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由此帶來了全社會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長。“公共服務無法快速到位、公共產品供給相對不足的矛盾不斷出現,具體表現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衛生、基本醫療、公共安全、義務教育等諸多社會問題暴露得越來越突出。”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政府事業本部徐洪利在接受《計算機世界》報采訪時說。
徐洪利是東軟的一員老將,他曾經帶領東軟的社保團隊,將這一業務從無到有、逐漸做大、做強。從1994年起東軟就開始做社保類項目。20年里,東軟在電子政務方面的業務范圍已擴展到財政、稅務、國土住建、工商、民政、交通、媒體、智慧城市、公檢法。回顧在電子政務領域摸爬滾打的20年,徐洪利深深感覺到,新技術、新環境給他的團隊帶來的挑戰。“現在,新技術與智能產品不斷出現。如云計算、大數據、4G網絡、智能終端,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寬帶中國策略,這些都讓通過電子政務為社會和老百姓提供更方便的服務成為了可能。各級政府正在用新的技術打造更加便民的服務,例如用手機轉賬、繳費,查詢養老、醫療信息等。”
政府在社保系統領域的改變,則更體現了民為本、效率為先的思想。過去的社保系統需要參保單位和個人到行政大廳里排隊。大廳里每一個窗口都是專一的職能,如負責登記、負責待遇核定、負責變更處理、負責收繳核定以及負責企業證明、養老保險參保證明等需要在不同窗口辦理。這樣的設定,不僅長期以來使老百姓的社保辦理繁雜苦累,也造成辦事大廳人滿為患。
“現在的電子政務,已經從過去政府各個部門以‘我’的經辦流程、政策、管理為核心,逐漸將重心轉變成以服務為核心。比如,社保辦理的流程像住酒店結算一樣,一個窗口辦理入住同時也可以辦理結算,也就是一站式管理。不僅如此,參保的單位或者個人還可以在家里用手機通過個人的社保卡號、身份證號、銀行卡號自助維護自己的信息,很多簡單的業務不需要跑到大廳現場辦理。而就算企業或者老百姓要打一個證明文件,比如招標過程中需要的本地參保證明,現在也可以通過政務大廳里的自助一體機打印。” 徐洪利還強調,對電子政務近些年的新變化,感受最深的就是政府對服務響應的速度和本地化服務能力越來越看重。
據悉,在東軟集團與內蒙古自治區合作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軟件開發項目中,當地政府就提出要從各盟市實際情況出發,順應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構建的保障事業發展要求,根據金保工程的建設要求,建設完成全自治區人社信息系統統一的數據平臺、服務平臺、管理平臺和分析平臺。
而在東軟承接的山西襄汾“清風丁陶政務服務”項目中,為了快速響應民眾訴求,當地政府與東軟合作打造了申投訴平臺,面向百姓采用“快遞式”問政的形式。山西省襄汾縣的老百姓無論是想了解辦理證照手續的流程,還是對政府工作、對城市建設有自己的見解都可以在網絡上享受“快遞式”問政——只需填寫咨詢或投訴的內容,留下聯系方式,由縣紀委開設的網絡問政平臺就會生成一個“單號”,并交由各職能部門進行回復、處理,根據縣紀委要求,咨詢類信件必須在3日內回復。
目前,東軟集團在電子政務領域擁有180個行業細分的解決方案,覆蓋政府的9大領域;已經建立了覆蓋全國的分布式研發和交付體系,擁有員工3000人分布在40多個城市;在基本實現電子政務行業的覆蓋后,擁有核心客戶2000個;并參與了15個主要行業的標準和規范的制定。
目前,我國政府及各級部門的工作重點之一是不斷擴大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和服務對象,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努力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衛生、基本醫療、公共安全、義務教育等公共服務方面有更大的作為, 這也是軟件與信息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