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探索適合民辦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咨詢方式,開發民辦大學生易接受并樂于接受且效果良好的職業發展咨詢技術模式,充分利用好職業發展咨詢室這個平臺,采用職業測評軟件系統、個體輔導、戶外拓展團體輔導、職業訪談咨詢等技術模式,幫助民辦大學生充滿自信地迎接市場的挑戰,順利實現從學生角色過渡到職業人的狀態。
關鍵詞:民辦大學生 職業發展咨詢室 咨詢技術
0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說公辦高校每年百萬計大學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已經造成了就業供需失衡的話,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的供求矛盾就更為突出。民辦大學生有很多不同于公辦大學生的特質,從民辦高校自身來講有許多優勢,專業設置緊跟人才市場需求,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如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對學生就業的服務意識及熱情都很高。民辦高校學生還有能吃苦,市場意識強,動手能力強等許多不同于公辦高校學生的優勢,但在求職就業上我們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認真探索民辦高校就業生的現狀,并摸索出一條具有民辦高校辦學特色,適合民辦高校的就業指導模式,是當前民辦高校保持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民辦高校需要積極轉變思路,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勤于思考,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探索民辦高校就業工作新模式,做好就業工作,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
1 職業發展咨詢室模式
我國大陸的部分學校已經開始相繼成立了學校大學生職業咨詢室,取得了較樂觀的成果,例如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天津大學、蘭州大學、浙江大學等。特別是武漢理工大學,根據我們前期的現場調查,參觀職業指導室,面對面訪談得知,該校在規范化職業指導室的建設方面均屬于全國最高水平,他們的專業師資隊伍人均手中有一個教育部人文科技在研項目,該校也是全國少有的全國性創新實驗項目功能區,取得了國家對該項目投入100多萬元的支持經費,據說一些優秀的在校大學生也參與了這些研究項目,同學們在有關職業發展方面的學術研究有相當的積累和進步,該校正是基于參與研究人員優良的專業素質和經費保障上的優勢,研究成果也是斐然的,這些成果及相關技術值得我校借鑒和學習。
另外我國香港高校就業輔導中心有完備的資料檔案,資料庫中有職位申請書收集箱,求職錦囊等,包括香港各行業的情況介紹、企業資料、創業資料、求職資料、本地和海外升學進修資料、就業參考書籍、雜志、企業業務資料等,隨時供學生查閱,同時香港高校還非常注重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推廣,他們對內的宣傳主要通過校園內開展主題展覽,散發就業手冊、求職技巧參考傳單、海報、培訓專用的錄音帶、事業策劃的自學電腦課程、學生報道,以擴大就業指導在學生中的影響,提高學生對就業指導的利用率,對外交流除了面向香港的企業之外,還與內地和海外進行聯系,及時取得用人單位的信息。
國外的一些發達國家無論是政府還是高校都很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咨詢工作的。如美國由勞工部、學校、中介機構和用人單位協同進行畢業生就業指導,勞工部負責宏觀政策,做好就業調查,它設有勞工統計局,對就業市場進行分析和預測,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美國人口、勞動力就業、失業狀況以及各類勞動力人口的就業傾向等加以統計分析,重點預測經濟發展對未來就業需求的影響和結果,并通過上網和發行出版物的方式向全社會公布,作為政府決策和個人擇業的參考依據,勞工統計局根據這些數據編撰崗位需求手冊。此外中介機構則負責在高校和企業間搭橋牽線,利用手中的各種資源,采取適合公司職位需求與大學畢業生職業優勢相匹配及對接的方式幫助大學生就業。
我們了解到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高校相關的一些做法,他們大學生就業指導都由受過專門訓練的、有一定資質的人員承擔,他們在專業指導中特別重視對學生的發展式指導,為了使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得以完全發揮,他們重視學生在職場中發展的空間大小,引導學生把個人的發展前景、發展空間與企業的發展前景、潛力、環境和培訓體系作為擇業的原則和條件,重視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對人成長發展的作用,所以這類指導的內容從職業的性質、職業的發展前景、從業者經濟收入、就業的難易程度、學生的職業興趣、擇業準則、擇業技巧等方面去綜合考慮,以指導學生重視自己今后的充分發展,如英國就由學校承擔大學生的就業工作,他們設有專門的就業咨詢人員,向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幫助分析學生情況,計劃求職方向。德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也由受過專門訓練有一定資質的人員承擔,通過開設職業咨詢課,心理測評與輔導,一對一面談,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培訓,擇業技巧指導,提供就業信息等,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除此之外,德國還有專業化指導,把大學生分成不同類別來區別對待,并予以分類指導,按學生的就業要求、期望、特點、條件等進行分類,并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不同內容、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指導。這些高校設有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及專業職業咨詢室,使用較先進的咨詢技術和方法幫助大學生清晰地定位職業角色,突出每個大學生自身的獨特優勢,順利融入就業大潮。可見國外高校這些先進的咨詢技術和方法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我們欣喜地觀察到我校已經建成并運行良好的職業發展咨詢室,了解到我校職業發展咨詢室是面對全校所有畢業生與非畢業生的個性化輔導及團體輔導的專業咨詢室,由全球職業規劃師、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高級企業培訓師、資深酒店業面試官、企業老總及獲得高級職稱和博士學位的企業家和老師們對學生進行職業發展引導,使用視頻分享方式、職業訪談、案例分析方式、個體輔導方式、分組討論、拓展訓練、使用科學技術手段(如職業測評軟件系統了解每位學生職業興趣、性格、價值觀、技能、學習風格、認識職業世界、決策及行動策略等個性化內容)、職業分類卡測試、催眠技術等創新性的技術模式,旨在培養當代大學生正確認識真實的本我,認清自己以后的職業發展方向,擁有較強的實力,成為最優秀的自我,面對職場不再茫然。
