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商務的發展,得益于這個偉大的信息變革時代。在計算機網絡信息變革帶來的機遇面前,電子商務企業抓住了,并且真真切切地給用戶帶來了便捷和實惠;當“用戶體驗至上”成為電商奉行的信仰時,“全民擁抱”是必然。二十一世紀,信息產業已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支柱產業。信息產值在商品貿易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斷上升。而電子商務作為一個快速、安全、方便的信息工具,更使信息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關鍵詞:電子商務 信息變革 網絡技術 用戶 信息產業 工具 發展
1 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信息消費與信息環境有密切的關系。信息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社會環境。信息消費作為人的一種自然社會行為,一方面發生于信息環境之中,受信息環境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又通過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影響和改變著信息環境。信息環境與信息消費之間的互動關系是信息資源經濟管理研究的重要內容。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信息環境,反過來又對信息消費環境產生影響。信息環境發生變化并影響到每個行業,電商也不例外。作為企業,更多地應變壓力為動力,積極應對,轉化成企業發展的正能量。畢竟,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有成本優勢。去年網購市場的規模首次突破了萬億元,但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還很小;中國的電商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最起碼未來幾年,增長速度仍然會相當于整個零售市場增速的好幾倍,也會遠遠高于GDP的增長速度。
今年,“11月11日”已不再是光棍們專屬的節日,而是電商、產品提供商、快遞公司、金融機構、網民狂歡的節日,是消費的“大日子”。沒有人能夠否認電子商務對內需的拉動作用。從11月11日零點起,截至當天中午12點,京東的訂單量已經達到平日全天的3倍;截至當天17時31分,僅僅近6小時,電商阿里“吸金”數額已經突破了250億元。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8.06萬億元,同比增長37.1%。而2013年上半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35萬億元,同比增長24.3%。國務院今年8月發布的《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培育信息消費需求”,其中包括“拓寬電子商務發展空間”,“到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可以說,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信息消費的催化劑、倍增器。
2 電子商務激發信息消費
現在很多城市的地鐵、公交等交通工具上有很多促銷廣告,比如:蘇寧O2O購物節的促銷廣告狂轟濫炸般地撲面而來,“4天4夜0元購”在人氣偶像吳莫愁近乎發飆的語氣聲中顯得格外刺耳。除了代表O2O(線上線下結合)模式的蘇寧外,代表C2C陣營的淘寶、代表B2C陣營的京東也都卡位“11月11日”,加足馬力進行促銷,其他如1號店、亞馬遜、天貓等各類電商也都加入“戰場”,使出渾身解數吸引網民網購。“勁爆5折”“刷卡送禮”“充值返利”“紅包派送”等各種促銷手段令人眼花繚亂。而廣大網民也感覺“蟄伏”了好長時間,消費欲望在這一時間一下子迸發出來。
電子商務領域一片生機盎然。“此次O2O購物節預計實現100億元的銷售規模。”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此前就曾向媒體放話。而網購的火爆景象也讓蘇寧顯得底氣十足。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高素梅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網絡消費和服務的快速發展使居民的消費理念發生了改變,網上購物已經成為居民消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2年,蘇寧銷售額同比增長4.8%,其中電商收入增長超過200%,占比達到17%。國美銷售額同比下降20%,而其電商收入增長卻超過100%,占比達到9.2%。
據統計,2012年我國B2B電子商務交易額達6.25萬億元,同比增長27%,占生產資料交易的比例超過10%;2013年上半年,B2B交易額達3.4萬億元,同比增長15.25%。2012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1.32萬億元,同比增長74.8%,占社會消費品總零售額的6.2%;2013年上半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7542億元,同比增長47.3%。可以說,電子商務已經撬動了信息消費拉動了內需。
3 電子商務政策加速創新
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為貫徹落實《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推進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的有關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確定了342個項目作為2013年電子商務集成創新試點項目,并要求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中央企業集團進一步加強對試點項目進展情況的追蹤,加大對試點項目創新方向的引導和支持力度。
確定的342個項目基本囊括了我國電子商務領域集成創新的主流企業。其中大企業電子商務和供應鏈信息化提升方向項目共74個,行業電子商務平臺服務創新方向146個,跨境電子商務方向31個,移動電子商務方向40個,產品信息追溯方向51個。
有專家表示,進入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和富有意義的變化。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自覺性、主動性大大提高,實體經濟領域的大型企業紛紛開展電子商務活動,正在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網上采購和銷售的比重逐年上升,2012年大中型工業企業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2.6萬億元;部分企業的電子商務正在向上下游供應鏈協同、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經營管理等全方位商務協同的縱深方向發展。
可以說,我國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融合速度正在加快,網上網下一體化運作已成為基本模式,來自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和來自外部的網絡交易都在向供應鏈協同和商務協同演化。業務創新點從過去集中在網絡促銷方面轉變為多種商務要素集成創新。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關注重點也從技術本身轉變到更加關注數據、信息資源,以及知識創造、積累和流動對資源控制和配置方式的影響上。業界人士認為,本次工業和信息化部確定試點項目勢必進一步加速電子商務產業的集成創新。
4 電子商務環境要加強改善
我國電子商務產業已連續多年保持高速發展,但產業環境仍亟待進一步優化改善。《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就強調要“完善智能物流基礎設施”、“完善互聯網支付體系”、“實施可信交易”等。就拿互聯網支付體系來說,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互聯網支付行業市場規模快速擴大,各種支付應用軟件、支付模式層出不窮,其不僅提高了互聯網支付的易用性,也給廣大網民帶來了良好的網購體驗,增強了用戶黏性,然而互聯網支付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因網購交易支付導致的經濟糾紛也屢見不鮮。隨著互聯網支付逐步延伸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完善互聯網支付體系刻不容緩。
但是也有專家表示,我國電子商務環境建設在一些方面相對滯后,阻礙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網絡零售市場規則還不健全,價格戰仍然是主要競爭手段,假冒偽劣和知識產權問題仍然突出,網購投訴總量依然很高。此外,物流快遞業無論在服務規模、服務水平、模式創新、內部管理方面都不能滿足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網上支付服務尚需完善和深化,存在服務水平低、支付安全隱患等問題。
政府主管部門應有效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推動誠信建設。探索校企合作培養人才途徑,解決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短缺問題。加快物流行業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完善網上支付體系建設,豐富和創新產品和服務,逐步建立支付標準體系,推動支付安全體系建設。繼續加強電子商務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更好地指導實踐工作。
參考文獻:
[1]宋文官.電子商務實驗室建設方案[J].現代教育技術,2007(04).
[2]林毅夫.信息產業發展與比較優勢原則[N].中國財經報,2000.
[3]鐘慧,海倫.抓住機遇迎接網絡時代挑戰[N].中國電子報,2000.
[4]李淵.淺談信息環境的演變[J].河北科技圖苑,2005(02).
[5]李玉海,陳娟.從ACRL標準談信息素養對信息資源共享的作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08).
[6]張小宇,徐綱紅.培養信息人 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J].引進與咨詢,2003(08).
[7]夏立新,金燕,熊回香.企業信息消費環境初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04).
[8]蔣序懷.略論我國居民信息消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消費經濟,2000(05).
[9]鄭保衛,樊亞平,王靜,張薇薇,郭平.數字化技術與傳媒的數字化革命[J].國際新聞界,2007(11).
[10]董瑞云.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企業信息需求及其實現[J].商業研究,2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