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機械質量管理與檢測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進
行了走訪調研,通過反饋信息分析對《機械質量管理與檢測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學課程設置、內容等方面給出了修改調整建議,能夠使人才培養方案更好的滿足企業對畢業生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從而有利于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質檢 調研 人才培養方案
0 引言
為了適應高等職業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全面了解企業對本專業的市場需求的趨勢、崗位指向、專業人才的知識、技能、素質要求和設置本專業課程的內容與結構等方面的針對性的問題,探索專業建設的方向,制訂合理的機械質量管理與檢測技術專業課程體系[1-4]。相關教師深入生產一線,對本專業已經就業的學生及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和主管領導進行了大量走訪及問卷調查,深入了解本專業在生產中的具體工作情況,為本專業的建設方向提供有力的依據[5]。經過大量走訪和調研,發現了本專業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與在工廠工作中的要求存在一些相適應的問題,也聽取了相關人員對于本專業的一些建議和意見,為下一步編制機械質量管理與檢測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據。
1 調研基本情況
為了能夠切實深入了解本專業的畢業生在企業生產一線的具體工作情況,特此制作了《機械質量管理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崗位需求調查表》,主要調研:近三年質檢人才需求狀況;能為該專業學生提供哪些類型的工作崗位;就業崗位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企業認為該專業的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對該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的建議。調研教師對全國各地的百余名學生、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和主管領導,進行了走訪調研和座談調研等,并完成了調查表的填寫,獲得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
2 調研資料分析
調研資料中的一些調研項目可以有多項選擇,而有些調研項目的一些被調研對象沒有做出選擇,每一項調研內容的百分比為選擇該項的調研資料份數與總份數之比。
2.1 近三年質檢人才需求狀況
2.1.1 需求人數:1-3人,30份,34.5%;4-6人,19份,21.8%;7-10人,6份,6.9%;10人以上,14份,16.1%。
2.1.2 需求趨勢:上升,38份,43.7%;下降,1份,1.1%;無變化,5份,5.7%。
2.2 能為該專業學生提供哪些類型的工作崗位
機械產品檢驗,70份,80.5%;質檢工藝編制,8份,9.2%;計量儀器操作,32份,36.8%;機械產品加工,21份,24.1%;產品質量分析與改進,27份,31%;車間技術組織與管理,6份,6.9%;企業內審員,18份,20.7%;質量管理部門質量管理、咨詢、監督,19份,21.8%;其它崗位,2份,2.3%。
2.3 就業崗位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
2.3.1 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46份,
52.9%;具有較強的吃苦耐勞的能力,40份,45.9%;具有良好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42份,48.3%;具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29份,33.3%;具有在團隊合作條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44份,50.6%。
2.3.2 專業能力:具有閱讀機械專業有關技術文獻、資料的能力,36份,41.4%;具有熟練操作計算機并運用相關軟件進行制圖的能力,23份,26.4%;能使用游標卡尺寸、千分尺等常用量具進行產品檢驗,49份,56.3%;能使用三坐標、萬能工具顯微鏡等現代測量設備對機械零件進行檢測,28份,32.2%;具有對機械產品進行質量分析的能力,35份,40.2%;能夠對常規量具及測量設備進行日常保養、維護、調試的初步能力,15份,17.2%;具有學習及應用新技術的能力,34份,39.1%;質量管理部門質量管理員崗位的工作能力,21份,24.1%;具有正確編寫中等復雜零件的檢驗工藝規程的能力,26份,29.9%。
2.4 企業認為該專業的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
具備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所必須的文化基礎知識,28份,32.2%;具有識圖、手工繪圖、計算機繪圖等方面的一般知識,52份,59.8%;掌握必須的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電工電子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12份,13.8%;掌握簡單的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理論,11份,12.6%;熟悉機械設計與機械制造等相關專業理論知識,41份,47.1%;掌握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的方法,并進行質量分析及產品質量改進,25份,28.7%;了解計量儀器原理及其操作方法,31份,35.6%;機械加工質量控制與檢測等專業理論知識,20份,23%;了解現代企業管理與ISO9000質量體系
及標準化法、計量法等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知識,39份,44.8%。
2.5 對該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的建議
2.5.1 需要加強的知識技能:機械制造方面的知識需
要加強,要有更多的機械加工實踐機會,要了解一些現在先進的檢測技術。
2.5.2 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規范使用各種通用量具,對氣動量儀和內徑表這方面知識更應該加強;對課程方面應該加強學習材料力學、金屬表面處理、機械加工工藝,這樣可以準確的判斷出不合格零件產生的原因。
2.5.3 正確應用下列術語:合格、不合格、缺陷、返工、降級、返修、報廢、讓步、偏離許可、放行,會熟練應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業務管理和質量信息處理,具有生產技術知識。
2.5.4 要有對產品質量進行審核,對產品設計進行評審和新產品鑒定的能力,具有調查研究質量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建議的能力。
2.5.5 在學校應當多安排實訓,多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開設拓展訓練課程,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對待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及對工作的責任感、生活的積極態度。
3 調研結論及建議
從調研資料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質檢專業設置的課程在實際生產中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學生在校學習這些課程和走上工作崗位應用這些課程之間也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也正是我們所要調研企業對于質檢專業學生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也正是我們今后應該在機械質量管理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需要完善的薄弱環節。
①適當增加機械加工工藝、測量技術、質量管理體系等相關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技能培訓的課時。
②總體要求畢業生具有寬廣的基礎知識,能從事生產一線機械加工、工藝實施、機械產品檢驗、企業內審員、質量管理部門質量管理、咨詢、監督等崗位。
③應進一步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深化與企業的合作,引進企業先進的檢測技術和企業文化。
④開設實用的市場營銷和企業管理類課程,以適應企業的急需。
從調研結果來看,本次調研達到了調研的預期目的,為教研室在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改革等方面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韓麗珠,林琨智.面向生產一線的工程素質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0(3):19-21.
[2]徐秀娟.互換性與測量技術[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3]徐秀娟.機械制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4]費業泰.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5]李焦明.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就業崗位職業能力需求調查與對策[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15(6):52-54.
作者簡介:
孟保戰(1980-),男,陜西咸陽人,大學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測量技術及實體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