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防控大學生酗酒惡習在校園蔓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當認清酗酒惡習的危害性,發揮學生干部率先垂范的作用;家庭、媒體擔負起社會責任,營造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采取心理疏導等有效方法,加大校園限酒綜合治理的力度,大學生酗酒惡習的狀況就一定能得到有效抑制和改善,就會創造出更加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育人環境。
關鍵詞:大學生 酗酒 成因 限酒對策
近年來,大學生酗酒、醉酒現象日趨嚴重,且酒后滋事傷害事件也頻頻發生。大學生酗酒惡習在校園蔓延現象已經成為困擾高校穩定,并且影響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限酒,嚴禁酗酒,防控大學生醉酒后滋事引發的危害,已是當前高校刻不容緩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大學生酗酒惡習成因分析
大學生酗酒惡習形成有諸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歷史文化因素、生理特征因素、社會環境因素、青春期心理因素和酒風異化因素等。
1.1 歷史文化因素 酒適用于所有飲酒民族,在我國就有以酒代“久”之內涵,表示“友誼天長地久”和“永久”之意;三國時期就有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以看出那時人們飲酒的感受和酒的品位;唐代以后,不論是李白“飲酒作詩”還是蘇軾的“醉飲風亭”等等,都說明酒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酒在各國都有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文化人文內涵,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風花雪月,愛恨情仇都有酒的故事,而“青梅煮酒論英雄”、“杯酒釋兵權”等等,更是在杯酒之間演繹了驚心動魄的歷史風云。
1.2 生理特征因素 適量飲酒確能緩解緊張,可以減輕人的疲勞,改善情緒和睡眠,使人忘卻煩惱,令人心情舒暢,增加社交活動和節日中的歡聚喜慶氣氛。但是,過量飲酒不僅危及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對社會也會造成種種危害。許多有酗酒的不良習慣的人,明知酗酒的危害,但還是控制不住要酗酒,原因在于酒使人體內一種基因變異產生強烈的欲望與沖動,導致過量飲酒或酗酒。
1.3 社會環境因素 長期以來,我國受民族傳統和風俗習慣的影響,把飲酒當作社交和禮儀需要,如逢年過節,親朋好友相聚,都要舉杯暢飲,以增添喜慶氣氛。社會上還有一種 “無酒不成宴” 不成文的規定,洽談生意都要在餐桌上“煙酒”(研究),且飲酒習慣很不文明,酒桌上喝不多不義氣,喝不倒倆不盡興,助長了年輕人酗酒的興致。
1.4 青春期心理因素 從心理上看,人是感情動物,有七情六欲,在內外環境壓力下,人的感情需要有宣泄釋放的途徑。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內心比較孤獨,很少受到挫折教育,進入大學后,遇上郁悶憂傷,興奮激動,思念惆悵或親人相逢,接風餞行,此時酒作為一種精神載體,其文化與疏導功能是任何其他東西所無法替代的。而酒精的刺激、興奮、釋放和麻醉功能正符合大學生青春期心理的需要。
1.5 酒風異化因素 中國傳統的小酒怡情文化,已有了異化的傾向,許多人片面地理解“酒逢知己千杯少”,以為交朋結友離不開飲酒作樂。時下,酒的功效和作用還在被“擴大”,如借酒交情、借酒鋪路等。長期以來,社會上風行的干杯文化,將成功與酒量捆綁在一起,有的大學生認為不喝酒意味著個人未來發展就會輸在起跑線上,還有的人認為大學生是成年人,有明辨是非的認知能力,有權選擇自己愿意做的事,況且,大學就是步入社會的前奏,在社會人際交往中,飲酒是交流的一種方式,大學生喝酒是進入社會人際交往的預演。
2 防控大學生酗酒惡習在校園蔓延的措施
