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網絡頁面出了錯,陳彤給編輯修改時間只有一分鐘,其間Ctrl+F5不斷刷新,但凡晚了一分半秒就會把主編叫去辦公室一頓怒斥。
經過多次傳謠和辟謠后,新浪執行副總裁、新浪網總編輯陳彤還是在10月22日宣布離職。
盡管此前包括門戶在內的媒體總編輯已有多人先后離職,但這位中國互聯網門戶時代的開創者、中國網絡新聞的標志性人物的真正離開,在互聯網行業依然引發了極大的震動。
陳彤進入新浪已有十七載,是第一波將網絡門戶概念引入國內并創造輝煌的人,但在移動媒體蓬勃發展之際選擇離開,既是面對新潮的無奈,也是傳統媒體面臨轉型的最好寫照。
分析人士指出,陳彤離開新浪是有時代背景的:微信微博時代,新浪的門戶新聞在網絡新聞中的逐漸邊緣化;新浪的話語權在曹國偉時代出現巨大變化,陳彤地位不斷邊緣化。
告別陳彤時代:終于要說再見
在新浪17年,陳彤有一套獨特的風格。幾乎每個跟陳彤共過事的人都知道,陳彤在新浪向來雷厲風行,規制嚴格。在早期時,他斥責下面的總監、主編時,屋頂都能感受到震動。
有人回憶說,陳彤經常嚴厲批評下屬,下屬剛開始接觸時可能會覺得非常不適應,當時間長了反而習以為常,造成陳彤偶爾表揚起下屬來,很多人反而會不適應。
如果用蜂群來形容新浪網站的組織架構,陳彤無疑是蜂王,大多數員工都在他的指揮下埋頭苦干。
一幅坊間流傳的畫面是:陳彤手執雪茄,雙腳擱在會議桌上,沖著一眾主編怒吼。一旦網絡頁面出了錯,陳彤給編輯修改時間只有一分鐘,其間Ctrl+F5不斷刷新,但凡晚了一分半秒就會把主編叫去辦公室一頓怒斥。
在陳彤說一不二的指導方針下,新浪開創了“24小時不間斷滾動更新”的網絡新聞模式,新浪的編輯部全天候處于備戰狀態,陳彤主張的“快速、海量、準確”,也進而成為行業標準,競爭對手迫于壓力紛紛跟進,幾無抵抗力地使網媒淪為勞動密集型產業。
與陳彤有匯報關系的新浪編輯,夜里在家洗澡時都養成了把手機用保鮮膜套上幾層帶進浴室的習慣,因為如果陳彤打來電話而無人接聽,輕則罰款,重則開除。新浪的老編輯曾分享過一個故事:陳彤會拿一把玻璃標尺比在電腦上,測量每一條新聞的間距是否一致(那時還沒有前端設計一說)。
新浪的待遇在行業里并無優勢,直到阿里投資新浪微博之后,新浪門戶的員工才得以“沾光”,維持了十年的月均200塊錢的飯補漲到400元,引發員工奔走相告、喜極而泣,而面露菜色的新浪編輯,也曾是中關村的一道風景。與之相應的,新浪之所以一直都能吸引年輕編輯,是因為這種磨練著實有效,相比其他門戶,新浪編輯的成長速度是最快的,加上陳彤在新聞生產標準上的嚴苛,新浪很難因為人員流失而影響根基。
同時,陳彤雖然對員工一向不留情面,但是一旦外界對新浪員工產生質疑,陳彤護起犢來也從未馬虎。2011年,新浪科技涉嫌抄襲谷奧的一篇翻譯稿,谷奧的讀者群在Twitter上痛批新浪,同時在微博上與新浪科技的一個編輯鄭峻對罵,事情最后鬧到了陳彤那里,陳彤發了一條微博,說“我的同事不小心出了一些狀況,這很正常,年輕人誰能不出錯兒,但如果你沒完沒了欲誅我們而后快甚至侮辱新浪公司,那我只好說對不起不伺候了你丫的愛誰誰吧趕緊閃了吧不送!”
