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醫的認識和態度,隱含著對于與中醫血脈相連的文化傳統的認識,隱含著我們對于人自身的認識
《黃帝內經》開篇就講,“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這個起源于戰國,后由多人增補而成的醫學經典,開篇之語不是闡述醫學,而是中國儒、道、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它尤其強調了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陰陽五行說,進一步闡明了人體內外環境統一性的“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這與現代的人們對養生和環境的理解有著共同的看法,只不過中國人的老祖宗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
中國人的傳統生活應該是怎樣的呢?清明吃寒食,中秋賞月吃月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二十四節氣的《農歷》曾經是傳統生活的百科全書,教人在不同的節氣做不同的事情,與天地自然和平地相處。
就像龍應臺說的:“表面是衣食住行、春夏秋冬五行,里頭那一層,其實是生活的態度,是文化的傳承,是時代最深刻、最鮮活、最摸得著、聞得到的聲音、氣息和面貌。”
中醫是強調節氣的。古人子時“一陽初生”,“全民皆臥”,而現代夜生活正是從子時開始的。古人沒有化妝品,卻“嫣紅顏色好”,放到現代都是廣告里的純植物精華、漢方療法。
信鬼神,表示我們禮敬于天地;順節氣,幾千年智慧的結晶;喝中藥,沒有科學依據未必就不對。科學真能為人類帶來本質的變化?中醫其實更多是在討論一種世界觀。
從《黃帝內經》到孫思邈:對生命探索的中醫三千年
中醫講究順應自然、執簡馭繁、由外揣內、恒變不居、機圓則活、僵固則死、伏其所因。《黃帝內經》讓人們淡化地位觀、名利觀,要人們“高下不相慕”,先哲老子更讓人守天真、節嗜欲、淡名利、薄滋味。這些既是修身也是防病。
僅就病因認知而言,中醫不能不說是對生命探索的先驅。
“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是唐代大醫家孫思邈的治病理念。目前造成我國老百姓死亡的主要病種分別有腫瘤、心腦血管病、慢阻肺、糖尿病等,這些都有10~20年潛伏期,以中醫“治未病”的理念,若能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及早預防,可降低死亡率。像古人一樣生活并不是現代人的首要,放下“快速完成事情的強烈需求”,重拾對那些傳統美學和禮儀的欣賞與贊許,才是一種正面的生活方式的開始。
如南懷瑾所說:“我們已見識過人們對傳統的狂熱追捧:中醫養生、風水卜卦、各種厚黑學謀略——都是希望能夠活學活用,即刻見效的。” 對于中醫的誤解源于整個世界傳統文化的衰弱,在經濟全球化的強烈沖擊下,這已不僅僅是中醫之痛。 (本專題8-19頁)
“同仁堂”事件——
偽中醫的現代“變異”
中醫一直在被誤讀。古人說:“藥之害在醫不在藥”。離開中醫的整體觀,不懂辨證論治和君臣佐使,亂用或濫用中藥,就容易出問題。誠如清代醫家徐靈胎所言:“雖甘草、人參,誤用致害,皆毒藥之類也。”古來亦有“醫不三世,不服其藥”之說,意指如果沒有深厚的中醫藥知識,不服其藥。不斷橫空出世的所謂“神醫”,也給中醫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蘇楊
牛黃引發的中西醫之辯:“人體是一套動態的平衡系統”
牛黃比黃金更貴,外號“烏金”。這就是天然牛黃——牛的膽結石。在我國醫藥史上,牛黃的應用已有2000多年歷史。在同仁堂十大名藥中,占據首位的就是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則排在第七位。
