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師王闊海先生曾教導我:“藝術的品質在于繼承,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沒有繼承的創(chuàng)新等于胡亂涂鴉,而沒有創(chuàng)新的繼承等于浪費生命。”我認為這是對藝術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中國山水畫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問題也概莫能外。
我從事山水畫學習、研究已近三十年,先習《芥子園畫譜》,后遠追荊、關、董、巨,范寬、龔賢,近追石濤、八大、黃賓虹諸大家。在傳統筆墨山水畫上,自覺根基比較扎實,筆墨可謂嫻熟,但風格不夠鮮明,個性不夠突出,終難脫前人窠臼,迷茫徘徊久矣。
我的山水畫有所突破還是得益于我的恩師王闊海先生所創(chuàng)的新漢畫對我的影響,記得恩師王闊海先生曾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過:“你要把我的新漢畫潑墨、潑彩的技法和創(chuàng)新的理念融入到中國山水畫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當中,慢慢找出自己山水畫的藝術符號,找出自己山水畫的藝術形式,形成自己的面貌和路子,你就成功了!”
恩師的話使我醍醐灌頂,豁然開悟。于是我進行了多年的筆墨實踐與探索,將新漢畫的筆墨技法轉換、嫁接與山水畫當中,以求不重復古人,又區(qū)別于今人。在繼承的根基上用現代的理念、感覺和眼光去轉化中國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展現虛靜、空靈、忘我的精神境界。筆墨枯蒼與潤澤相兼,將可控與天然相結合,凝重與淡泊相兼顧,初步形成了自己比較獨特的新漢畫山水畫特色和面貌,最終得到了恩師的首肯和專家們的好評。
藝術的時代性與創(chuàng)造性
我曾有言:“藝術的品質在于繼承,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王玉峰是我的學生,他的作品無論是從創(chuàng)作題材范圍的拓展,還是思想深度上的挖掘,都可以看出他在新漢畫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不斷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
鑒于他的扎實功底,結合我所創(chuàng)造的新漢畫藝術,一古一新相得益彰,在此基礎上玉峰將我新漢畫潑墨、潑彩的技法和創(chuàng)新理念融入到中國山水畫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中。
通過幾年的努力,現已有了明顯的風格,觀玉峰作品,讓人眼前一亮,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的畫用墨像玉一樣的通透、濕潤、空靈、玄妙,山的結構上用的是暗含之線、暗含之骨,筆墨豐潤、華滋,如雨淋壁之類的筆法和墨韻,似乎讓那水分能直接洇透到觀者的心里,繼而感受到內心的滋潤與舒爽,內含豐富,耐人尋味。用柔性的筆墨表現出了雄強的陽剛之氣,畫面具有豐富的內含,簡潔大氣,富有禪意,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玉峰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中已慢慢找出了自己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符號,找到了自己的藝術形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愿玉峰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努力,戒驕戒躁,把中國新漢畫山水藝術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王闊海(著名畫家)
(編輯 李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