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漢著名的史學家和詞賦作家班昭所著的《女誡》作為中國女訓書的代表,影響十分深遠,身為一位母親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對即嫁女兒們的告誡,很多傳統觀點對現代女性仍具價值。
關鍵詞:班昭 《女誡》 啟示
0 引言
班昭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女性史學家和教育家。她所寫的《女誡》一書,歷來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女性勸誡要籍。盡管其中不無糟粕,但深入考察她的男女有別、夫尊妻卑的倫理觀、謙恭柔順的女性觀和委曲求全的家庭觀,實際還有著明顯的歷史進步作用和維護家庭穩定的功能。特別是某些一以貫之的中華婦女道德傳統,至今仍有其強大的感召力。班昭的《女誡》一直被當作女教的圣經,班昭本人也成為女教的圣人。
1 《女誡》及其作者
班昭,名昭,字惠班,一名姬,東漢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班昭生于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十四歲嫁給曹世叔,不久,丈夫曹世叔就去世了。班昭年輕守寡,她端莊秀美,博學多才而聰慧。漢和帝(89-104)令班昭就東觀秘書閣,繼承父兄之志完成《漢書》的《八表》和《天文志》的寫作。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班家編寫正史的女歷史學家,在續寫、整理、補寫《漢書》的過程中,顯露出超人的才華。《漢書》問世后,其名聲大振。班昭的治學精神和博學高才,成為人們的楷模,受到皇帝的無比稱贊和尊敬。她應和帝之約,被宣進宮任女官。皇帝令皇后殯妃,都以師禮待班昭,并尊稱其為“曹大家”。班昭《女誡》共七章,分別為卑弱、夫婦、敬順、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具體細致的闡述了女性在男女關系上、在日常生活中、在婆媳關系中的態度和行為。讓女性在思想上認同男尊女卑,行為上做到事夫順夫,大家庭中要曲從舅姑和好叔妹。
2 《女誡》對現代女性的價值
摒棄班昭對女子自身修養所作不合理的規定,《女誡》中也有很多合理要求,這些對于女子自身美德和修養的提高不無好處。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道:“一個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沒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經濟上的定命,能決斷女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而是人類文化之整體,產生出這居間于男性與無性中的所謂‘女性’。”然而在中國古代,女性生來就與男性有區別,在成長過程中,社會習俗和禮教又時刻提醒著女性的角色定位。現在人正不斷的突破這種禁錮,但需要時間,因此就在突破和未突破的夾縫中的當代女性該如何修煉自己和塑造滿意的婚姻生活?
2.1 做美麗女人 《女誡》中四行里如“清靜自守”、“擇辭而說,不道惡語”,“盛洗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潔齊酒食,以奉賓客”,作為女子,這些美德應具有。歷來社會對具有這樣美好德行的女子,人們總是贊賞有加,即使在當代社會對于女子美德的要求也莫過于此。只是在當代隨著女人社會責任的擔當的增多,對女人的美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人天生不夠美麗也要通過后天的改造和打扮來完善美麗,所謂女人的美要用心栽培。正如《女誡》所言:“入無廢飾。”女人通過追求自己的美麗來追求高質量的生活,這首先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2.2 做智慧女人 從班昭的治學成就、為官生涯中看到,班昭真可謂是個智慧女人,從她的《女誡》里我們又看到了這位智慧女人的智慧來源。在封建男權社會,班昭脫穎而出是源于她正視自己作為女人的處境,接受社會環境對女人的要求,順應時代潮流,在逆境中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道路。有人評價這是一種媾和性性格,但反過來講正是班昭的媾和才成就了她在封建社會壓抑女性的夾縫中進取,取得在事業和生活上的成就。因此她寫《女誡》的初衷也是告誡女兒們要先順應而后才能圖發展,這無疑也是現代女性值得借鑒的生存智慧。現代婚姻中的女人更需要智慧,尤其是當今善變的社會大環境中,在誘惑面前,男人變的免疫力降低,但男人同時缺少一種豁達和寬容的襟懷和精神,他們對女人,尤其是對成功的女人,更加缺乏這種態度。但是智慧女人首先要自信,意大利著名影星索菲亞·羅蘭說過:“不管別人是怎么想的,你都必須以自己的方式相信,你是一個美麗女人。”