牛黃在中國的藥用史已有幾千年,是中成藥的重要原料之一,我國4500種中藥里,約有650種含有牛黃。
假藥橫行,再加上曾經監管失范,以及同仁堂自身歷史原因,都給市場上陳年老安宮牛黃丸的安全性埋下隱患。神藥盛名之下,安宮牛黃丸造假案源遠流長。
中醫最著名的、用于急救的“成藥三寶”安宮牛黃丸、局方至寶丸、紫雪丹的配方中都含有朱砂。鳳凰衛視主持人劉海若在英國被西醫宣布為腦死亡,回國采用中醫治療后,竟然又可以說話、走路了。治療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安宮牛黃丸。
劉海若為牛黃做了免費的廣告,一時間,牛黃一丸難求。
去年,香港衛生署發布公告稱,一批同仁堂健體五補丸被檢測出汞含量超標,另外兩款產品牛黃千金散及小兒至寶丸的朱砂成分含量超標。
中藥重金屬超標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實際上,這在中藥領域是個老話題。中國中醫科學院柳長華研究員指出,朱砂等含汞中藥引發毒性反應的主要原因,是錯誤地將含汞藥物作為保健藥物,超量、超時使用。中醫服藥講究“中病即止”,“有病病受之,無病體受之”,只要在醫生指導下,按照安全劑量、用藥時間服用,就不會引發毒性反應。
上個世紀90年代的“龍膽瀉肝丸事件”,由于外國人不懂中醫藥、不按中醫理論辨證,給病人長期使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減肥致使一些人腎臟受損。一些西方國家媒體借機大肆炒作,最終多達70余種中藥材遭到株連,釀成了“馬兜鈴酸事件”。
“用西方邏輯來看中醫,總會覺得我們的許多說法都沒有根據。”出生于中醫世家的雷立屏覺得中醫不是西方的邏輯思維體系所能解釋的。“我們中醫是一套辨證思維體系,覺得人體是一套動態的平衡系統,中醫一旦進入機械化,就完蛋了。”
出身同仁堂中醫世家的關慶維則說:“現在科學把蛋白質,把人的各種組成元素,把DNA基因等等都搞清楚了,你把這些物質都給他合成一個生命,你覺得能合成嗎?所以物質把人微觀化以后,離生命越來越遠。中醫體系跟這是兩回事,中醫是整體醫學,是天人合一,拿整個的人面對整個的自然環境來研究。”
從胡萬林到張悟本,“神醫”之殤
東漢時期張仲景用以治傷寒“太陽中風”的“桂枝湯”看來很簡單,配方不過是: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但是,由桂枝湯加減變化而來的28個藥方,卻并不僅限于治療外感風寒。不同性味的藥物組合,成為中醫所謂的“方劑”。“同方異病”、“同病異方”才是中醫的神奇處。
但近年來,從胡萬林到張悟本,一個又一個所謂的神醫層出不窮,一些假專家打著“中醫養生”旗號,卻要么干著“賣假藥”之實,要么使真正的中醫離我們越來越遙遠。
1995年起,陡然間出現了一個“蓋世華佗”——胡萬林,治病的核心理論是:人生百病皆因水,病了的人就該用芒硝強行“脫水”。后來,胡萬林因犯有非法行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2005年左右,有位“劉太醫”也火了起來,他的《劉太醫談養生》、《病是自家生》等書紛紛成為暢銷書。至今,他的養生思想仍有市場,其湯鍋在網上銷售異常火爆。
李培剛,曾被媒體重磅報道,據稱只用手就可以讓截癱病人站起來。一位63歲的外國老頭,據說是好幾年的高位截癱,全世界都治遍也沒治好。在經李培剛按摩后,老頭當場就站起來走路。
之后便是以綠豆湯著名的張悟本。他的書《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成了2009年保健類圖書中最大的“黑馬”。張悟本自稱能治近百種疑難雜癥,糖尿病、心腦血管病不說,還能“治”癌癥,肝癌、腎癌……他說癌一點都不可怕,是讓醫生宣傳得神乎其神。而治療這些疾病的主要方法是吃綠豆,茄子和白蘿卜等。
這些大都出身草莽,靠電視媒體走紅,身披子虛烏有的名頭的所謂神醫,給中醫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