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個行業都在向互聯網轉型,借助互聯的力量縮短業務的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釋放產業創新的巨大潛能。在日前召開的2014華為中國企業業務服務合作伙伴大會上,華為企業BG中國區總裁馬悅表示,“全球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ICT融合驅動時代,ICT不僅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也正在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引擎。而服務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華為提出了“大服務”的創新理念,涵蓋規劃、設計、實施、運營和提升等各個階段,圍繞基礎保障、業務使能、創新引領和人才聯盟四大價值共享主線。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7月,華為在中國已經建立了遍布全國的服務資源:覆蓋全國各區域的代表處、7個研發中心、1個全球備件中心、3個區域備件中心(成都、北京、上海)、40個區域庫房,超過100個本地共享庫房,以及中國區客戶服務中心提供7X24小時處理客戶服務需求。
同時,數據顯示,未來5年,中國IT服務市場的增長速度保持在15%以上,遠高于IT市場8.8%的整體增長率。而面對如此大的服務市場空間,單靠華為個體是無法完成“大服務”的生態建設。這也是華為提出“大服務”使命的原因,意在與合作伙伴、客戶共同應對大數據、大流量、大智慧的數字社會的挑戰,共建和“大服務”生態。
華為企業BG中國區交付與服務部部長孫茂錄介紹,“到2019年,企業業務中國區的合作伙伴預計會超過10000家。其中業績過億元的合作伙伴將超過120家,全國華為認證工程師會超過3萬人。”
而在共建“大服務”生態系統的同時,合作伙伴也需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切入的市場、選擇適合的模式。據介紹,傳統服務市場包含對接服務和技術支持;新興服務市場是ICT技術咨詢、IT外包以及云服務等,實現與合作伙伴的價值循環,并通過三種模式達成:第一種是基于授權的服務模式,第二種是基于服務外包的認證服務模式,第三種是基于華為與合作伙伴,在能力技術和資源進行對接,向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服務模式,三種服務模式合作伙伴都會獲取合理的收益;平臺部分,建立開放,滿足用戶體驗的平臺,實現人力資源共享。孫茂錄指出,“華為認為企業要做大包含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規模做大,體現企業的實際能力;第二個層面是做大網絡,體現企業實體和虛擬相結合的實力,更細化的來看涉及創新的金融、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慧醫療等等。”
華為企業BG中國區客戶支持部部長李同廣介紹,“未來三到五年,華為還將建立基于行業的產品級專業服務能力,在原廠的服務能力投入方面,將會保持穩定的投入,2014年投入超過6千萬元,包括售前售后等多種服務內容,同時還將加強在線網站學習平臺,助力合作伙伴能力提升。”
此外,針對不同級別的合作伙伴,華為會有差異化的培訓,對于高鉆級合作伙伴致力于管理等復雜課程的培訓以提升綜合能力,對于低鉆級合作伙伴將進行產品的基礎知識培訓。而且為提高合作伙伴的交付能力,華為提供了優選CSP服務計劃,通過方便快捷低成本購買到滿意服務,擴大服務業務面。
“在未來整個大服務市場,將會有超過80%以上的領域是合作伙伴都可以參與的,一是與設備相關的領域,2013年,華為企業業務中國區的銷售收入為98億人民幣,2014年上半年新增收入同比增長率60%;二是與能力相關的領域,包括ICT的技術咨詢、外包、規劃設計等等; 三是新的商業模式,包括云服務和聯合創新。”孫茂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