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更迭的ICT行業從來不缺少迅猛。不迅猛,就意味著被時代落下,后繼無力。因此,在科技行業,叢林法則不是迅猛,而是誰更加迅猛。在用戶的眼中,科技廠商的迅猛程度與其可信賴度成正比。動作不斷、持續創新且擁有遠見,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從這樣廠商獲得的服務是可靠的。
9月16日,2014華為云計算大會(HCC2014)在上海如期開幕。相比往年,華為在HCC2014上投入了更多精力。華為想證明的,無非是自己比別人更加迅猛。
迅猛背后的源動力:云計算
在經營通信業務時,華為就以迅猛著稱。這樣的迅猛,從2011年開始被帶入到企業IT領域。2013年Gartner全球存儲市場份額報告顯示,華為存儲連續6個季度全球市場收入增長率第一,連續3個季度中國市場發貨套數第一。同樣是Gartner的報告表示,2014年二季度華為服務器發貨量位列全球第四。在全球主要服務器廠商中,2013年華為全球增長率排在首位。
華為在企業IT方面的迅猛成長,與業界發展不無關系。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HCC2014開幕致辭中表示,IT系統對于企業來說不再是一個支撐系統,而是企業生產系統的一部分。“每個企業都需要充分利用ICT的最新技術,來變革其IT系統,從而提升競爭力,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同時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徐直軍說。
在IT建設上,用戶比以往更加重視,這促成了像華為這樣公司的快速成長。同樣的,在這個過程中,華為運用云計算技術,也使得自己更加迅猛。徐直軍將華為在云計算方面的收益形容為“6+1”。其中,“6”指個人級編譯構建時間縮減到1~5分鐘、版本級編譯構建時間縮減到10~20分鐘、回歸驗證周期縮減到1~2小時、全量驗證周期縮減到1~2天、解決方案驗證周期縮減到1~2周、特性CycleTime可縮減到1~3個月。而“1”代表團隊研發效率提升1倍。
“如果沒有云計算理念和技術的出現,華為不會投資IT。”徐直軍直言不諱地說道。在業務驅動的思維理念下,華為推出了面向未來的SD-DC2,即業務驅動的分布式云數據中心架構。其分別從云、大數據、管理幾個層面進行創新,來幫助企業構建具備業務感知、商業智能和管理統一等關鍵能力的業務驅動的IT基礎設施。SD-DC2與本次大會上發布的云操作系統FusionSphere5.0,傳達出了一個信號:軟件和應用將成為這家公司未來重要的產品支撐。這與過去三年截然不同。要知道一直以來,華為企業業務在硬件方面制造的話題要遠遠超過軟件。
指數經濟,另一種層面的迅猛
全球聯接指數(GCI),這是倡導“全聯接”的華為在本屆HCC2014上提出的一個量化評估數據。這一數據基于經濟學供需理論以及企業價值創造體系,旨在從國家與行業兩個層面展現聯接的價值,覆蓋了25個國家、10個行業。
實際上,這樣的指數在華為內部一直存在。華為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表示:“基于華為在全球范圍積累的聯接經驗,讓我們有機會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科學、全面、客觀地測評聯接對這個世界的價值。”
用指數來衡量價值,這樣文縐縐的行為似乎不像是外界口中所言“狼性”的華為。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將長期的經驗總結歸納成指數經濟,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經過積淀后再爆發的迅猛?
全聯接指數擁有2個維度16個指標,華為表示,聯接指數每提升1個點,人均GDP會增加1.4%~1.9%,發展中國家的提升會明顯大于發達國家。全球聯接指數的研究顯示,65%的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加大對ICT的投資。金融是所有10個行業中聯接指數調研總分最高的行業,71%的金融企業表示未來兩年ICT投資增長將超過5%。華為預測,到2020年,全球ICT支出將增長到接近5萬億美元的市場空間。
與業務貼近讓華為更迅猛
“FusionCube是非常偉大的產品,沒有之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IT產品線總裁鄭葉在大會演講中這樣描述這款誕生了一年多的產品。作為一款整合了計算、存儲、網絡、虛擬化和管理平臺的一體化系統,FusionCube是華為在去年云計算大會上放出的一劑“猛藥”。
鄭葉來之所以將FusionCube形容為是“沒有之一的偉大”,主要是在于其同用戶業務的緊密關聯性。FusionCube能夠讓用戶將精力更多放在業務層面,而不是如何對系統進行整合、調優。鄭葉來表示,未來一年內華為會將會重點關注金融、運營商和政府三個行業。秉承“被集成”的思路,華為會只提供像FusionCube這樣的平臺,在應用開發層面為第三方賦予更多便利性。
鄭葉來認為,用戶知道自己未來所需要的是什么,但是卻無從知曉如何從現在走到未來,“他們迫切需要一家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的廠商來與他們一同走過這段旅程。”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如何與業務走的更近并適應不同的行業,將成為華為能否更加迅猛的關鍵。
作為一家全球性企業,華為在進入企業IT市場后,同樣將其全球化運營的經驗帶到了海外。當然,這也意味著,華為需要面對全球的同業競爭者,而不僅僅是中國。這從客觀上推動了華為的迅猛。鄭葉來表示,隨著海外市場的擴大,未來國內市場在華為營收中的比重會越來越小,但是銷售額會越來越大。“我們的產品同樣也在北美銷售。”鄭葉來坦率地說,“用戶本質上是在選擇最好的產品,而不是選哪個國家的產品。”
回想過去三年,每一年華為都會有新的動作。2014年初,華為更對外表達了沖擊700億美元營收的愿望。HCC2014舉辦的兩天內,涌入了超過1萬名觀眾,大家都想找到一個答案:華為,有多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