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是大數據在中國快速發展的一年,借力國家為推動信息消費、建設智慧城市而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大數據快速從概念走進現實。一些典型的大數據應用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大數據帶來的生活便利,也讓相關的IT廠商找到了新的業務增長點。但數據安全、隱私泄露等問題提醒著人們大數據也會帶來大麻煩,而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從全局的角度來引領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如何引導大數據產業發展,這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個大課題。
應用快速普及
2013年下半年,隨著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紛紛推出自己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普通百姓開始感受到大數據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益。其實,大數據的應用不局限于互聯網領域,在其他數據密集的行業領域,大數據也有很多應用。如在銀行,大數據被用于信用卡客戶的全生命周期維護當中;在保險公司,大數據被應用于客戶營銷策略制定;在電信領域,大數據被應用于客戶行為素描;在平安城市領域,大數據被應用于交通擁堵疏導當中。
根據賽迪顧問的研究,2013年中國大數據IT應用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4.3億元,未來三年大數據應用市場將呈現爆發式增長,年復合增長率將接近90%,到2015年,大數據應用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44.96億元。在細分的應用領域當中,互聯網、電信、金融三大行業大數據IT應用投資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8.9%、19.9%和17.5%。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大數據應用將快速普及,數據的價值將被充分挖掘出來。
政府高度重視
2012年3月22日,奧巴馬政府宣布投資2億美元拉動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2013年年初,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宣布,將注資6億英鎊發展8類高新技術,大數據獨攬其中的1.89億英鎊。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在大力發展大數據,力爭在這一革命性領域取得領先位置。
我國政府對于發展大數據技術也高度重視,在《“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智能海量數據處理相關軟件研發和產業化”(大數據技術)被列為重點發展技術方向之一。此外,我國發展大數據的產業環境也日漸成熟。2013年8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賦予信息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使命。《意見》指出:到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 20%以上;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而大數據正是提升信息消費規模和質量的重要抓手,因此必將會得到更多政策扶持。隨后緊接著推出的“寬帶中國”戰略,更是為大數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網絡環境。除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廣東、北京、上海等多個地方政府均推出了針對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相關規劃或舉措,大數據快速發展所需的政策環境也在快速成型。
除了政策上的扶持,相關政府部門更是積極行動,利用大數據技術來提升公共服務質量。2013年11月19日,國家統計局與11家國內電子商務、互聯網、電信等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利用大數據。采用大數據技術可極大縮短數據采集時間,減少報表填報,提高國家統計局數據發布的頻次和質量。其它政府部門,如公安部、交通部等也都在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項目中利用大數據技術來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務能力。
數據孤島、安全和所有權的隱憂
盡管我國大數據發展整體環境良好,但在實際過程中還面臨諸多問題,主要包括三大方面:數據孤島、數據安全、數據所有權。
所謂數據孤島是指由于數據標準等原因,造成不同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無法兼容,從而形成了一個個的“孤島”,信息孤島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不同部門在建設信息系統時,缺乏頂層設計和整體發展戰略,從而導致不同的信息系統之間很難兼容,整合代價昂貴。盡管我國為了提升電子政務發展水平,實施了“十二金”工程,但數據孤島在我國當前政府部門的信息化系統之間是一種普遍現象,這從國際上公認衡量各國信息化發展水平的全球電子政務發展指數(EGDI)上面也能體現。近十年,我國EGDI排名先升后降,從2003年第74位升至2005年第57位,2012年跌至第78位。數據孤島將嚴重阻礙我國政府大數據的利用。
數據安全問題同樣值得給予足夠重視,去年爆發的“棱鏡門”事件把數據安全問題赤裸裸地擺在我們面前。在我國核心行業(如能源、金融、電信等)IT基礎設施領域,IBM、Oracle、EMC(IOE)分別占據了小型機、數據庫、存儲產品的市場壟斷地位,這對我國的數據安全乃至國家安全都造成了極大威脅。由阿里巴巴發起的去“IOE”運動也是出于對數據安全的考慮,目前得到了不同行業領域企業的支持,去“IOE”也將成為未來幾年IT基礎設施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進入大數據時代之后,個人的社會行為很多都被數字化,如個人網上瀏覽記錄、消費記錄、通話記錄等等,這些數據足以勾畫出一個人的主要社會活動圖像,并由這些活動圖像對個人的行為特征進行分析。對上述數據善加利用,可以衍生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催生新的職業;但同時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些數據,可能對用戶的財產安全甚至人身安全造成傷害,而如何界定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的邊界,這在目前的法律條文中還沒有明確說明。
上述三大問題已經成為或者將會成為我國大數據發展的桎梏,而這些問題又是系統性、全局性的問題,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從全局出發統籌安排,引導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四大政策措施引導發展
針對我國大數據產業和應用的發展現狀,我們認為應當采取四大措施來引導產業發展。
一、制定大數據國家發展戰略。大數據是一場革命,因為它對現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影響是顛覆性的,這也許是目前正在進行的科技革命的新的發展階段,也許甚至是下一次科技革命的前夜。只有將大數據的重要性放到如此的高度,制定大數據發展戰略的重要性才能提升至國家層面。2013年10月,十多位院士聯合建議,我國應制定大數據國家戰略,要在發展目標、發展原則、關鍵技術等方面做出頂層設計和規劃,這個規劃要涵蓋大數據產業生態環境建設、行業標準制定、核心技術突破等。將大數據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通過統籌規劃徹底消除大數據發展中的一些頑疾,我國才能在這場技術革命中爭取領先。
二、大力扶持國內IT企業。我國的經濟總量已成為全球第二,經濟發展重點從強調規模轉向強調質量,而科技創新正是我國產業轉型的核心。從發展大數據產業角度來看,我國雖然在IT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并產生了像華為、浪潮這樣世界級的企業,但在核心技術上依然落后于世界最先進水平,這與我國經濟規模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匹配的。因此,要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保衛我國的數字主權,必須大力扶持國內IT企業,加快在一些核心技術和產品上的突破,保障核心技術節點的“自主、安全、可控”。
三、針對數據應用立法。進入大數據時代之后,數據安全與隱私問題從現實社會映射到數字空間,這對現行法律體系是一個新課題,因此必須要對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知情權等一系列問題給出明確的法律界定。否則,數據的濫用將對企業、個人的安全和利益構成重大侵犯,會阻礙大數據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四、加速推進示范應用。大數據的價值是在應用過程中實現的,因此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必須加速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示范應用。如在能源、金融、電信等行業,發展基于數據監測、數據分析的行業應用;在民生領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利用大數據提升其民生服務屬性;在政府部門,利用大數據技術助力政府職能轉變,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總之,必須依靠應用來推動大數據產業的健康發展,警惕借發展大數據之名,大建數據中心,造成投資的極大浪費。
我們相信,在國家的統籌規劃與支持下,通過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大數據產業發展策略,通過國內外IT龍頭企業以及眾多創新企業的積極參與,大數據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