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K71+907-K72+200段左側高邊坡防護工程的預應力錨索框架梁的現場施工,對工藝流程、施工準備、造孔、錨索制作與安裝、注漿、張拉鎖定與封錨、錨索檢測等各工序的應用及質量控制要點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造孔 錨索 注漿 張拉 檢測
1 工程概況
陽左高速公路ZB5合同段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境內,施工里程為K58+600(斷鏈前)~K76+400,全長17.842公里,主要由奧陶系峰峰組、第四系中更新統離石組、上更新統峙峪組黃土組成、全新統選仁組河谷沖積土組成;峰峰組主要巖性為中厚-厚層狀石灰巖、含泥質灰巖,中夾的泥灰巖等組成;離石組黃土以棕黃色粉質粘土為主,局部夾薄層鈣質結核層及古土壤層;峙峪組黃土以褐黃色粉質粘土為主,局部夾層狀礫石層及礫卵石透鏡體,礫卵石層局部富集厚度較大,選仁組由砂、礫、卵石及砂性土等組成,峙峪組黃土局非自重Ⅰ級(輕微)濕陷,濕陷厚度為0-9m。
2 主要設計參數
K71+907~K72+005高邊坡二級邊坡,K72+099~K72+200段采用壓力分散型預應力錨索進行處理,預應力錨索的材質為6根Φj15.24mm的高強度、低松弛的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其抗拔強度為1860Mpa。錨索長26m,根據設計長度其荷載為600KN,坡面反向下傾與水平面夾角20°,錨索錨固段分為三個相同的錨固單元,并且錨固段的長度為10m,同時按照格梁方形進行布置,間距、截面尺寸分別為3.5×3.75m、0.5×0.5m。其張拉承壓結構為A型錨斜托結構。
采用壓力分散型預應力錨索對K72+030~K72+150高邊坡三級邊坡進行處理,利用4根Φj15.24mm的高強度、低松弛的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編制預應力錨索,其標準抗拔強度為1860MPa。錨索長26m,其設計荷載為400KN,鎖定荷載440KN,坡面反向下傾與水平面夾角為20°,錨索錨固段分為兩個相同的錨固單元,錨固段長度為10m,按照格梁方形的方式進行布置,間距和尺寸分別為3.5×3.75m、0.5×0.5m;將B型錨斜托結構作為張拉承壓結構。
錨索孔徑Φ130mm,采用30套OVM15-6型二級邊坡錨具,采用18套OVM15-4型三級邊坡錨具,按照25cm×25cm×2cm的尺寸設置錨斜托鋼墊板,并且在數量方面與錨索相互匹配。按照3.5×3.75m、3.5m設置錨索間距和縱梁間距,且橫梁每段長為9~12m,根據坡面現場的實際地質條件對具體間距進行調整,在坡面巖體中鑲嵌縱、橫梁厚度的一半。
3 施工方案
3.1 工藝流程
在施工過程中,準備、造孔、錨索制作與安裝、砼結構鋼筋制安、注漿、鎖定錨索張拉、驗收、封錨7個環節是進行錨索施工的主要內容,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
3.2 施工準備
①開挖成形設計錨固工程坡面并進行驗收。
②施工所用預應力錨索等材料試驗檢驗合格,試驗報告及錨固參數經設計代表確認合格。見圖2。
■
3.3 造孔
3.3.1 錨孔測放。按照設計圖紙在已施工完成的坡面上提前確定預應力錨桿的位置,測量放線采用全站儀進行,對孔位及錨孔方位角進行確定,同時用紅色油漆進行標記。在施工過程中,如果坡面不平順或者場地比較特殊,在確保坡體穩定和結構安全的前提下,經設計代表和監理工程師的認可,可以將定位精度進行適當放寬或者對錨孔定位進行調整。如圖3所示。
3.3.2 鉆孔設備。根據錨固地層的類型、錨孔孔徑、深度及施工場地條件等,在施工過程中對鉆孔設備進行選擇,并且鉆孔設備的性能需要經過監理工程師的認可。