全世界每年有超過230萬人因酗酒而死亡,酗酒是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五大殺手。第61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來自193個成員國的代表呼吁制定出一個控制酗酒的全球預防策略。目前,大學生酗酒惡習在校園蔓延危害極大,已經嚴重影響了和諧校園建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2.1 認清大學生酗酒惡習的危害性 小林與小楊都是福建某高校學生,某晚,小林因喝酒與小楊發生爭執,小林用拳、腳毆打小楊,并致小楊后腦著地倒下而成了植物人。武夷山市法院經審理判處小林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判決小林和該校各承擔92萬元總賠償款的80%、20%。這起因酗酒釀成的小林與小楊兩家人無窮無盡悲痛的災難,教訓極其深刻,也給學校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近年來,大學生因酗酒引發酒后傷身損命、滋事生非而過鐵窗生活的案例屢見不鮮,且日趨嚴重,給學生個人、學校、社會造成極大危害。
2.1.1 社會危害性 酗酒之害,觸目驚心。監獄里罪犯的50%,交通事故的40%和醫院重病人的25%都與酗酒有關,而這意味著數以千萬計的人,數以百萬計的家庭和無數痛苦悔恨都與酗酒有關。近年來,大學生尋釁滋事、打架斗毆、破壞公物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絕大多數是酗酒惹的禍。大學生酒后出現或自殘或失手將他人打傷事件,甚至從事一些莫名其妙的破壞活動,如侮辱女同學、攔路搶劫、破壞設備、放火、駕車將人撞死撞傷等惡性事件也時有發生。
2.1.2 身心傷害性 ①危害生理健康。南方某大學工程系學生蘇南,是個文質彬彬的學生,但平時愛喝酒,酒量很好,他在慶祝自己22歲生日時,20分鐘內連喝20杯百威啤酒,臉色變藍,失去知覺,最終死在醫院。酗酒會使酒中所含有的甲醇持續損害視網膜,從而導致視力迅速下降,甚至失明;酒中的酒精在體內有95%是通過肝臟來吸收解毒,酗酒會導致脂肪肝,形成肝硬化;酗酒還會導致多種消化器官疾病,降低人體呼吸道系統的防病毒能力,使人體的癌細胞增多,誘發多種心臟病變。有資料表明,因酗酒中風而死亡者為不飲酒者的3倍,酗酒者的平均壽命較不飲酒者,要少至15年左右。大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階段,身體的各部器官尚不完全成熟,酗酒對身體的損傷更加嚴重,將直接影響到生理機能的正常發育。②危害心理健康。古人云:“酒能亂性失德”。酒精對人的各種感覺器官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造成一系列心理疾患。酗酒會使人腦器官組織損傷,出現記憶減退、意識障礙、反映遲鈍、過度興奮、動作不協調,導致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和中毒性幻覺癥等精神異常病癥,使人變得待人冷漠或不可理喻;酗酒會使人精神恍惚,沒有家庭責任心,還憤恨自己的親人,埋怨懷才不遇,甚至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對不起自己的不健康心態;酗酒還會導致思維能力下降,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減弱,智能衰退,甚至會出現妄想、幻覺,誘發人格改變和反常行為,表現為焦慮、煩躁、抑郁情緒,嚴重者還會產生自殺念頭。③危害成長成才。歷史上,才華橫溢的“斗酒詩百篇”大詩人李白所生4子都無半點詩才。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因長期酗酒,56歲病逝,所生的5個兒子均愚昧無能。專家實驗表明,大學生正處成長發育期,酗酒會使生殖器官正常功能衰退,性成熟推遲2-3 年;酒后更是使人昏昏欲睡,精力分散,直接影響人的思維和注意力,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休息;酗酒導致思維遲緩,記憶力和判斷力下降,致使智力減退,學習效率下降,學習退步,況且,醉酒后,大腦和身體的恢復又有一個過程,對學業的影響極大;大學生酗酒醉后的興奮狀態常會失態,神志不清還會引發有悖于社會公德,甚至做出傷及他人或使自己遭到意外傷害的行為,由此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受到法律制裁,荒廢了學業,斷送了大好的前程。
2.1.3 校園危害性 大學生酗酒不僅釀成個人、家庭和社會悲劇,還危及到校園公共秩序、公共權益和和諧校園建設。威斯康星大學一項調查表明,有29%的學生因酗酒而曠課,校園中有25%的暴力犯罪和近60%的野蠻行為與酗酒有直接關系,19%大學生和萍水相逢的異性發生性關系。雖然大學生酗酒并非經常引發死亡事件,但會在校園內引發一系列的嚴重后果。大學生飲酒時間通常大多集中在夜間,地點除校園及周邊小吃攤點外,在宿舍內喝酒現象也相當普遍。在宿舍內酗酒吵鬧得左鄰右舍徹夜難眠,在校外酗酒后,深夜喧囂回校更是擾得校園不得安寧,且酒后滋事傷害事件也頻頻發生,嚴重干擾了校園正常的作息制度和公共秩序,侵犯了他人的正當權益,影響了校園穩定,廣大師生怨聲載道。大學生酗酒引發的校園安全事件,全社會都指責高校管理不到位,所有責任都由高校承擔,嚴重影響了學校辦學聲譽和形象。
