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社團活動是豐富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的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輔導員參與組織社團活動,不僅能進行深層次的思想教育,更能融入學生群體,完成大學生思想引導。
關鍵詞:社團活動 高職 輔導員
在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卻是極其困難,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拓展大學生素質教育是高校輔導員亟待思索的問題,本案例講訴的是一名輔導員和他所帶的一群活潑可愛的學生們如何從零做起,經過兩個月的共同努力,從思想中的包袱到成功的歷程。
1 案例
2009年9月,作為輔導員的他接到了上級領導的指示,在校運動會上,本系要出一個表演節目,要增加運動會的氛圍,并要增強學院的社會影響力,經過領導的考慮加之輔導員的特長,表演項目已經確定,那就是建立學院“威風鑼鼓”隊。
接到要求的他,感覺到困難重重。困難一:威風鑼鼓隊的建立,要有經費的支持。困難二:所有的學生都沒有基礎,在短短的二個月時間里,從教授到隊形的變化很難實現。經過思索,他決定向領導提出困難,希望領導能改變初衷,另辟蹊徑。但當他向領導匯報后,領導指出:經費我可以幫你解決,你只要想辦法在兩個月中完成任務就可以了。不要讓你的思想中有任何的包袱,大膽的去做吧!
有了領導的支持和鼓勵,他開始了這項困難的項目。首先他走遍全市的樂器行,尋找價位低、質量佳的器件,在尋找器件的同時,他指導文藝部、宣傳部干部在全系進行宣傳、招人。經過三天的努力,共有83名積極愛好的學生進入了大名單,器件也選定。
83人的隊伍雖然是積極愛好的,但是他們對于鑼鼓確實零概念,如何讓他們在短時間里了解鼓點、動作、隊形變化呢?這是擺在面前的困難,經過思考,他將83人分成兩組,利用下午自習時間,徒手學習鼓譜,用桌子當鼓、用手做錘,由于學生都非常的積極,掌握的非常的快,但是始終沒有與鑼鼓相結合,樂器行也非常的配合,在訂貨5天后,從河南運來的盤鼓終于到貨,這時的學生已經能徒手擊打,需要他們最短的時間里完成鼓人合一。
半個月過去了,學生們已經達到了鼓人合一,但是83人中,他只能帶40人去參加學院的表演。殘酷的考核開始了。每個學生要單一的完成指定鼓點的敲打,考核中要接受鼓點、動作、表情全方位的考察。雖然一個一個的過浪費了時間,但是精英的選拔為的是表演更加出色的完成。
40人選出,他們是幸運的,但是他們要面臨的是更加艱辛的訓練。每天鑼鼓隊的成員們都拿著8斤重的鑼鼓步行10多分鐘走到廣場進行彩排,彩排的時候鑼鼓要掛在身上,還要不停的運動,雖然表演只有三分鐘,但是學生們卻付出了血和汗。
2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在校運動會表演中,威風鑼鼓隊叱咤風云,氣吞山河的表現力最終獲得了滿堂彩,獲得了最佳表演獎。在學生們得意的表情中,他也很欣慰……
領導的支持、自己的精心籌劃和努力,終于獲得了成功,想想當時如果被思想中的包袱所禁錮,可能永遠不會有威風鑼鼓的存在,成績的取得只是一時,他在想如何將威風鑼鼓繼續一代代的傳下去,依據現有的班底,他向學院團委提出組建“威風鑼鼓”協會,經過申請、考核,“威風鑼鼓”協會于2010年3月正式成立,并且在2010級學生入校后就招收成員,并不斷的進行學習、排練。現在的威風鑼鼓隊會出現在學院的各項活動的開展,相信威風鑼鼓隊一定會一代一代的相傳下去,成為學院最具影響力的協會,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一部分。學院根據他的表現,從2009~2011年度中兩次評選他為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2 評述
活動的開展往往都會存在較大的困難,作為活動的組織者,不要將困難擺在第一位,不要將思想中的包袱束縛著成功,要認真的籌劃和思考,將活動的每一步都考慮周全,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中共中央2005年提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
想政治教育》,遼寧省教育廳、省高校工委與時俱進,大膽的創新,加強了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又提出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拓學生的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方面的發展,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新一代人才。
作為非藝術類專業的高等院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類第二課程,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質量是非常重要的。藝術類的第二課堂不僅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最重要的是能鍛煉學生對藝術美學的認識,同時能通過活動的開展去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威風鑼鼓隊的建立已經步入循環的模式,能夠使學生掌握演奏的技能并能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但是,學生協會的建立缺少的是制度的保障和正確的指導,校園文化建設應該與選修課程相關聯,通過系統課程的指導教學,使學生既能豐富課余生活、又能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增加學生的理論基礎,使學生在表現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3 后記
作為威風鑼鼓的創建者,他已經向學院的高職研究所提出申請,希望能在全院開設一門公共選修課程,課程名為《打擊樂基礎知識與技能實踐》。希望能將選修課與學生社團相關聯,既能得到專業的指導,又能豐富課余生活,又能使學生獲得相應的學分,增加積極性。他堅信這樣的嘗試一定會得到滿意的效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明天開拓一條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楊振斌.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曲建武.高校輔導員工作學[M].遼寧大學出版社,2007.5.
[3]賀淑曼.大學生心理優化輔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作者簡介:姜冰冰(1980-),女,遼寧丹東人,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辦公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學生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