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打破干部部門化,拓寬選人視野和渠道,加強干部跨條塊跨領域交流。”“健全人才向基層流動、向艱苦地區和崗位流動、在一線創業的激勵機制”。平谷區探索機關干部回村任職機制,體現了中央對選人用人機制的要求,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
班子建設是發展經濟的關鍵。這些村之所以后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村級領導。機關干部回村任職,跳出了農村錯綜復雜的關系網,按照有利于經濟發展的要求,對干部進行調整,大膽起用有經濟頭腦、有進取精神的年輕干部,增強了村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經濟發展是凝聚人心的關鍵。這些村之所以后進,歸根結底還是在于經濟落后,這極大地影響了人心的穩定。機關干部回村任職,理清了后進村的經濟發展思路,選準了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培植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有效地促進了后進村的經濟發展,使人們看到了希望,形成了干群共謀創新發展的新局面。
崗位吸引是干部回村任職的有力保障。目前,平谷區已建立基本報酬、協議報酬、啟動資金等干部回村任職保障制度,并給予工作業績突出的回村任職干部以相應的榮譽和政治待遇,將他們推薦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后備人選,吸引了更多干部回村任職。
干部回村任職,拓展了選人用人視野,突破了發展思維束縛,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農村需要這樣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