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我國新會計準則重新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但公允價值在我國實際應用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難題,達不到預期的實施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允價值在我國企業應用面臨的難題,并基于此給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公允價值 新會計準則對策 計量模式
新準則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我國會計準則發展的一大突破,標志著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進入實質性階段。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卻并未達到預期效果。本文先是對我國運用公允價值的現狀進行分析,接著對公允價值運用過程中的制約因素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促進我國公允價值運用的對策。
1 我國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應用現狀分析
我國在公允價值運用進程上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7年,財政部提倡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開端。第二階段,2001年財政部的會計準則取消了公允價值計量。第三階段,新會計準則重新采用了公允價值,目前有16項準則不同程度地運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
2 我國運用公允價值計量面臨的難題
公允價值本身就是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歷史成本等傳統的計量模式已不能準確反映會計信息而出現的,盡管在新準則中有16項準則都不同程度地運用了公允價值,但在使用過程中,仍然面臨以下難題:
2.1 公允價值在我國的使用范圍有限。公允價值在我國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無論是準則制定機構還是企業,對公允價值的使用都持謹慎態度,新會計準則限定了公允價值的使用范圍,而實務界更傾向于歷史成本。
2.2 公允價值實際運用難度大。在實際工作中,企業的資產種類較多,而且所處的市場環境一般不相同,活躍市場的交易價格在實際工作中較難取得,因此在實務中,只能大致的估計或采取近似價值。此外,現值技術作為公允價值判斷的主要手段,因投資者與管理者對期望報酬率的預期不統一,導致雙方對未來現金流量值的估計不一致,從而加大了公允價值在實際運用中的難度。
2.3 容易產生利潤操縱現象。當前,我國市場交易的活躍度不高,導致各項資產的交易價格的判斷難度較大,此外,估價技術沒有被充分利用,使得公允價值的相關信息較難獲取,與此同時,公允價值還存在主觀判斷性較強這一弱點,這容易導致管理層進行利潤操縱。與此同時,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披露將未實現損益與已實現損益混為一談,容易混淆企業的盈利狀況,使得凈利潤指標難以真實反映企業的運營狀況和財務狀況。
2.4 企業應用公允價值的成本較高。當前,我國企業大部分財務人員對公允價值如何應用還比較陌生,而培訓財務人員如何運用公允價值的費用很高,造成了企業應用公允價值的成本較高。
2.5 會計人員素質不高。我國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對會計準則的依賴性較強、同時缺乏職業判斷能力,這使得我國會計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而在實際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對會計人員的要求較高,要求會計人員能夠對所獲信息綜合分析以準確獲得計量結果。然而目前,我國會計人員對于記錄和報告這兩個環節比較熟悉,而對于存在著大量職業判斷的確認和計量環節比較陌生,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允價值在我國的運用和發展。
3 我國運用公允價值計量的相關對策建議
①培育公開市場,強化專業評估。應積極完善公允價值在我國應用的市場條件,建立一個統一、開放、充分競爭的市場,努力提供運用公允價值計量所要求的公平交易的環境,為公允價值計量提供可依賴的證據。與此同時,政府應大力支持和發展公允價值計量和評估的中介機構,同時也不能放松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獲取市場要素信息,保證要素市場價格的公允性。②制定規范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會計準則。我國會計準則可以參考國際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適用范圍、應用情況、確認條件、價值確定,以及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附注信息中的披露等做出詳細的規定。對會計準則的進一步規范,一方面是修改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對規定不健全的內容進行查缺補漏。③提高現值技術的可操作性。現值技術是估計公允價值的重要方法之一,提高現值技術的可操作性具體應做到:一是制度相關的規章制度;二是對現值技術的具體應用方法進行規范。④使用全面收益概念和全面收益表。全面收益既包括已確認并已實現的損益,也包括已確認但未實現的損益。前者為利潤表上的損益項目,而后者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影響數,并沒有真正實現,所以不能在傳統的利潤表中反映,需編制全面收益表來反映。⑤培養熟悉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會計人才。為了保證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具體應用時更加客觀、真實,應該培養更多的熟悉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會計人才,提高其對交易和事項的確認、計量、報告做出復雜判斷處理的能力。
4 總結
總之,新準則重新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能更好地反映企業的財務信息,也使得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進入實質性階段。但是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難題有待解決,因此,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公允價值會計準則,使得會計信息更加可靠。
參考文獻:
[1]張敏,簡建輝,張雯,汪曉慶.公允價值應用:現狀·問題·前景——項基于問卷調查的研究[J].會計研究,2011(4):23-27.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謝詩芬.公允價值:國際會計前沿問題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4]葛家澎.關于在財務會計中采用公允價值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7.
[5]劉小草.公允價值在我國的運用分析[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7(6).
[6]管海平.公允價值計量在會計實務應用中的困難及對策研究[J].審計月刊,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