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認知不斷完善,對健康的需求和渴望也空前強烈。健康產品、健康服務從無到有,健康產業發展方興未艾。2013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健康服務業發展對于改善民生、擴大內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意義。為了解北京市居民健康消費現狀及對健康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促進健康服務業良性發展,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北京市統計局采用電話調查方式對全市2000余位18-65周歲的城鄉居民開展了相關調查。
由于健康產品和服務種類繁多、涉及領域廣泛,本次調查將健康產品和健康服務界定為6種類型,即“保健器具、滋補保健品、體育健身、身體保健、健康體檢和健康保險”。
健康消費市場的基本情況與特點
近年來,豐富的醫療健康資源、較為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以及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使得北京居民的健康消費理念發生巨大變化,由注重事后治療到注重提前預防,對養生保健的關注程度與日俱增。調查顯示,日常生活中70.5%的被訪者表示會“關注”養生保健,其中30.8%的被訪者表示會“經常關注”,反映出人們對健康生活的強烈渴望。
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參與健康消費的人群規模,還是消費額度,均已初具規模。從健康消費的人群規模看,84.9%的被訪者有健康消費。從消費類別看,“健康體檢”消費的人群占比最高,其次為“體育健身”和“保健器具”消費。從健康消費額度看,2013年,被訪居民人均健康消費額為3811.4元,占被訪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3.8%。
從類型看,健康保險、體育健身和滋補保健品位居健康消費前3位。2013年,全市居民用于健康保險、體育健身和滋補保健品的消費分別達到953.4元、821.8元和813.3元,已經成為最受居民青睞的健康消費方式。
在健康消費的主要特點上,全市表現為四個方面:第一,健康消費存在城鄉差異。從消費額度上看,2013年城、鄉居民人均健康消費額分別為4304.5元和2335.3元,城鎮居民健康消費支出是農村居民的1.8倍。從消費內容看,健康產品消費額度差距不大,健康服務消費差距顯著。調查結果顯示,2013年城鎮居民購買保健器具和滋補保健品的支出分別為農村居民的1.3倍和1.5倍;而購買健康保險、身體保健和體育健身的支出分別為農村居民的2倍、2倍和3倍。這反映出城鎮居民健康消費更趨服務化、高端化的特點。
第二,健康消費存在代際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健康消費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但消費水平卻呈下降趨勢。2013年,31-40歲被訪者的健康消費支出分別是41-50歲、50歲以上被訪者的1.3倍和1.6倍,呈現出明顯的代際差異。
在消費內容上,年輕人更愿在健康保險、體育健身和身體保健上進行投入。這表明現代人的健康理念和消費觀念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事前預防、提前保健的生活方式已悄然形成。
第三,健康消費存在群體性差異。從性別看,女性健康消費的關注度和消費額度均高于男性;從學歷和收入看,各類群體對健康消費的關注度差距不大,但高學歷和高收入群體健康消費水平更高。
第四,健康消費存在需求差異。調查結果顯示,在關注養生保健的1442位被訪居民中,近7成居民對養生保健產品和服務有需求,其中服務性健康消費需求更為旺盛,對“健康體檢”和“體育健身”有需求的被訪者占比均在4成以上。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調查中,我們也關注到目前全市健康消費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方面,健康產品和服務價高質低,行業監管嚴重缺失。調查中,被訪者反映“健康產品和服務定價太高,養生保健行業成為暴利行業,制約大家消費,尤其對于退休的老年群體來說更是難以企及”。此外,“保健產品質量差”也是消費者反映較為集中的一個問題。由于缺少完備的行業標準,健康產業監管無章可循,產品和服務質量難以保障,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
另一方面,虛假、夸大宣傳盛行,行業形象受損。調查中,被訪者反映另一較為集中的問題是“電視、廣播、報紙對于保健產品和服務的宣傳,存在夸大宣傳、虛假宣傳的現象”,致使消費者真假難辨,從而產生信任危機,不敢輕易涉足。同時,在對養生保健知識的普及和推廣上,不同媒介之間的解讀存在矛盾,讓廣大消費者莫衷一是。
可行的對策建議
健康消費作為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全市消費市場的貢獻初露端倪。根據常住人口規模及年齡結構測算,2013年全市居民健康消費總規模達到700億元左右 ,占到全市商品性和服務性消費總額的5%左右,不容小視。如何進一步促進健康服務業良性發展,發揮其在拉動消費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方面的作用,值得政府、企業和居民深思。
從政府角度看,需要做的是制定標準、強化監管、凈化養生保健市場。一是積極宣傳和普及養生保健知識,營造全民養生保健氛圍;二是嚴格制定行業準入原則,凈化市場環境;三是引導養生保健企業調整產業發展定位,提供更多大眾化、平民化產品和服務;四是加強行業監管,對虛假欺騙消費者的企業嚴懲不貸。
從企業角度看,需要做的是立足需求、找準定位、提升產業和產品的競爭力。一是以需求為導向,豐富產品種類,合理定價,多層次、多角度地拓寬養生保健市場。針對老年人和農村地區,降低養生保健產品價格,研發與其消費能力相匹配的產品和服務,擴大健康消費的人群規模。針對高端客戶,提供個性化、全流程的養生保健服務,提升其對養生保健服務的體驗,增強行業競爭力。二是加強行業自律,倡導企業誠信經營,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改善養生保健行業的生態環境,促進養生保健產業健康發展。
從居民角度看,需要做的是提高保健意識、做理性消費者。消費者要注重和加強養生保健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保健意識,有能力挑選和辨別適合自己的養生保健產品和服務,避免盲目、盲從消費。
(作者單位: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責任編輯:葉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