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來自全球各地的12位頂尖科學家、互聯網思想家和技術專家匯聚于2014騰訊WE大會,再次為現場超過2000位中國互聯網從業者帶來12場暢想未來的思想盛宴:從人工智能、腦機接口、基因科技、到外太空旅行探索等多領域的創新和行業趨勢。
與以往展示感受不同的是,如今這些高創新技術已經開始進入與人們生活相適應的磨合期。
太空旅游步入平民化時代
珍貴的航天器材和稀缺資源讓人感覺太空游不會是一場屬于平民的旅行。全球開發太空旅游的領頭羊之一維爾京銀河航天公司發射“太空船二號”,每人票價高達25萬美元。但隨著科技和太空技術的不斷進步,太空游有望步入平民化。
正在籌備火星旅游的“完美太空發展”公司創始人Jane Poynter參加了本次WE大會。Poynter創立了兩家太空旅游公司:World View和完美太空發展公司。World View公司開創了低成本太空體驗旅行的先河,乘客只需花費7.5萬美元就可以搭乘航天艙,在距離地球30公里在太空邊緣遨游、俯瞰地球,首航預計在2016年升空。而Poynter正在參與的“靈感火星”項目,計劃在2021年開啟全球首個平民火星之旅。
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7萬元,可以買一輛吉普自由光、一間北京三環內的十平米小屋,卻從未奢望可以參加太空旅游吧。“這個酷炫的項目并不像看上去那么不可思議。實際上,這一熱氣球技術已投入使用幾十年,風險很低。而且艙內還提供無線上網服務,以便乘客隨時將太空動態呈現在網上。”Jane Poynter興奮地說。
腦機接口掀起新一輪進化
當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如何讓人腦和計算機更緊密地聯合協作成為了科學家下一步的研究對象。在WE大會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和神經學副教授Jose Carmena說,“今年我參與了美國軍方7000萬美元的研究項目,該項目將通過大腦植入物分析、控制情緒,治療美國士兵的多種精神疾病,未來將可以大大降低因精神疾病造成的自殺事件。”
腦機接口是一項已經有50多年歷史的技術,為了幫助有障礙人士,科學家們投入了大量精力到這一領域。Jose Carmena介紹,“腦機接口技術簡而言之就是用機器來連接大腦,通過設備讀取到的大腦信息來控制機器。這項技術有很多應用場景,比如中風病人可以利用這項技術獲得生活自理的能力。”在這一技術的幫助下,未來有一天,坐在輪椅上的人可以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做更多事情。
“目前,腦機接口市場已經達到65億美元,預計到2018年將達到107億美元,市場規模非常龐大。” Jose Carmena說。
有趣的生物感知技術
來自日本的生物感知技術研究者Tomonori Kagaya為觀眾帶來利用生物感知技術研發的新型社交工具——名叫“necomimi”的仿生貓耳朵。
當看到自己心中的男神或女神怦然心動,頭上戴的仿生“貓耳朵”會通過監測腦電波的情緒波動來做出相應的動作透露你的情緒。當你注意力集中的時候,“貓耳朵”就會豎起;當你精神放松的時候,“貓耳朵”就會落下。
這個神奇的可穿戴設備能夠做出動作的原因,是“小耳朵”頭箍上伸出一根探測設備附著在人的前額,能夠監測到細微的腦電波波動,判斷佩戴者的心情。而且記者檢索發現,這款名為“necomimi”的仿生“貓耳朵”在淘寶上開始售賣,標價不到300元。因此可以看出,這些有趣的生物感知產品正在普及為實際的商品。
智能交互讓生活更輕松
我們生活在一個觸摸屏的時代,但你是否想過,能給視頻對話中的家人一個實實在在的擁抱?
來自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的Daniel Leithinger,在本次大會上展示了一款名為inFORM的3D交互界面,顛覆了我們熟知的觸摸屏,讓用戶可以用手來感受和觸摸數字信息。
這款屬于未來的觸感交互屏幕由一千多個柱體小方塊組成,每個方塊都可以垂直升降,實時掃描并復制用戶的手部運動狀態,還能顯示燈光和各種形狀,最后將這些元素以3D的方式呈現,讓相隔兩地的用戶以一種有趣的方式互動。
基因技術推動生物醫藥跨越發展
當下的世界,各種與基因相關的出生缺陷、腫瘤、心腦血管病影響著80%人類的健康和生死,如果能以基因技術推進生物醫藥跨越發展,將能為人類的健康和生命質量帶來大改變。
華大基因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測序公司,致力于用基因科技造福人類,推動個體化醫療和健康的新模式使更長壽、更健康的生活成為可能。2003年5月,華大基因僅用十幾個小時,就在國內第一個破譯出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組序列。96個小時后,又全球首次公布出SARS檢測試劑酶聯免疫試劑盒,并向全國防止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捐贈30萬人份的SARS病毒診斷試劑盒。
“基因科技可以做到的遠不止這些,在令人談虎色變的癌癥上,基因科技也大有可為。”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王俊說。就在今年9月,華大基因發布了國內首個腫瘤基因檢測服務Oseq-T,可以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性,輔助醫生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王俊表示,通過基因排序對癥下藥,一半腫瘤有治愈方案。“希望在20年內,華大能研發出治療腫瘤的完整方案。”
我國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兒出生,但這并非不能預防。2012年,華大做了4萬億的唐氏綜合征篩查,最后發現包括唐氏綜合癥、地中海貧血、先天性耳聾等在內的幾千種單基因病,都可以在很早時候,通過母體血完整檢查胎兒基因檢測出來。
“明年華大將推出3000元測基因組服務,每個人都可以做。而未來會免費提供服務,因此它的價值遠遠大于產生這個數據的成本。”王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