐漸被統稱為職業教育。此外,在人本主義教育思潮下,韓國政府和學界又提出了“生涯教育”的職業教育理念。
②韓國的職業資格證書包括三大類:國家認證的政府部門職業資格證書、國家認證的社會資格證書、未經國家認證的社會職業資格證書。
③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培養學生的基本生活能力和適應能力;使學生了解工作的價值,為其未來的職業生涯教育做準備;提高學生的計算機使用能力,為其進入信息社會做準備;開展生態教育等。
④家政課程覆蓋范圍較廣。例如,在食品方面,家政課程涉及營養問題、市場行銷、準備及烹調食物等;技術與工業課程涉及建筑、通訊、運輸、農業、工業、商業、水產養殖及生涯輔導等技術,其目的是使初中學生對于材料、能源、器具、機具及產業制造等有初步認識。
參考文獻:
[1][2][3]KEDI Education Statistics Service[EB/OL].http://kess.kedi.re.kr/eng/stats/intro?itemCode=01survSeq=menuCd=, 2014-03-22.
[4][5]KRIVE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in Korea 2012[EB/OL].http://www.krivet.re.kr/ku/ca/prg_kuADBVw.jsp?pgn=1gk=gv=gn=E1-E120130222, 2014-07-24.
編輯 許方舟 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