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為了保證門診靜脈輸液工作的有序進行和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方法:對本院收治的2112例門診靜脈輸液病例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并運用PDCA的方法進行改進,不斷修訂護理流程。通過評估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護理干預,同時通過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一方面不斷地鞏固核心制度另一方面也對新知識和新方法以及各種案例進行學習和積累。結果:門診患者治療效果較好,安全問題出現的概率明顯降低,尤其是患者滿意度以及護士的成就感都有一定提高。經過統計學比較分析,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門診注射惠者的護理可有效降低意外時間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門診 靜脈輸液 安全隱患 護理流程 管理
靜脈輸液是門診治療中的一種迅速、有效的給藥途徑,在醫院門診中應有極為廣泛。因受到人員流量大、藥品種類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護理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因此加強靜脈輸液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112例患者均為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間收治的門診輸液患者,男1106例(52.4%),女1006例(47.6%);年齡14~89歲,平均年齡42歲。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第一,所有患者均需經門診醫生開具治療處方,所用藥品來自門診藥房。第二,患者具有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第三,患者沒有精神疾病障礙及相關疾病。第四,護士在本門診工作6個月以上。
1.3 方法
1.3.1 加強培訓。定期組織人員對新規定、新流程,藥物使用等進行組織與學習,并對不良事件進行總結與記錄,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與漏洞。同時將護理量化考核細則納入新護士,護生等培養計劃以及門診管理中,嚴格按照流程進行。掌握豐富的全科護理知識與技能,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每周用頭腦風暴的形式進行總結,并不斷改進,建立與門診醫生的溝通制度。
1.3.2 健康教育
①對患者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藥史是必要的。對患者的安全情況進行評估,并合理安排床位。②嚴密觀察患者的用藥反應。對于病情發生變化的患者,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用藥,發現疫情及早報告。③人性化的管理病人,要透過現象分析本質,通過觀察溝通進一步了解患者。例如:服用抗抑郁藥的患者在門診接受治療時,應勸其留隨員,避免因藥物副作用造成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不安全。④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以文字形式和視頻進行宣傳。例如:通過千手觀音的視頻使大家了解錯誤使用損害聽神經的藥物的引起危害。以宣傳畫冊的形式進行宣傳,使患者對門診就診流程、用藥安全有所了解,避免盲目用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1.3.3 輸液流程管理是一種以規范化流程為中心,以持續地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為目的的系統化方法。
①接診。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輸液時間安排注射體位及床位,認真核對就診本、就診卡、藥品,如有差錯及時聯系醫生和藥房處更改。核對就診本的日期、患者姓名、就診內容、用藥醫囑,注射卡完善注射卡上的內容信息,詳細詢問藥物過敏史,主動向患者家屬提供有效的聯系方式,確保信息暢通,避免護理風險的發生。核對藥物,包括藥物的名稱、批號,質量,藥品的使用順序并編號。
②注射。再次核對患者注射信息,并檢查藥物的配伍禁忌工作,根據治療需要排列注射順序。按照無菌操作原則加藥核對,簽上加藥人的姓名、時間。輸液前對處方進行核對,并對患者姓名、性別等進行確認。告知患者輸液藥物,調節滴速后告知患者不可以自己調節,以免影響用藥。叮囑其對存在的不適及時通知護理人員。多巡查,及時發現潛在問題,提早干預。③接瓶。對患者姓名、性別等進行核對,兩瓶藥物之間應用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間隔。④拔針。拔針后告知患者或家屬針眼的正確按壓方法及按壓時間(3~5分鐘)。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卡方檢驗與T檢驗。
2.結果
對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安全問題、患者滿意度以及護士成就感等進行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靜點室工作具有無間斷性、操作重復及護患糾紛多的特點,均可使護士心理壓力大,出現工作疲憊感。因此,護士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愛崗敬業,培養優良的心理狀態。護士長要多關心護士,合理排班彈性排班與輪休,給予工作、精神上的支持,減輕護士工作壓力。
綜上所述,門診靜點室的護理管理至關重要,護理工作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操作,門診患者年齡層次差距大,我們應該樹立良好的護士形象,主動關心患者,說話注意科學性藝術性:在整個輸液過程中多與患者溝通,進行輸液注意事項及相關疾病的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焦慮、煩躁、恐懼心理,體現以人為本,視患者為生理,心理、社會精神統一體,注重輸液各環節的安全管理,提供周到細致的護理,全面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