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而教職工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教職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技能、文化修養、文明程度,根植于教職工的工作、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工會作為學校的重要組織之一,在校園文化和教職工文化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負有重要責任,也理應發揮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校園文化 教職工文化 高校工會 民主管理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其中,教育部門應當肩負起重要責任。”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在“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推進北京大學文化建設”專題講座上說到:“文化是大學之所以為大學的本質”。由此可以看出,校園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的生命工程,它對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 校園文化和教職工文化的概念和內容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是伴隨著學校的出現而產生的,但“高校校園文化”這一提法卻是一直到近代才出現的。我國學術界眾多學者對校園文化的內涵從不同角度做了探討和研究,但對校園文化的概念沒有形成定論。我國臺灣學者林清江認為:“學校中各組成分子所構成的價值行為體系,稱為校園文化。”朱顏杰教授認為:“所謂校園文化,是指一所學校內部所形成的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價值體系、行為準則和共同作風的總和。”[1]盡管學者們對校園文化概念的表述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肯定的:“校園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精神靈魂,是高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以共同價值觀為導向的發展目標、辦學理念、人文精神、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總和。”[2]
教職工文化是一所高校全體教職工的精神與靈魂。長期以來,很多人只認識到了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認為學生是創造和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卻忽略了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的作用。相對于不斷流動和更新的學生而言,教師是高校中相對穩定的主體,是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文化底蘊,思想意識,每個人表現出來的個體文化水準,是校園文化的基礎所在。
2 高校工會在校園文化和教職工文化建設中具有的獨特優勢和發揮的作用
“高校工會是在學校黨委領導下,教職工自愿結成的群眾組織,它是學校黨政聯系教職工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學校黨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組織和教育廣大教職工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發揮主人翁作用的重任。”[3]長期以來,很多人對工會的認識不全面,甚至存在誤區,認為工會的工作無非就是搞一些文化活動或“發面、發米”等瑣碎又無關痛癢的事。還有一部分人即使認識到工會在教職工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但也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導致教職工對工會所承擔的教職工文化建設工作如民主管理、文體活動、工會各條例、師德師風建設等較了解,但對教育教學實踐與各類培訓活動則認為是學校教學部門和行政職能部門的行為,與工會實施文化建設關系不大,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工會工作雖不是學校工作的中心,但一直都在盡力的融入中心。實際上,工會作為黨群工作的重要部分,一切工作都是圍繞學校教學一線工作開展的,主要體現方式是通過教職工文化建設來提升校園文化的內涵。
2.1 高校工會是校園文化和教職工文化建設的組織號召者 高校工會工作說到底就是做教職員工的工作,其根本任務就是把法律賦予的各項社會職能具體落實到學校工作中去,組織教職工參與學校事務,維護和代表教職工利益,團結和動員教職工投身校園文化建設等等。工會這種群眾化的工作方式使得工會在校園文化和教職工文化建設中具有其他組織所不具有的優越條件。
2.2 高校工會是校園文化和教職工文化建設的創新者 《工會法》第七條規定:“工會有責任和義務教育職工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技術業務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4]高校工會的工作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創新:工作理念的創新和工作方式的創新。
首先,工會應該改變其在教職工心目中的傳統形象,一提及工會,教職工就會和娛樂、福利掛鉤,這種認識是片面的,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教職工需求的不斷增長,工會的工作早已不局限于搞一些娛樂性的活動或者給教職工們發放福利。工會的工作在不斷地向學校的教學一線工作靠攏,不斷地為教職工們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服務,逐漸地向服務型工會、學習型工會發展。其次,工會在工作方式上也在不斷創新。現代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遞方式,網絡虛擬社會的存在不斷沖擊人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工會一改以往的報告會、參觀訪問、座談討論等高校工會履行教育職能的傳統方法,擺脫了傳統宣傳方式的束縛,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工作領域。
