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校園素質消耗現象隨處可見,“精英式”的比賽和“選拔性”的活動,只調動部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消耗甚至是壓榨少量群體的素質,最終導致失去群眾基礎而失去活動本來開展的意義。因此,探索一套在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中開展素質普及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廣大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加強素質普及教育,讓大學生充分發現自身興趣愛好,提高職業能力、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繁榮校園文化的同時提高自身素質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素質消耗 素質普及 校園文化
綜觀高校素質教育的推進過程,由于傳統教育的影響,第二課堂還沒有形成規范的體系和人才素質缺乏成熟的評價尺度等原因,“第二課堂”教育活動始終未能真正進入或未被完全納入整個學校素質教育體系,素質教育活動得不到廣泛的社會認同。
在大學校園里,當務之急是削弱以“素質消耗”為導向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大學生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素質普及因素。這只會調動小部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消耗甚至是壓榨少量群體的素質,最終導致失去群眾基礎而失去活動本來開展的意義。
強調校園文化活動中素質普及,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運用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開展。
1 在素質教育大系統中謀篇布局,進行政策性引導
在高校進行素質普及教育,必須立足于長遠,統籌安排,統一部署。學校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學校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在經學校研究決定,在學校一些重大比賽項目中加強普適性的元素,提高廣大學生群體參與的積極性。比如在一年一度的校運會中加入“十人十一足”、“集體跳繩”等項目;設置精神文明獎,以鼓勵和表彰在校運會期間在紀律、衛生、風貌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單位;在新生軍訓中,摒棄以系部為單位評選先進的方法,以班級為單位,同時設置軍事訓練和內務整理兩項獎項,這樣就大大增加了獎項的設置數目,讓更多的班級拿到榮譽,從而增強班級集體榮譽感。
2 提倡專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并舉,提高第二課堂的重要性
把大學生素質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正確處理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團學組織和教育教學部門之間的關系。加強第二課堂學分認定,凡是第二課堂學分不夠,都不能予以畢業,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全部的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教育,達到全員育人,素質普及的目的。在推進第二課堂教育中,把第二課堂融入第一課堂,要求教師將講臺變為學生展現自我學習能力的“舞臺”,把傳統的“教-學”模式變為“助-學-論”的模式,教師可以確定每次授課的主題,并在班級內部建立學習興趣小組,學習興趣小組自主開展學習,通過小組內部討論,小組間討論得出結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這樣就把第二課堂搬進第一課堂。
3 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覺規劃職業生涯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必須讓學生從認同素質普及到接受并積極參與。大學院校應當積極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為新生講授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課的教師,必須是從各院系選撥的優秀人才,通過競聘獲得授課資格。任課教師應當定期接受先進理論(如TTT)的培訓,并把這些理論在實踐中進行操作,內容涉及學業指導、職業規劃、經驗介紹等各方面。在職業生涯教育過程中,引導廣大學生都積極參與,進行自我評價,達到自我認知,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職業興趣,樹立良好職業價值觀。
4 及時進行經驗總結
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進行素質普及教育,除了一些理論闡述之外和校園活動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要切實把活動本身融入普適性的元素,而不是為開展活動而開展活動。要從政策引導并且肯定、兩個課堂相互融合、學分認定、形式探索等多個方面進行努力,通過這些措施對學生發出一個明確而且積極的信號:鼓勵所有的大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堅信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自己潛力有待挖掘,肯定每一位學生在校園活動中做出的成績,調動的是全部而不只是“精英”的積極性。把素質普及教育融入職業生涯教育,開展大學生職業導航,需要完善導師制,建立考評機制,進行跟蹤評估,保證教育教學的質量。但是,在校園文化活動中開展素質普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對學校、各系部在各種選拔式項目中造成了沖擊,這需要學校堅定信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忍痛割愛”,讓這種普適性教育不至于半途“夭折”。在素質普及過程中也不能完全取締少部分具有特長學生精英式的競賽,注意每個學生特異性,因材施教,既要照顧大多數,又要發現和培養突出個體。
5 需要加強和改進的環節
5.1 進一步加強素質普及教育的政策性引導和支持 素質普及取得良好效果, 離不開政策的引導,為了廣大的學生能夠持續的、全面的得到健康發展,需要學校的領導決策部門暫時犧牲一些眼前利益。同時減少一些硬性的任務和活動,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選擇的空間。
5.2 加強職業指導任課教師的培養培訓,拓寬導師制工作范圍 素質教育融入職業生涯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提高自身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教師水平直接制約著先進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效果,教師必須在不斷的探索中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可以邀請校外知名職業指導講師對我校教師進行指導交流。
參考文獻:
[1]祝蘇東.地方理工科院校中人文素質普及的若干方法探索——
以福州大學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
[2]翟博.均衡發展:我國義務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J].教育研究,2010(01).
[3]田娟.我國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