我們批評《女誡》,很大程度上說它摧毀了女人的自信心,讓女人從骨子里相信自己是劣質的,是卑下的,是不如男人的。所以總要通過攀比來增加自己優于別的女人的自信,女人也從來就不怕比,就怕沒得比,非要通過比較,讓別人來肯定自己,從別人的言行舉止中找到自信,于是女人也容易“信他”,不特指男人的他,而是全部的人,全部的對女人評價的人,所以保持自信才能發掘智慧。
智慧即內在美,外在美需要內在美作底蘊,內在美需要外在美來展現,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當外在美和內在美達到和諧統一,一個人真正的美麗才會顯現出來。正如柏拉圖曾說過最美的境界是心靈的優美與身體的優美和諧統一,融成一個整體。
2.3 用美麗和智慧經營婚姻 有人說:“婚姻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戰爭,而且是一場消耗戰、疲勞戰、持久戰。”也有人說:“婚姻是就像兩個人同寫一篇文章,從彼此欣賞到彼此挑剔,不停爭吵,修改了一遍又一遍以后近乎完美后定稿。”其實,婚姻更像一個餃子,只有把各種餡攪和均勻才能包出最好吃的餃子。為此,女性就必須發揮自己天性的細膩來創造,創造出適合雙方特點的調試技巧,以增進感情改進家庭關系。
①創設情境,進行情感溝通。夫妻關系一般是有很深的感情基礎,其沖突不過是一時一事難以協調而已。只要女性稍加克制,必定會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也可以利用雙方的共同愛好,或者試圖去了解對方的愛好,然后學習,建立共同語言,哪怕是共同喜歡看同一部電視劇,這也是夫妻生活中的交點。②運用語言技巧,融化對方的冷漠。《女誡·婦行篇》中也提到了女性的語言:“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后言,不厭于人,是謂婦言。”這是告誡女性不要伶牙俐齒、據理力爭、巧舌如簧,要看眼色有選擇的說話,不要說人壞話,這些在現在看來也是有部分積極意義的。不過對于現代夫妻更要懂得,語言是一們藝術,幽默的語言是沖突的調和劑。結婚以后,夫妻之間總是不再客氣了,語言也總是平平淡淡,這不利于夫妻心靈上的溝通。③加強思想交流,消除誤解。《女誡》整篇都沒有提到兩性生活上的事情,因為當今社會因為性生活不和諧而離婚的比率正在增長,夫妻之間是最最親密的人,要多交流讓彼此感受到最大的幸福,給婚姻注入長久的活力。誤解是危害夫妻心理關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家庭生活中,夫妻經常會說一些表里不一的話,尤其在當夫妻發生爭吵時所說的話,存在故意傷害對方的意思,倘不冷靜思考就無法正確理解。所以夫妻之間要經常“角色互換”,真實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坦率的交換意見,尤其在兩性生活中,妻子不能因為羞于表達而一直沒有達到兩性和諧。④掌握行為技巧,無聲地傳達感情。夫妻之間除了語言表情感情外,行為也能傳達特定的信息。如,當丈夫盛怒時,給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他生日時,慶賀一番;當出差外地時不忘買件小禮物——夫妻的情感之鏈就是通過這些簡單瑣碎的環節串聯而成的。細節決定職場成敗,細節更決定婚姻成敗。從《女誡》看出班昭就是個特別注重細節的人,婦言、婦容、婦功的具體內容幾乎涵蓋了女性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⑤冷靜合理面對“第三者”。《女誡·專心篇》說:“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離也。”要女性“從一而終”已經不具有積極意義,放棄一段已經沒有幸福可言的婚姻不失為明智之舉。馬克思也說過:“如果感情確實已經消失或者已經被新的熱烈的愛情所排擠,那就會使離婚無論對于雙方或對于社會都成為幸事。”
3 結語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現代化的發展,交流方式的網絡化和信息化讓現代家庭面臨更多的沖擊。社會上一些賣淫和婚外戀似乎成了一夫一妻制的補充,作為女性首先要冷靜面對,具體分析第三者出現的原因和事情發展的程度,合情合理解決,以保全自己的愛情、婚姻和家庭。
作為女人自身也要嚴于律己,不要插足他人的婚姻,提高夫妻相處的藝術,也不要讓他人插足自己的婚姻,加強道德觀念,營造良好的婚姻氛圍,利用節假日外出旅游等等豐富和提升自己的家庭生活質量和精神境界。
參考文獻:
[1]范曄.后漢書[M].湖南:長沙岳麓書社,1994.
[2]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
[3]駱曉戈.女性學[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
[4]易銀珍.中國傳統女性倫理的基本內涵[J].中華女子學報,2006.6.
[5]杜芳琴,王政.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