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天假期的2014年元旦匆匆而過,平靜成了開年這一時期電影業的一大特征。甚至有記者問我,過去的2013年是否為中國電影的小年。盡管我不會持這樣的看法,但這位身處行業中的年輕人有這樣的疑問,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
我不想說這一年大盤已經過了210億元,不想說銀幕數在這一年突破1.8萬塊,但我相信上半年國產影片曾帶給大家的驚喜,一定被這位記者強調的15%的上座率掩蓋了。2013年是大銀幕諸多新變化集中出現的一年。首先是國產影片單片票房紀錄不斷走高。其次是二三線市場快速崛起,行業生態環境得以改善。第三是反映現代都市生活,尤其以年輕一代觀眾生活狀態為主的影片脫穎而出,九零后一躍成為大銀幕表現的主要對象。在“《綜藝》年度人物”產業盛典上,主持人問我如何看待 “輕電影”崛起。我的回答并非心血來潮;我們應該珍惜2013年上半年電影創作的成就——這代表著“價值觀電影”的橫空出世,其分量并不輕?!端饺擞喼啤菲膊淮罱绲爻霈F集體向大自然道歉,再一次表明電影價值觀時代已經到來。
中國夢不是土豪夢,而是道德夢?;ヂ摼W對人們生活方式的顛覆、反腐、中國崛起……2013年主題如此之多,值得紀念。具體到電影業,我們再不能在影城密集區域進行盲目投資,而是要認真打造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影城;再不能爭相耗資上億元投拍巨片,而應仔細研究影片的盈虧規律;國產片整體票房超越進口片,并不能說明國產片就一定比進口片優越……當互聯網時代全面展開,一個全新的思考的時代也在悄悄展開。
2013年很快會被人們拋到腦后,在被好好總結前。業界至少有幾件具體的事件值得我們注意。一是社會上法庭最終判處《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出品商承擔連帶責任,對前一段被燒傷的小孩進行賠付,并警告動畫電影對青少年的身心影響不容忽視。該影片生產商在無奈之余并沒有抗訴。此事說明,電影的社會影響正在引起社會以及法律層面的關注。
第二是“營改增”動向。經過各個層面的爭取,國家最終沒有增加電影業的任何負擔,這說明電影作為文化產業的龍頭,受到了重視。此外,最新一屆華表獎頒獎成為歷年最低調的頒獎,幾乎沒有引起任何方面的注意。這三件事情看似沒有任何聯系,但放在一起說明了整個社會和整個產業都變得更為理性。
理性的對面就是浮躁、強權和知識陳舊。在一個高速變化的時代,浮躁在所難免。當時代車輪減速,開始等待人們的靈魂和良知時,浮躁就會褪去。對于電影來說,投資、選材、拍攝均需告別浮躁。市場化需要平衡、協商和規范,以往那種非公正競爭的資源壟斷、恃強凌弱,已經行不通。知識陳舊是理性的大敵。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知識日新月異,理性者總是不斷吐故納新。2013年,電影界迎來了諸如大數據、相關性、體驗式分享、社交型等新概念。這一年風馳電掣,電影觀念出現大改變,務實與理性正在成為行業主流。
創新的時代呼之欲出。2014年,我們期待創新能夠為電影業帶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