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縣委大院,經新聞報道為人們所熟悉。這些縣委大院,雖然破舊,但卻沿用至今,深受人民群眾的好評,被譽為“最美縣委大院”。“最美”的贊譽,表達的是人民群眾的真切心聲,體現的是這些縣委大院的內在精神之美。
大院的精神之美,美就美在其中折射出的“以民為本”理念。在改革發展過程中,這些縣委和政府并非沒有機會、沒有理由修建新的辦公樓,改善辦公條件。而且在有的地方,上級曾幾次撥款修建辦公樓,但都被縣委用于了民生改善。這種“把錢花在刀刃上”的“挪用”,真實體現了縣領導班子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首位,彰顯了“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
大院的精神之美,美就美在其中反映出的“艱苦奮斗”作風。艱苦奮斗是我黨的傳家寶,也是黨保持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必然選擇。從長征路上、延安時期的“官兵一致”到西柏坡的“兩個務必”,再到目前的“反對四風”、“八項規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思想一脈相承。“最美縣委大院”的領導干部正是從黨的歷史上繼承了這種作風,因此才有了思想上的定力,做到不攀比、不浮躁、不忘本。保持這種艱苦奮斗的作風,才能夠接到地氣,體察民情,筑牢執政之基。
大院的精神之美,美就美在其中包含著的“科學政績”觀念。有的縣委書記說得好,“作為一個國家級貧困縣,還有7.6萬貧困人口,在這兒辦公很正常,這也是艱苦奮斗精神的傳承,只要老百姓看著舒服,在哪兒辦公都一樣。”有這樣清醒的認識,才能保持在諸多社會誘惑面前的淡然心態,才能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和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顯擺花架子,不追求“高大上”,而是以踏踏實實的工作為人民辦實事,做好事。這是“大院精神”的可貴之處,也正是每一位黨員干部應該具有的科學政績觀念。
一座座古樸的縣委大院,猶如一座座無言的豐碑,講述著大院的主人們執政為民的理念、艱苦樸素的作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民生情懷。這些“最美縣委大院”的故事令人感奮,發人深思,為每一位黨員干部上了生動一課。
也許有一天,出于安全的需要,“最美縣委大院”不得不翻修,甚至根據需要蓋樓。但即便新蓋,也應本著勤儉節約、簡樸實用的原則,把“最美大院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譜寫新時代團結帶領人民群眾艱苦奮斗的光輝篇章。
責任編輯:許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