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州裝備制造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地方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群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本文結合徐州裝備制造產業和地方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群的發展狀況,分析了二者之間互動發展的要素及相互關系,最后從政策、機制、人才三大方面總結了二者之間互動發展的動力。
關鍵詞:裝備制造業 專業群 互動發展
高等職業院校辦學以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為目的,重點培養動手能力強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的專業群也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特點,充分體現了職業性、開放性和適應性。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升級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而高職院校的相關專業群在為產業升級中提供這方面的人才儲備是其它類型高等院校無法替代的。高職院校的相關專業群能夠提升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促進產業的升級,同時產業的升級帶來對人才和技術大量的需求,也將促進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群的蓬勃發展。裝備制造業是徐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省內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但徐州裝備制造業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如技術技能型人才短缺,技術儲備缺乏,產業配套缺乏等等。這些問題與從事一線技術工作的人員綜合素質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本文對徐州裝備制造產業與地方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群的互動發展進行研究。
1 徐州裝備制造產業與高職院校專業群的發展
近年來,根據國家和江蘇省出臺的裝備制造業產業調整和振興的規劃,徐州市結合自身的特點,組織編制了一系列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如2009編制了《徐州市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2009-2011年)》,2010年編制了《徐州市傳統產業加速調整行動計劃》、《徐州市高新技術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11年編制了《徐州市高端裝備制造“十二五”發展規劃》等。這一系列規劃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徐州市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持續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總量指標進位、速度指標爭先、結構指標提升,在更高層次上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目前,通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和專用設備制造業成為了徐州市裝備制造業的主導行業。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在徐工集團、徐鍛集團等國有企業的帶領下,以及卡特彼勒、羅特艾德、利勃海爾等外資企業的入駐,徐州地區的裝備制造業呈現出百花齊放、各領風騷的局面。特別是工程機械制造業是徐州市強力打造的主導產業,僅徐工集團在2012年營業收入就超千億元,帶動了相關中下游企業的快速發展,徐州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工程機械產業基地,產業提升迅速,發展前景光明。
近年來,徐州的高職教育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全市有高職院校或具備培養大專層次人才的學校近10所,有國家示范院校1個,省級示范院校1個,招生規模達2萬余人。這些院校都開設與裝備制造業產業相關的專業群,如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機械制造、電氣自動化等專業,其中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徐工集團共建了省級區域開發共享型實訓基地——徐州市重大裝備制造技術實訓基地,建成了機械制技術省級重點專業群。依托于徐州裝備制造業和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群的快速發展,在它們之間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機制,為區域經濟的發展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2 徐州裝備制造產業與高職院校專業群的互動關系
互動的方式復雜多樣,可以互動雙方共同的目的或共同的利益,也可以互動雙方相反的目的或相對立的利益,從而形成合作性的互動和對立性的互動。徐州市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是江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而裝備制造相關專業群建設是提高地方高職院校服務區域裝備制造產業經濟發展的基本手段和途徑,在徐州市裝備制造業與高職相關專業群各自發展的進程中,由于人才和技術的需求與供給逐漸產生了聯系和影響,促使二者形成了合作性的互動。
地方高職院校裝備制造相關專業群建設的主動適應和對接,以及政府、企業的政策保障、經費支持,使徐州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對地方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群建設的方向、重點產生影響,逐漸形成引導和推動作用。而地方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群建設在自身發展的進程中,有意識地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形成具有一定優勢和特色的專業,能夠與徐州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相對接,以提升自身建設的水平和社會價值,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專業方向的形成和創新技術的產生能夠對徐州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形成有力的助推作用。
參與徐州裝備制造產業與高職院校專業群互動發展的要素主要有徐州的政府、企業和相關專業群。相關專業群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和創新技術的生產者,它們以服務為宗旨,以需求為導向,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承擔科研項目,開展校企合作,利用政策保障和經費支持提升專業群辦學水平,學科建設的成果助推政府、企業的發展,為其提供人才和技術,以及咨詢、管理、決策和信息服務;企業是技術和人才的需求方,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專業群建設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實施者,為地方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提供資金和平臺,為在校生提供實踐機會,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為政府提供稅收,滿足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政府是政策法規的制定者和監督者,為裝備制造企業和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群建設的互動發展提供合理的規劃以及政策保障,引導和推動二者合理性互動,共同實現社會價值。
3 徐州裝備制造產業與高職院校專業群互動發展的動力
3.1 政策的引導與響應
政府對徐州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進行統一規劃,越來越多的考慮地方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群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而相關專業群根據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自身發展的需要,要積極響應政府相關政策的引導。《徐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優化發展職業教育,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積極促進職業教育和產業發展相結合,重點圍繞裝備制造業等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大力發展工程機械、礦山機械等專業,全面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
3.2 機制的形成和利用
良好的機制是產業與專業群發展的必要條件,以“校企聯盟”和“制造業職教集團”為基礎,充分整合政、行、企、校的資源,選擇在裝備制造業有影響的徐工集團、徐鍛集團、卡特彼勒等企業,建立專業群共建共管委員會,探索校企“雙主體”建設專業的運行機制。形成企業與學校共建共管、職責分明、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專業建設機制。充分利用大學科技園、產業園等平臺,加強對“校中廠”、“廠中校”的管理,真正實現資源共享、人才共育、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
3.3 人才的需求與供給
徐州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需要人才,而相關專業群的發展同樣需要人才。高等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群應主動適應江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及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需要,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和發展方向,滿足徐州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需求,為其提供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吸引裝備制造企業一線的專業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相關專業群應發揮人才及科技優勢,推動成果轉化,鼓勵和吸引更多的教師參與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工作,加快徐州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的步伐。同時利用專業群教學資源優勢為徐州裝備制造企業員工開展培訓,為技術水平的提高提供平臺。
參考文獻:
[1]顧坤華,趙惠莉.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與社會協同發展——七議江蘇“高職強省”[J].高校教育管理,2013,7(2):33-40.
[2]辛曼玉.廣東省高職教育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1):18-20.
[3]楊志昂.遼寧沿海經濟帶與地方高校學科建設的互動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2.
[4]王耀華.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研究——以秦皇島市為例[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2.
[5]張震.職業教育服務中原經濟區重在搞好“四個對接”[J].河南教育,2012(4):6-7.
作者簡介:朱濤(1981-),男,江蘇徐州人,碩士,講師、工程師,主要從事自動化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