咨詢室接受我校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方面的所有咨詢,具體包括個體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就業政策咨詢、就業擇業過程中的心理咨詢、個體自我探索、面試技巧與禮儀咨詢等。形式分為個體咨詢和團體輔導等。
總之在如何利用大學生職業發展咨詢室這個有效的平臺和資源更好地幫助到即將就業的大學生,國內外均有很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但我們是當代中國最新生的民辦大學生,我們身上有著很多不一樣的特質,因此開發和應用適合我們特質的咨詢技術和方法尤為重要,這方面還需要我們民辦大學生自己來實踐和摸索,利用好我校的職業發展咨詢室這個資源,做好相關的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實現助人自助的終極目標。
2 職業發展咨詢室咨詢技術應用模式
2.1 個體咨詢輔導模式 職業發展咨詢室輔導流程根據GCDF職業規劃服務流程圖制定,采用職業規劃師與咨詢者一對一輔導模式,引進北森集團的吉訊測評軟件,通過對學生職業興趣、性格、職業價值觀、職業技能以及學習風格的測評,幫助學生定位自己的未來職業方向,同時,學生可以在與系統互動過程中,按照一步步的引導達成對自己職業方向的選擇,加強學生自己對自己生涯負責的態度與習慣。而職業規劃師根據系統豐富的數據統計功能,在后臺對學生的數據進行按院系、按專業、按年級、按性別等方式的分析。從而清楚地把握不同群體的學生在做事方式、學習風格、互動模式上的異同,最終對更有效的教育提供數據依據。職業規劃師幫助咨詢者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并幫助咨詢者考慮在所選擇的方向上有哪些可能存在的問題,鼓勵咨詢者對自己負責,并幫助咨詢者建立可行性行動計劃。
該輔導模式利用北森吉訊測評軟件引導學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職業偏好和優缺點,并在1000多個職業詳細信息中發現自己的匹配方向,幫助學生制定一個有效的大學學習、實踐計劃,并修正一些不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念,同時結合職業規劃師的正確引導,幫助咨詢者做出正確的決策,做好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
2.2 團體輔導模式 咨詢室通過帶領咨詢者們進行如:擊鼓顛球、極速60秒、雷陣圖、七巧板,巨人腳步等12個團隊輔導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以及職業偏好。特別是“七巧板”活動,需要團隊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大家都遵循游戲規則的前提下完成目標,由培訓師進行團隊分數統計。通過此活動,培養團隊成員主動溝通的意識,體驗有效的溝通渠道和溝通方法;強調團隊的信息和資源共享,通過加強資源的合理配置來提高整體價值;在體驗團隊之間加強合作的重要性,合理處理競爭關系,實現良性循環;培養市場開拓意識,更新產品創新觀念;培養學員科學系統的思維方式,增強全局觀念;體會不同的領導風格對于團隊完成任務的影響和重要作用。
咨詢室還根據學生的需求不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坊、沙龍會等小型團輔活動,如貧困生職業生涯工作坊、創業訓練營、畢業生工作坊等。有著多年企業團輔經驗的劉淑娟老師興致勃勃地為記者演示了團輔教具——同心桿的使用:團隊每個成員用一個手指抬著桿子,從齊眉高度水平向下移動到膝蓋部位,聽起來很簡單,但一個團隊統一做到并不容易。劉老師還展示了擊鼓顛球、盲人方陣等項目圖片,這些團輔活動能激發參與者的能量,活動后的討論、分享、總結,也能讓大家提升合作意識、溝通能力和危機攻關的能力。
2.3 職業訪談咨詢模式 職業訪談咨詢模式由職業規劃室提供平臺,讓學員與各種領域成功人士進行交流,并從該職業人的經歷中總結職場,正確面對以后的職業生涯,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發展,從而在畢業之際從學生順利的過渡到職業人的角度。
在咨詢室,筆者還看到了一份近期完成的咨詢檔案。從個人信息、到專業測評、到行動督導,每一步都有專業記錄,檔案中還有“角色時間分配圖”、“生命線”等分析圖表,精確真實地分析了學生目前的狀況,決策平衡和求職技能自評表清晰地指明了學生的求職方向和適合領域。一系列完整的咨詢做下來,原本迷茫的學生們不光能端正自己的求職態度、找準自己的求職方向,還能在每一步具體的求職行動中得到咨詢師們的指導和督促,直到最后找到滿意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彭麗,劉淑娟主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M].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
[2]塞繆爾·H.奧西普,路易絲·F.菲茨杰拉德/著.生涯發展理論[M].顧雪英,姜飛月/等譯.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
[3]黃麗,駱宏/著.焦點解決模式:理論和應用[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年1月.
[4]戴安·薩克尼克,威廉·班達特,麗莎·若夫門著.職業指導[M].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組織翻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年6月.
[5]姚裕群,曹大友主編.職業生涯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
[6]黃中天,吳先紅主編.生涯規劃——體驗式學習[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
[7]鐘谷蘭,楊開/著.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8]Reardon·Lenz·Sampson·Peterson/著.職業生涯發展與規
劃[M].候志瑾,伍新春等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9]羅伯特·C·里爾登(Robert,C.reardon),珍妮特·G·倫茲(Janet,
G.Lenz),小詹姆斯·P·桑普森(James,P.Sampson,Jr),加里·W·皮得森(Gary,W.Peterson)/著.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侯志瑾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2013年度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立項建設項目“民辦大學職業發展咨詢室咨詢技術應用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錚琳(1994-),女,重慶長壽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商學院2012級會計系本科學生;劉淑娟(1977-),女,湖南永州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思政部教師,副教授,法律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GCDF全球職業規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