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舞林大會》到《舞林爭霸》再到《中國好舞蹈》,近些年來金星在電視屏幕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舞者還是名人?評委還是藝術家?質疑聲不斷。最重個性和創意的金星為什么會在一檔越來越具娛樂色彩的節目里重復出現?
沒有商業,金星活不下去;沒有創意,金星不想活
1996年,回國后的金星名聲大噪,與北京市文化局合作創建了北京現代舞蹈團。當時金星在北京郊區看上一塊地,準備買房子。一位風水先生告訴他:“你要賺錢,那房子要朝南;你要健康,那房子要朝北;但如果你希望讓生命積累一點智慧,那你的房子要朝東。”
金星選擇了讓房子面向東方。
2000年后,金星帶著自己的金星現代舞團遷居上海,風水先生“不幸言中”。在“現代舞藝術”的經營理念與現實商業世界之間徘徊,一度虧損達數年之久,為了養活舞團甚至賣掉房子,至今和家人租住房屋。
不把盈利作為舞團經營的最高目標,讓金星現代舞團最終獲得歐洲市場青睞,維持住了中國最先鋒的現代舞團的地位。
“沒有商業,金星活不下去;沒有創意,金星不想活。”談論起舞蹈藝術,金星曾經直抒胸臆。然而,從2011年左右,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成為金星生活的一部分。
4月5日,為《中國好舞蹈》的宣傳活動,金星和上一屆的冠軍舞者張傲月合作一曲。“毒舌評委”和“好孩子學員”的合作無疑成為一個話題,一個賣點。
隨著《中國好舞蹈》開播在即,金星一直奔波在“賣自己”的路上。“昨晚錄像到今早三點,今早十點又起來做宣傳。”3月31日,金星在微博上播報自己的狀態。
“去年您曾意指方俊在舞蹈上不算專業,今年的評委中專業人士僅余您一人。海青、郭富城恐怕更不專業。為何還參與節目?”面對記者的質問,金星依舊犀利的回答:“就是因為只剩我一個人,所以我得來。我一個人就是一臺節目。”
賺錢養夢:只有30%的人看過金星跳舞,70%就是看金星說話
“金星老師一直覺得通過當評委讓大家知道金星舞團是一種悲哀。”2013年4月,前往上海采訪期間,上海金星現代舞團首席舞者孫主臻告訴本刊記者。金星也毫不諱言,“當一次評委,能給舞團發一個月工資。”
在金星眼中,舞劇畢竟是很小眾的。“現在中國可能有30%的人看過金星現場跳舞,可能70%就是看金星說話。”那沒問題,金星多次跟記者談到,是為我這個人的談話、穿著甚至變性來到劇院,都可以。看熱鬧也行,看故事也行,“直到都把你們拉近舞蹈劇院為止。”
至于重復自己,金星則認為:“把簡單的事情重復幾次就會成為專家,但把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了就會成為贏家。”很多朋友對金星的期望值很高,經常說:金星,你怎么最近不出新作品?金星答:“我不是個機器,藝術也不是工廠,必須在某個鐘點按部就班拿出東西來。我需要吸收營養,創作的思維需要有不斷的養分充實進我的腦海,然后,讓我的天分自然流露出來。當沒有靈感的時候,我會休閑下來,盡情地享受生活,享受陽光。”
“做節目就是我的一種休閑,一種享受。藝術都來源于生活,當評委也是在生活里啊。指不定哪天我靈感一來就創作出一出‘評委席上的故事’、‘娛樂至死的選秀’呢!”金星笑談。
價格可能反映不出藝術,但藝術是必須要價的
《齊魯周刊》:有目共睹,您在舞蹈表演、舞蹈體制、舞蹈商業等層面都有大的突破。您怎么認識創意?創意如何和商業結合之后是不是一種妥協?
金星:創意其實就是如何對待自己。堅持有時候也是一種保守,一種頑固。很多大藝術家到晚年反而自戀,畫地為牢,成為一股藝術霸權。創意其實就是不停改變自己,因為時代不等你,跟這個世界接軌,甚至走在時代前面就是創意。曾經很先鋒的東西,20年不變就什么都算不上了。
藝術要敢于否定自己,當你在堅持自己、維護自己其實你已經在扼殺自己了。對這個世界永遠保持好奇和新鮮感,把你自己做過的東西都忘記。樹立一個籬笆和墻,那這個藝術家已經沒有了。
把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和這個世界交流這就是我所堅持的藝術,真的藝術必然有市場上的反應。價格可能反映不出藝術,但藝術需要價值體現,孔子教學收束脩就是這個道理,跟學生要幾片臘肉是對孔子文化價值的認可。我的東西中國曾賣不出,歐洲卻大賣,真正的先進的有審美價值的創意隨時能轉換成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