3.3.3 鉆機就位。為了確保鉆機安放牢固,鉆機施工平臺在承載力和穩固性要滿足設計條件。錨孔開鉆就位后,在±50mm、±100mm范圍內控制縱橫、高程的誤差,根據設計要求確定鉆孔傾角和方向,并且其誤差分別控制在±1.0°和±2.0°。
3.3.4 鉆進方式。在施工過程中,為了防止水流入坡體造成坡體地質惡化,采用無水干鉆的方式對錨孔進行鉆進,禁止開水鉆進,同時確保孔壁的粘結性能;施工中,嚴格控制鉆孔速度,防止鉆孔扭曲和變徑,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下錨順利,防止意外發生。
3.3.5 鉆進過程。為了處理每個孔的地層變化,鉆壓、鉆速等鉆進狀態,以及地下水等情況,在鉆進過程中,需要安排專人對施工現場進行記錄,同時對塌孔、縮孔等現象進行停鉆處理,通過灌漿固壁的方式進行處理,在灌漿過程中,灌漿壓力控制在0.1~0.2MPa,當水泥砂漿初凝后,對鉆孔進行掃孔處理,并進行重新鉆進。
3.3.6 孔徑孔深。鉆孔完畢后,要確保孔徑、孔深滿足設計要求。
3.3.7 清理錨孔。當鉆孔符合設計深度后,為了防止孔底尖滅,達不到設計孔徑,需要穩鉆1~2分鐘。鉆孔完成后,對于孔內的沉碴、巖粉及水體等通過采用高壓空氣(風壓0.2~0.4Mpa)的方式全部清除,避免水泥砂漿與孔壁巖土體之間的粘結強度降低。
3.3.8 檢驗錨孔。監理工程師對成孔后的錨孔經驗收合格后,進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3.4 制作與安裝錨索
3.4.1 錨筋體材料。預應力錨索為綱絞線或高強鋼絲。
3.4.2 組裝錨筋體。①搭設高度不小于30cm組裝平臺,在組裝平臺上組裝錨索體。②錨索編束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設計尺寸進行下料,同時保持鋼絞線或高強鋼絲順直,并且排列均勻,不能出現扭、叉現象,每股長度的誤差控制在±50mm范圍內。③為了確保施工質量,采用機械對鋼絞線進行切割處理,并進行除油、除銹處理,剔除存在死彎、機械損傷,以及銹坑的材料等。④根據設計要求,對鋼絞線或高強鋼絲進行平直編排,沿著錨索體軸線方向設置隔離支架,對于自由段來說要間隔1.5~2.0m,對于錨固段來說要間隔1.0~1.5m。⑤捆扎牢固錨索編束,捆扎材料不能選用鍍鋅材料。根據設計要求通過塑料套管對錨索體自由段進行處理,對錨固段相交處的塑料管管口用鉛絲進行密封綁扎。⑥組裝完成錨索體隔離支架與緊箍環后,將導向帽接裝在其底端,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下錨。依據設計要求尺寸制作相應冊導向帽,在±5mm和±20mm范圍內控制制作尺寸、接裝定位的誤差。
3.4.3 錨筋體防腐。對錨筋體自由段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防腐與隔離處理。通常情況下,首先涂刷防銹漆,然后涂抹脫水黃油,最后外套塑料套管,進而完成對錨筋體的防腐、隔離處理。
3.4.4 隔離支架。對于隔離支架,其制作材料通常選用鋼質、塑料,或者選用對錨筋體無損害的材料。
3.4.5 塑料套管。通常情況下,按照設計要求,確定塑料套管的材質、規格和型號等。在套管中不能出現剪斷和接頭現象,盡量保持套管的完整性,為了避免拉脫和破損,需要對接頭進行牢固綁接和密封處理。
3.4.6 注漿管。根據設計要求選用注漿管,確保注漿管的強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注漿順利,不能出現堵塞、爆管或拉斷現象。
3.4.7 錨筋體長度。根據設計要求制作錨筋體,在±50mm范圍內控制錨固段長度的誤差,自由段長度需要根據設計要求進行確定,對張拉設備和施工工藝進行考慮,預留長度通常要超過1.0~1.5m。
3.4.8 檢驗錨筋體。制作完成錨筋體后,檢查錨筋體各組成部件。確保各部件滿足相關規范要求,通過編號掛牌的方式進行存放,現場監理工程師認可后才能使用。
3.4.9 儲存、運輸與吊裝錨筋體。因地制宜擬定方案,對錨筋體進行儲存、運輸和吊裝。順直分開組裝完成的錨筋體,同時進行干燥通風處理。運輸和吊裝錨筋體時,操作要謹慎,避免損傷介質和組成部件。
