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樞關節指的是第一頸椎寰椎與第二頸椎樞椎之間連結的總稱,主要包括三個獨立的關節,其中,一個寰樞正中關節和兩個寰樞外側關節。寰樞關節脫位是頸椎上比較常見的損傷,指的是受到各種原因給寰樞關節的解剖關系產生影響,使寰樞關節解剖關系出現異常變化,進而對相應的神經、血管以及肌肉等產生刺激或者牽引,導致患者出現頭痛、嘔吐、頭暈、頸部疼痛、四肢麻木疼痛以及活動受限等臨床癥狀。在1968年,寰樞關節被Wortzman真正命名為“寰樞關節旋轉半脫位和固定”。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寰樞關節旋轉半脫位和固定的發病率在不斷提高。對寰樞關節旋轉半脫位患者診斷主要采用影像學診斷,其主要臨床診斷依據為齒突與寰椎兩側塊之間的距離不等、寰椎左右兩側塊之間大小不對稱以及左右外側之間的關節隙影不對稱等。
寰樞關節的自身結構比較復雜,解剖較為困難,人體內重要的神經、血管以及中樞系統等均通過。椎動脈溝指的是寰椎后弓上兩側近側塊位置,通常情況下,椎動脈進入到樞椎橫突孔之后,經過寰椎橫突孔逐漸進入到椎動脈溝中。另外,第一頸神經也通過椎動脈溝內。在寰椎的左右側塊和內側面有橫韌帶連接,前部的容納為齒狀突,后面的容納為脊髓。寰樞關節的生理功能比較重要,能夠發揮出旋轉頭顱以及支撐的作用,在全頸椎中,旋轉范圍約占據40~60%;考慮到對寰樞關節半脫位患者給予手術治療,會導致發生較大困難、風險,因此,為保證患者的安全,臨床中對患者治療主要給予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推拿療法、藥物療法等,其中推拿療法治療效果更為明顯,在臨床中應用比較廣泛。中醫推拿療法主要具備安全性、無創性以及有效性的優點,能夠有效保證患者的安全。一般來說,臨床治療手法流派較多,主要將牽、旋以及扳作為手法治療核心,在作用力、技巧形態、線、面以及著力點等方面存在較大不同。其能夠將手法的外力作用發揮出來,有效糾正寰樞關節的異常,進而能夠使寰樞關節恢復到正常狀態,實現關節周圍內、外、動以及靜的互相平衡。中醫推拿手法主要包括整復和松解兩大種類。對寰樞關節旋轉半脫位患者進行治療,主要將牽伸和旋轉作為主要治療目的,雖然較多的應用旋轉類整復推拿,其療效較為明確,但也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如關節囊松弛、寰樞關節活動度大以及樞椎上關節面與水平面接近等,其中,如樞椎上關節面接近水平,則和寰椎的吻合面比較淺;如旋轉手法高于關節活動度的極限,則會給頸髓產生壓迫,使其具有機械壓迫感,或者導致椎動脈出現異常卡壓,帶來嚴重不良后果。因此,為有效提高手法的安全性,對寰樞關節采用牽伸類整復手法進行操作時,需要保證其能夠在正常生理活動范圍中進行操作。
目前,臨床中對寰樞關節旋轉半脫位患者進行治療主要采用手法治療,治療過程中,要堅持動靜結合、筋骨并重的原則。在對手法進行整復的同時,要注重松解局部軟組織的理筋,保持其動靜態平衡,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并保證手法治療的安全性,增強治療效果。
中醫推拿主要將中醫的經絡學說和臟腑作為主要理論基礎,并與西醫的病理診斷與解剖診斷互相結合,運用手法對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產生作用,對患者的病理狀況和生理狀況進行調節,進而起到理療的作用,屬于中醫外治法。從性質上分析,中醫推拿屬于物理療法;從按摩治療方面,其主要包括運動按摩、保健按摩以及醫療按摩。《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對正骨手法概括如下:主要包括摸、端、接、提、按、拿以及摩等八法,并提出手法按摩原則:先揉筋,使其和軟后,按骨,逐漸縫合。對患者的局部軟組織充分放松后,對患者給予手法復位。筋骨和關節作為人體中重要的運動器官,其能夠起到強健筋骨、滑利關節的作用,如患者的關節或者筋骨受損,會對關節活動產生影響,導致發生“筋出槽、骨錯縫”的情況。如果患者的錯位關節不能自行復位,則可通過運用拔、牽、伸、旋以及扳等手法,對關節進行整復和通利。如患者關節出現脫位、錯位現象,則運用合適整復手法后,有效糾正錯位,理筋整復,促進患者關節生理功能快速恢復到快速恢復到正常狀態。
運用現代醫學理論對對整復手法的作用機理進行探討分析,其將人體中關節互相連接的兩個部位作為主體,將近端作為不動體,將遠端作為動體,將關節作為主要支點;在此基礎上,通過運用伸、牽以及抖等手法作用對動體產生作用,逐漸增大支點關節的間隙;然后運用關節面自身的吻合性原理,促進關節的對合關系恢復正常;定點垂直抖主要將患者頭部作為主要動體,將寰樞關節當做支點,不動體為寰樞關節的以下軀干部位;首先,運用松解手法對患者的頸部肌肉進行松解,一只手將枕部手掌心托住,使用中指扳樞椎棘突向后正中線,另一只手掌將下頜托起,使患者頸部處于后伸位,如頸部后伸下頸段椎間的關節處于交鎖狀,那么牽伸應力主要集中于寰樞關節位置;使患者的頭部朝縱軸方向延伸,患者頸部肌肉處于放松狀態后,那么會增大寰樞關節的間隙,并賦予短促牽抖力,瞬間松動關節;扳棘突中指能夠起到矯正樞椎的作用,運用關節能夠快速使其復位,最終恢復正常的解剖關系。
綜上所述:整復手法(定點垂直牽抖),可準確定點、定向的糾正寰樞關節旋轉半脫位,提高手法復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