另外,據說陳彤不太認同網易所謂“有態度”的新聞觀,也冷眼看待網易一任總編一任風格的現象,所以相比網易以及其他新銳網媒對于新聞的重構,新浪的立場總體上是側重于保守和正統的,新浪的編輯如果被查到有意通過標題黨來吸引流量,也是會被罰款的。陳彤還曾自豪地稱“在搜索、過濾敏感詞匯,刪除不良帖子方面,新浪的做法得到了政府新聞管理部門的肯定和推廣”,換作其他門戶總編,這種事兒肯定是藏著掖著、不太會對外講的。
關于陳彤施予新浪的媒體觀,可以引用他的一段話來管窺了解:“編輯、記者必須考慮他所處理的稿件帶來的社會影響,不能僅僅以是否引起社會轟動、是否帶來巨大的發行量和流量為判斷標準。新聞從業人員一定要有沉重的社會責任感,要有一個平和、冷靜的心態,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把一個孤立的偶然的事件,動輒就上升到民族榮辱和兩國關系的層次。也不能事事都從一個負面的批評的角度去理解,一個官員在高爾夫球場見客戶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總是憤青的態度。”
但是,陳彤治下的新浪收入很大程度在依賴廣告,這造成門戶有巨大的影響力,但人員待遇一直提不上去,這使得很多人將新浪當成職場中轉站,離職后很快在其它領域有一番作為。
這些年從新浪門戶出走很多人,如前盛大文學CEO侯小強、鳳凰網總編輯劉書、果殼電子CEO顧曉斌等,新浪儼然成為中國互聯網的黃埔軍校之一。
據一位前新浪媒體人透露,有一次其見到新浪CEO曹國偉,兩個人一回憶舊日時光,都在感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很長時間,對于新浪而言,一度是鐵打的陳彤流水的CEO,陳彤就是新浪門戶的精神支柱,其給新浪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人們甚至無法想象沒有陳彤的新浪門戶會是什么局面。
當離開終于到來時,陳彤也思緒萬千,在告別的長微博中一連用了6個感謝,稱沒有話語能取代心中感謝。感謝每位關注和批評過自己的朋友。“正是你們的存在,讓我網絡生涯如此絢爛,對此我心懷感激。”
陳彤表達了對新浪歷屆CEO王志東、茅道臨、汪延和曹國偉的謝意,并特別感謝當初把他引入新浪的李嵩波、汪延和董納惟。17載并肩,亦師亦友。“對此我永生難忘。”
對于陳彤的離開,他的新浪老同事們都給予了祝福。果殼電子CEO顧曉斌說:“老大是我進入互聯網行業的領路人,離開新浪終于可以不要那么緊繃繃的,給自己放個長假吧。”
新起航:加盟小米OR 360
陳彤2014年接受采訪時曾袒露心聲,稱讀研究生時經常上網,碰巧在網上遇到四通利方的一位創始人李嵩波,在網上聊了幾次,他就去新浪做兼職,成為體育版的版主。順理成章,陳彤覺得這工作挺有意思,畢業之后就在那工作了。
“我是新浪的第一個編輯,甚至是商業網站的第一個編輯。我把新浪看成我的孩子,1999年時有人問我:你人生最大目標是什么?我說很簡單,新浪總編輯。我覺得這已是個很高的位置,任何做媒體的人都會因為達到這個位置感到自豪。”
陳彤曾經很羨慕《紐約時報》的總編輯,稱其做了二三十年。這或許也曾經是陳彤的目標,但如今顯然無法實現。
陳彤這兩年在新浪的地位與門戶一樣都在不斷下降,最典型的事件發生在2012年。
2012年底,新浪宣布業務調整,曹國偉任命新浪COO杜紅整體負責門戶業務,陳彤向后者匯報。這宣告陳彤在銷售與內容的較量中落敗。
而當初背靠門戶崛起的微博業務也逐漸與陳彤脫離關系。
隨著杜紅主導門戶,新浪將門戶的頻道明確劃分為媒體頻道、綜合頻道和商業頻道。
新浪的綜合頻道和商業頻道需要承擔廣告任務。隨著新浪商業化的壓力遠大于內容運營壓力,身為總編輯的陳彤的管理權限也在下降,財經、汽車等頻道的獨立性也越來越強。
“未來,是改變,不是告別。”如他在郵件中所表述的一樣,這次陳彤做出了改變的決定。
陳彤將走向何方仍然是業界關注的熱點話題。
一種說法是,陳彤將加盟360。不過,據消息人士透露,陳彤或將接受小米科技CEO雷軍之邀加入小米,出任市場副總裁。
其依據在于,隨著小米市場的擴大,危機和市場公關需求在加大,需要陳彤這樣有資源和人脈的人來主持。
而最新的傳聞則顯示,陳彤出于對視頻的興趣和關注,或將投身這個領域進行創業。但無論如何,這位昔日中國互聯網媒體的旗手將逐漸與門戶時代說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