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將開始趨好,但這更多還是一種反彈,并且仍然以結構性行情為主要演繹模式。因此,雖然我們看好4月份的股市,但投資者的期望值也不宜太高。
事實上,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多次開會提到要盡快出臺已經批準的改革措施和重大項目,表達了高層對穩增長的明確要求。今年全國兩會將全年經濟增速目標定在7.5%,這本身也很夠說明問題。
回顧已經運行了整整3個月的2014年股市,總體來說情況令人失望。這不僅表現在股指持續低迷,也表現在市場人氣持續渙散上。一季度末,上證指數徘徊于2000點附近,比去年底還低,滬市日成交額已萎縮至前期平均水平的2/3。同時,此前成交十分活躍的創業板也陷入沉寂。投資者對后市悲觀情緒明顯占據上風。
去年四季度時,很多市場分析人士對今年行情還頗為樂觀,普遍抱有很高預期,認為將出現20%以上上漲。有的甚至強調今年股市將“反轉”而不只是“反彈”。但沒過多久,這種觀點遭到市場反駁,因行情完全沒有按這樣的推斷運行。即便被寄予厚望的春季行情,也走得十分坎坷,不但運行時間短,行情力度也很有限。問題出在哪?
首先是今年以來實體經濟狀況并不理想,各種先行指標顯示投資增長緩慢,有效需求不足,地方政府與企業債務風險凸顯,房地產市場景氣度大幅回落。這與原先想象的結構調整順利推進,經濟增長態勢良好形成莫大反差。
其次是資金面寬松格局沒有出現,無風險收益率仍然偏高。而股市供求矛盾仍十分尖銳,特別是IPO開閘背景下,并沒有明顯增量資金入市,市場僅依靠存量資金在運行,越來越無法應對日益膨脹的股票供給需求。而余額寶等高收益品種的大量出現,不但分流了銀行儲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股市,提高了人們對股市風險補償的要求,削弱了股市吸引力。
最后,進入2月份,人民幣快速貶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投資者信心,改變著人們對未來經濟走向的預期。不少投資者開始討論是否會出現通縮問題,市場風險偏好正趨于保守。
客觀而言,這些因素即便是單個出現,也會對股市走勢帶來很大壓制,而現在三個利空因素同時出現,其影響很大。短短3個月時間,上證指數兩度跌破2000點。即便是對股市再有信心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局面的確很嚴峻。不過,在看到市場所處不利環境的同時,還應看到情況也在變化。從某種角度說,正是因經濟增速放緩,未來出現轉機可能性才會變大。
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多次提到盡快出臺已批準的改革措施和重大項目,表達了高層對穩增長明確要求。全國兩會將經濟增速目標定在7.5%,這本身也很說明問題?,F在,大家都預期一季度經濟增長可能略超7%,這就強化了抓緊推進穩增長的緊迫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時下很可能是處于今年經濟運行最困難時期,接下來將會有所好轉。另外,原定3月份將要啟動的發審委新股審核工作并沒有如期進行,而是被推遲了。有關權威人士也一反常態地表示,現在排隊等待過會的擬上市公司數量太多,很長時間難以消化,建議分流到新三板以及海外市場掛牌。這從一個側面表明,管理層清醒地意識到供求矛盾尖銳,在一時解決不了增量資金入市問題時,不排除根據市場實際承受能力調節股票供應節奏。當然,在引入長線資金以及活躍市場方面也有不少進展,如增加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額度,擴大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股票比例,鼓勵上市公司提高分紅水平,全力營造投資價值氛圍。所有這些,為股市回升奠定了基礎。
至于人民幣貶值,現在看更多還是一種技術性調整,并不說明中國金融形勢惡化。而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對中國來說也不全然是壞事,特別是價格跌勢已演繹到后期。而歐美經濟平穩復蘇,對中國經濟發展也有利。海外資本市場的活躍,對中國股市是正面促進。根據這些判斷,進入二季度時,我們有望看到市場在前期弱勢調整的基礎有所企穩并出現反彈。事實上,3月下旬以來,大盤已經顯現出拒絕進一步下跌跡象,成交量減少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主動性拋盤在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比較有利的市場信號的出現,都可能引發行情的向上運行。而這在4月份將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從京津冀一體化到二、三線城市房地產調控政策可能松動,從各地自貿區報批到新絲綢之路概念形成,以及國資改革在不同地區與行業的推進,都有可能激發投資者做多熱情。實際上,這些事件已在一定程度上對市場活躍起到積極作用。因此,進入4月份投資者有望看到市場開始轉好。進一步說,如果各方面因素配合,二季度股市行情值得期待。
當然,這樣說也并不意味著接下去股市馬上就會有很好的表現,指數在短期內將大幅上升。應該說,在經歷了一段低迷之后市場將開始趨好,但這更多還是一種反彈,并且仍然以結構性行情為主要演繹模式。因此,雖然我們看好4月份的股市,但投資者期望值不宜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