3 以我校具體事實為例,探討高校工會在校園文化和教職工文化建設中發揮作用的方法與途徑
3.1 通過人文關懷激勵教職工共建校園文化 人文關懷是對人的生存狀況和權益的關懷,對人的尊嚴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明天的思考和追求。一句話,人文關懷就是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就是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天津職業大學工會在維護教職工利益,關心教職工生活等工作中,開展送溫暖活動,如看望慰問困難、生病教職工。職工婚喪嫁娶、生病住院、生小孩等,工會都會給予關心和慰問。教職工生日送蛋糕卡、給結婚生孩子的教職工發放福利。
3.2 通過加強師德師能建設來提升教職工文化品位 推進教職工文化建設,首先要加強師德建設。但在市場經濟影響下,某些人在道德行為方面顯現出多元化,實用化和功利化的傾向,容易產生道德價值追求的誤區,甚至是道德滑坡。因此師德教育已不能僅僅停留在說教的層次,而應當將教育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斷創新師德建設活動的形式,以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促進師德建設的深入開展。
多年來,天津職業大學工會從自身特點出發,激發廣大教職工的敬業奉獻精神,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以“師德征文”、“師德演講比賽”等活動,引導教師體驗師德的豐富內涵,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不斷提高道德素養,提高既教書又育人的行為自覺性,還組織學校教職工聽師德標兵講座,把學校在教學、管理和服務育人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事跡用各種形式宣傳給教職工。
其次,在注重培養師德的前提下,我校還十分注重提高教職工的教學業務水平。目前,我校青年教師已是學校教師隊伍的主體,校工會開展以提高學校教師教學技能和水平為目的的教師教學技能大賽、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五比雙創”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激發教職工的事業心和創造力,另一方面,工會以活動為載體,為青年教師展現自我搭建了平臺。
3.3 通過優化教職工民主管理渠道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大學倡導民主的精神,這不僅表現在學術上,倡導在真理和學術面前人人平等,還表現在管理上。2011年12月,教育部在《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中明確指出:“教代會是教職工依法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的基本形式。”由此可見,參與民主管理、推進現代大學民主制度建設是高校工會的重要職能。工會所倡導的這種民主意識、發展氛圍以及建立并運行的民主管理制度、監督制約機制,正好契合了校園文化的重要內核。
天津職業大學工會作為教代會閉會期間的工作機構,除了組織好一年一度的學校教代會外,還通過召開院系二級教代會,充分發揮教代會各專門委員會的作用, 討論涉及學校發展的重大事項,并認真組織貫徹落實會議決議。在教代會閉會期間,按照學校黨委工作要求,工會定期開展民主評議領導干部,積極、穩妥地推行校務公開工作;每年還舉行“合理化建議征集”活動,以此為橋梁和平臺,專門集中反映、表達教職工訴求與愿望,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真正發揮了工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培育校園民主精神和營造校園民主氛圍發揮了應有作用。
3.4 搭建載體,寓教于樂,提升校園文化生活 近年來,天津職業大學工會積極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活動,注重活動主題的設計,每項活動都注意把娛樂性和知識性、思想性相結合,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學校舉辦了“情系美麗職大,放歌2013”教職工新年聯歡會、以“美麗、時尚、健康、歡樂”為主題的 “三·八”婦女節才藝展示活動,與校文聯共同舉辦“我的中國夢”教職工書畫攝影藝術展。在教職工活動方面,打造每年一次的乒乓球賽、籃球賽等群眾性體育活動,培養教職工的運動健身意識、團隊意識,這些標志性活動已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有較高的參與度。極大地豐富了廣大教職工的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了天津職業大學的精神風貌,起到了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常順英,李如燕.發揮工會組織優勢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冶金教育,2008(6).
[2]王偉.高校工會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力探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1).
[3]王偉.高校工會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力探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1).
[4]詹必富.人文關懷:教育工會的理念設計[J].中國教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