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幼兒園時,我們給他的任務就是“玩兒”,所以沒給他報任何興趣班。現在他10歲了,其他同齡孩子圍棋、畫畫都拿獎了,可他依舊只知道玩兒。他這種對什么都沒興趣的心理正常嗎?倒不是想讓他學這些,可是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的心態讓我有些擔心。
孩子總有適合自己性格和真正喜歡的東西,而對任何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玩兒”都是最大的興趣。那些圍棋、畫畫什么都學的孩子,也未必真對父母強加給他們的“興趣”感興趣。一個10歲的孩子,要學什么都還來得及。前提是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個人選擇,不要把我們的意志強加于他。
孩子什么都不想參與,可能是因為這些都是你們認為他該學習,而他自己毫無興趣。何況,真正的“興趣”,不一定非在琴棋書畫之列,更不能出于成人“虛榮”的攀比。不要抱怨孩子“什么特長也沒有”“看看人家都拿獎了”,類似的刺激只會讓孩子自卑,更沒有勇氣去嘗試。久而久之,他可能真的就“什么興趣都沒有”了。
另外,父母眼中的“玩兒”,未必是無所事事的“玩兒”。仔細觀察一下,兒子到底在“玩兒”什么?堆積木、拼拼圖和其他孩子玩“過家家”這樣的“玩兒”,不僅有利于開拓孩子的思維,也能培養其團隊協作能力,這樣的“玩兒”,父母一定要尊重和鼓勵。10歲孩子的思想意識還有待成熟,家長的尊重和恰當引導,沒準兒就能讓他“玩兒”出大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