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夢”的重要論述,其深刻內涵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從“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出發,闡述“中國夢”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并提出圍繞“中國夢”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途徑。
關鍵詞:中國夢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開展途徑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進一步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3月23日,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做《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主題演講時進一步闡述了“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p>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一系列論述與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有關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及黨高度重視青年工作的思想一脈相承,對廣大青年的培養、教育工作提出了積極期望,全面詮釋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擔的歷史使命和責任,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賦予了新的內涵,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體系,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1 “中國夢”的提出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開展的意義
1.1 有助于激發高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中國夢”有著深刻的豐富內涵和明確的目標指向,它的提出促使高職學生全面了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持續奮斗的偉大歷程,感受中國共產黨老一輩無產階級為社會主義事業畢生不懈努力的崇高精神,暢想對國家和民族的憧憬,具有感召力和向心力?!爸袊鴫簟钡纳羁虄群瓭撘颇貙Ω呗殞W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使高職學生重溫中國人民追夢的歷史以及不懈奮斗的偉大歷程,強化了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激發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1.2 有助于高職學生樹立堅定政治信仰。
目前中國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與中國共產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分不開,與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分不開?!爸袊鴫簟钡幕緝群湍繕俗非?,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包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是對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自覺尊重,是對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的莊重申明,寄托著中華民族永不褪色的深刻記憶和昂揚向上的意志情懷。以“中國夢”的提出為契機,進一步開展、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堅定的政治信仰,對高等職業教育來說,是結合時代腳步、緊扣時代脈搏的重要舉措;對一個國家和政黨來說,青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信仰是激發動力的源泉,當代大學生的政治信仰關系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成敗,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3 有助于高職學生確立人生遠大理想。
世界各國的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中國人也不例外。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期待和夢想。這里的夢想、期待與理想、追求是一致的。崇高的理想是一個人為之不懈奮斗的追求和目標,大學階段對每一個高職學生來講都是重要時期,高職學生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努力使自己成長為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才能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和崛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4 有助于高職學生建立科學學業、職業規劃。
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高職學生個人綜合素質及能力的提升與加快國家富強的進程是密切相關的,個體提升推動集體躍升,集體躍升又帶動個體提升。高職學生的學生生涯、職業生涯規劃,從個人角度說是為了個人專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升。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看,高職學生的學業、職業生涯規劃則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可靠接班人和優秀建設者的重要戰略資源。所以“中國夢”的提出能夠引導大學生進一步合理、科學地進行學業、職業生涯規劃。
2 “中國夢”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途徑
“中國夢”她將個人價值、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融為一個有機整體,形成了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引領的中華民族復興強大動力。高職院校應按照“一二三三四”的邏輯思考,分層次實現對學生一體化全覆蓋多維度的引導教育體系推進此項工作開展,即把握“育人”這一主線,依靠學生骨干和青年教師兩支重要力量,緊抓優秀典型學生、經濟困難學生、學習困難學生三類重要群體,強化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社會實踐三大平臺建設,拓展教室、學訓中心,公寓、活動中心、校外實踐基地四項載體功能提升。
2.1 發揮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開展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學生對“中國夢”的認知和理解。
第一課堂是加強學生“中國夢”教育的主渠道。不僅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政策課、文化素質課等課程作用,還要發揮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中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敢做夢、愿做夢。在教育教學環節中要緊緊依靠青年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先進前沿的知識理念多引導多啟發,課下不但與優秀典型學生交朋友,還要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困難學生結對子,要充分利用教室、學訓中心職場文化氛圍對于學生的影響,努力增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堅定學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信念,使學生心中的“中國夢”更加清晰,讓學習成為我校大學生的信仰。
2.2 發揮第二課堂的引導強化作用,開展具有高等職業教育屬性的素質教育,打造適應學生發展階段的“夢工廠”。
第二課堂素質教育項目的實施是第一課堂教育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加強。在素質教育項目設計上,強化職業崗位素質需求與實現個人價值訴求相結合,突出公寓在大學生思想引領中的重要作用,按照“成人、成長、成才”的發展階段,對大學生進行分類、分層次引導。在組織實施上,充分調動學生骨干隊伍在學生中發揮朋輩作用,運用學校、院系、班級(團支部)、公寓團總支、學生骨干微博五級微博體系,引導學生按照月度主題項目活動要求,積極參加收聽收看《學習貫徹十八大教育宣傳片》(大學版)、“我的中國夢”大討論、文藝匯演、“最美中國”主題攝影及微電影創作大賽、“挑戰杯”課外學術作品競賽、文化創意大賽、技能大賽、志愿服務活動等一系列素質項目,選樹不同領域的典型,激勵廣大學生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在軟硬件建設上,有效運用學生管理系統對學生第二課堂素質項目進行評價和支撐,進一步提升公寓、大學生活動中心硬件育人功能,打造適應學生發展階段的“夢工廠”。
2.3 發揮社會實踐的內化升華作用,開展求真務實的社會實踐活動,錘煉本領意志促夢成真。
社會實踐是了解國情、增長本領的最好課堂,也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積極開展以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實踐和素質拓展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社會的認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寒暑假學生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等素質拓展活動與專業學習、社會服務、勤工助學、擇業就業、創新創業相結合管理機制的改革,以學生素質教育成績的形式對學生參加素質教育活動的情況進行量化考核,把學生素質養成的情況記入學生檔案,作為評選和推薦優秀畢業生的重要依據,增強我校學生評價的科學性和社會認可度。通過社會實踐的錘煉,使學生自身理想得到社會現實的驗證,進一步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意志品格,促進個人價值夢想實現,進而不斷推動國家夢、民族夢的實現。
大學處在追夢和做夢的階段,同時大學生也有著圓夢的期待,高職院校要以中國夢的提出為契機,將思想政治教育空洞的理論大眾化、通俗化,同時全面、深入地研究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用中國夢激發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繼往開來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29.
[2]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
[3]習近平.順應世界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N].人民日報,2013-
03-24.
[4]馮秀軍.中國夢與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J].思想理論教育,2013(11).
[5]秦記洪.論“中國夢”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廣西社會科學,2013(06).
[6]格日樂圖.“中國夢”主題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