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院校大學體育《籃球》課程成績考核內容和標準,是高等體育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多年來,由于各校辦學條件的不同,體育設施的差異,該項內容一直難以建立統一的標準。因此,本文以大學體育《籃球》課程教育目的為出發點,根據高校大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的實際情況,就如何對高等院校大學體育課程的內容和標準的制定進行探討,建立統一的教學內容和評估標準,使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更加趨于完善。
關鍵詞:大學體育 考核內容 評估辦法 成績評定
1 概述
籃球運動是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體系中受眾最廣,最受學生歡迎的項目。是貫徹“以人為本”、“終身體育”教學思想的重要教育媒介之一。
通過對籃球運動項目的起源及發展概況的簡介和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場地、規則、裁判法及比賽組織等各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培養和提高學生團隊集體意識,從而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培養終身鍛煉的理念。
通過對籃球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籃球這一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戰術。全面發展學生各項身體素質,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和大局觀,培養克服困難,堅忍不拔、勇于進取的良好思想品德,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觀察、判斷、反應等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質,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手段和方法,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并具備一定的體育人際交往能力。形成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新理念。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體育愛好與特長,全面開展素質教育,掌握科學鍛煉身體、正確評價自身體質健康狀況的方法。
2 大學體育《籃球》課程教學內容研究
大學體育《籃球》課程教學內容分為理論教學部分與實踐教學部分。
2.1 理論教學部分
通過對理論部分的學習,使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場地、運動規則、裁判及籃球運動當中的基本技、戰術有了一定的了解。培養和提高學生團隊集體意識。
2.2 實踐教學部分
通過實踐部分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掌握籃球項目的基本技、戰術,鍛煉學生的身體機能和意志品質,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通過加強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練習,不斷增強體質,培養和提高全面素質。
3 大學體育《籃球》課程評價體系研究
3.1 考核內容與標準研究
3.1.1 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評定)
①進行方法:兩人一組同時受測,面向站立,相距5米(女生)、6米(男生),進行相互傳接球,傳接球次數每人15次。②評分標準:90分-100分:技術動作熟練,動作連貫,用力均勻合理,無失誤。80分-89分:技術動作較準確熟練、用力合理,無明顯失誤。70分-79分:技術動作基本準確,較熟練,用力較合理,有1~2次失誤。60分-69分:技術動作基本掌握,用力基本合理,連貫性一般或出現2次以上失誤。不及格:技術動作有明顯錯誤,連貫性差,傳球無力或準確性差,失誤3次以上。
3.1.2 行進間三步上籃(技術評定+達標)
①進行方法:受測人持球由中線與邊線交界處開始,
快速啟動運球至籃下完成三步上籃動作,搶得籃板球,運球至中線處重新開始完成動作,共重復5次。②評分標準:技術達標與達標各分為50分,兩部分得分相加為該項成績。
技術評定:45分-50分:技術動作正確熟練,動作連貫,起跳高,空中動作充分、舒展。40分-45分:技術動作熟練,動作連貫,起跳較高,空中動作較充分。35分-40分:技術動作較熟練連貫,有騰空,空中動作充分。30分-35分:技術動作基本正確,動作基本連貫,有起跳、騰空動作。不及格:技術動作有明顯錯誤,動作不連貫,無起跳動作。
達標成績:
50分:5投全中。45分:5投4中。40分:5投3中。35分:5投2中。不及格:5投1中或全不中。
3.1.3 罰球線10次投籃
①進行方法:受測人位于罰球線,連續投球10次,以進球數量作為該項成績。②評分標準:100分:投中8次或8次以上。90分:投中7次。80分:投中6次。70分:投中5次。60分:投中4次。不及格:投中4次以下。
3.1.4 行進間雙人跑動傳接球
①進行方法:受測人每兩人一組,相距5米,由一側低線開始,在跑動中連續傳接球至另一側低線后返回,往返兩次,傳球動作限于合理傳球技術。②評分標準:原地雙手傳接球。
3.1.5 三分線投籃:此項可作為附加考核內容。
①進行方法:將三分線等距標出7個投籃點,受試人由中部投籃點開始,依次由各投籃點投籃,連續投籃10次,以投中數量評定成績。②評分標準:100分:投中6次或6次以上。90分:投中5次。80分:投中4次。70分:投中3次。60分:投中2次。不及格:投中1次。
3.2 大學體育《籃球》課成績綜合評定
制定大學體育《籃球》課考核成績結構時,考慮到目前高等院校體育設施有限,學生相對較多,在實施教學時,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地阻止,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合理地安排、組織學生完成好教學工作,同時,也要求學生對教師的教學予以主動支持和配合。課堂上應保持良好的組織紀律和團隊精神,建立互幫互助,團結進取的學習氛圍,使體育教學效果達到最佳。這既是對教學的促進,也是對學生集體觀念和品質的培養。因此,學生教學班在教學過程中的整體狀況和班級作風,也按10%的比例,被列入學生期末總成績的評定中。其次,學生的出勤狀況也作為一項評定內容被列入學生的期末成績。最終,學生體育課的成績由學生考核成績、平時成績、教學班集體紀律加分以及學生出勤成績構成。
4 大學體育《籃球》課程評價體系研究的幾點思考
4.1 研究考核方法,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對考核方法的研究,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與考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的兩部分,考核是對教師和學生教學完成情況的檢查,也是對學生在整個教學中綜合表現的評定,考核內容和方式中的不足,也反映出教學教學內容和方式中的不足,因此,完善考核方式和內容,最終目的還在于完善教學方式和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4.2 促進教學的規范與統一
教學考核,是教學各環節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一方面,它是教學活動總結和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它又影響著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確定與改進。考核內容和標準的建立,是以教學內容為統一前提的,它必須要求我們統一教學目的,逐漸規范教學內容,使教學的各環節相互銜接,趨于合理。
4.3 便于教學效果的評估
我們在教學活動中,需要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完善和提高教學內容和效果。而統一的考核標準,是我們提高以上工作的一個主要環節和指標。首先,在統一標準下的考核,才能更加統一地對學生進行橫向比較,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不同學生、不同班級在教學過程中的差異,從而得到相關的各項教學數據統計,總結教學經驗,總結教學不足與薄弱環節,便于教師橫向比較、相互交流教學經驗,總結教學經驗,總結教學不足與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加強業務學習和提高,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整體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教體藝[2002]
13號.2002,8.
[2]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教體藝[2002]12號.2002,7.
[3]邱月婷.信息化教學條件下籃球戰術思維評價體系的設計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
作者簡介:
劉培慶(1965-),男,講師,學士,從事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理論與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