3.4.10 安裝錨筋體。錨筋體入放錨孔前,對錨筋體制作質量進行檢查,確保錨筋體組裝符合設計要求,同時要經現場監理工程師的認可。
■
3.5 注漿
3.5.1 注漿設備:注漿設備應滿足設計要求,并經監理工程師認可。
3.5.2 注漿材料:根據設計要求選擇注漿材料,試驗檢測合格才能使用。通常情況下選用水灰比0.4~0.45的純水泥漿,必要時加入適量的外加劑或摻加劑。
3.5.3 原材料要求:原材料需經試驗室檢測合格,并經監理工程師認可,各項指標符合設計要求。
3.5.4 注漿準備:按照批復的施工組織設計要求配備原材料和所需設備。注漿作業開始和中途停止時,為了防止出現堵管,對注漿泵及注漿管路采用水或水泥漿進行潤滑。
3.5.5 注漿漿液:錨筋體安裝完成后應立即進行錨孔注漿,根據施工原則,不得超過24小時。注漿漿液嚴格按照配合比進行配置,并且攪拌均勻,注漿漿液隨攪隨用。
3.5.6 注漿結束。注漿方式采用孔底返漿的方式進行,注漿停止的標準,以孔口溢出漿液或者排氣管停止排氣為準。注漿結束后,利用清水清洗干凈注漿管、注漿槍和注漿套管。
■
3.5.7 注漿記錄與試驗。注漿過程中需要詳細記錄注漿。同時,對于每批次的注漿都要進行相應的漿體強度試驗,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漿體的設計強度。
3.6 張拉鎖定與封錨
3.6.1 張拉鎖定設備。錨筋的張拉鎖定,根據設計要求,可使用簡易張拉方式和相應鎖定器具。
3.6.2 錨索張拉。在安裝錨具的過程中,保持與錨墊板和千斤頂之間密貼對中,同時保持千斤頂軸線與錨孔及錨筋體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按一定程序對錨筋進行張拉,在正式張拉錨桿前,按照設計張拉力值的0.1~0.2倍對錨桿預張拉1~2次,確保錨固體各部分接觸密貼。
3.6.3 張拉錨筋程序: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批復的施工組織設計實施錨筋張拉程序。
3.6.4 鎖定錨筋:張拉錨筋時,當張拉達到最大張拉荷載值后,持荷穩定10~15分鐘,然后進行卸荷鎖定。鎖定錨具和夾片根據技術標準與質量要求進行選用。
3.6.5 錨孔封錨:錨筋鎖定后,通過機械對余露的錨筋進行切割,同時外露錨筋留5~10cm,電弧燒割的方式嚴禁出現在切割過程中。利用水泥凈漿按照設計要求,地錨墊板及錨頭的空隙進行注漿,進行封錨,通常采用強度超過20MPa的砼進行封閉。
4 錨索檢測
4.1 檢測錨索抗拔力
對錨固工程抗拔力進行檢測試驗,根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原則選取檢測孔,或者通過隨機的方式選取日常業主檢查的情況。在工程錨索總數中抽檢數量占5‰~2%。
4.2 檢測錨索長度
錨固工程錨筋體長度的檢測,采取現場隨機抽取的原則,抽檢數量為工程錨索總數的2%~5%,且同一類型錨筋不得少于1根。
參考文獻:
[1]JTG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S].
[2]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S].
[3]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
[4]JTG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S].
[5]JTJ076-9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S].
[6]陽左高速公路施工圖紙及作業指導書.
作者簡介:
劉雷(1980-),遼寧遼陽人,工程師,工學學士,研究方向:公路工程及路面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