正因為酗酒有上述種種危害,為了保證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維護正常校園秩序,引起學生、家庭、學校、社會的高度關注,大力提倡不飲酒,采取有力措施嚴禁酗酒,有效防控醉酒滋事。
2.2 發揮學生干部率先垂范的作用 能不能剎住大學生酗酒之風,實施“限酒”取得成效,學生干部是關鍵。學生干部既是“限酒”的組織者,又是“限酒”的主要對象。要防止“對人馬列主義、對已自由主義、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的不良傾向,做到既嚴下又嚴上、既嚴別人也嚴自己,真正使“限酒”成為全體同學的共識。只有從學生干部抓起,以身示范,學生才會跟著學,照著做,才會收到以身作則的效果,使“限酒”工作成為學生干部和廣大學生的自覺行動,還可以通過建立“人盯人”限酒互助小組做好教育轉化工作,即安排一名學生干部幫助一名有酗酒惡習的學生,從學習、思想與行為上經常關心幫助,使受助者在學生干部率先垂范的感染下告別酗酒惡習。
2.3 家庭、媒體應擔負起社會責任 調查發現,許多家長對酗酒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孩子第一次飲酒的原因有31%是父母教的或父母勸飲的。作為家長應當擔當起第一老師的職責,以身作則,在家庭中不興勸酒之風,即便是逢年過節或親友歡聚,也不要互相勸酒,只能酌量少飲,適可而止,盡量不要或少在孩子面前酗酒。同時,家長還應努力改掉酗酒的惡習,更不應組織、鼓勵孩子聚集同學酗酒。作為家長應引導孩子明辨社會上流傳的不健康的酒文化思想,把“酒風”與“作風”、“酒品”與“人品”區別開來,做到既照顧場合,又掌握分寸,既不失禮儀,又不酗酒。遇親朋聚會、喜慶宴會,喝點酒是無可厚非的,但一定要求自己的孩子講究品味,營造不酗酒的良好氛圍。
2.4 營造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 現實生活中, 有不少人染上了酗酒惡習是因為枯燥無味的生活所致,無聊之余便想從飲酒中找到一些樂趣。為此,幫助大學生有效戒除酗酒惡習,除了通過加大宣傳酗酒危害性的力度,為大學生建起一面限酒“防火墻”以外,還應組織科學的、文明的、健康的、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如開展“限酒、健身、讀書”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等,以展覽、小品、相聲、辯論、征文、案例征集、座談會、宣講團等形式,幫助大學生認清酗酒惡習危害性,深切認識到“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養性治愚,提高限酒的自覺性;通過深入持久地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活動,如舉行讀書報告會、讀書講座、讀書征文、讀書論壇、專家講座、好書介紹和讀書心得交流等活動,倡導健康、科學、文明、高雅的酒文化,抵制并逐漸取代勸酒逼酒等低俗的酒文化;通過組織開展如“告別不文明言行”文明勸導等活動,提倡文明飲酒,杜絕無節制豪飲、堅決反對酗酒,最大限度地減少酒害酒禍;通過組織開展有氧代謝運動及各類文體活動等,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是金”的觀念,在廣大學生中倡導“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勇于戰勝自我,遠離酗酒惡習誘惑;通過舉辦專業技能大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創意創業大賽、科技文化節、社團文化節、宿舍文化節等,營造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在活動中培養大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讓大學生在校園里放飛心情,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和諧的人際關系。
2.5 有效地應用厭惡療法心理疏導 酗酒是一種心理病態及其行為異常,會對自身、家庭、社會構成危害。有些大學生酗酒起因是認為喝酒可以消除煩惱,減輕孤獨、自卑、失敗等失意的心理因素,以致減輕壓力,而事實卻相反,酒入愁腸愁更愁。因此,對于有酗酒惡習的大學生不能簡單應用道德說教法,而應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導方法,消除大學生心理障礙。心理疏導是通過環境、說服、解釋、啟發、教育等手段,減輕或消除學生的焦慮、抑郁、強迫、恐怖等不良心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的一種心理引導方法。
2.6 加大校園限酒綜合治理的力度 酗酒是一個根深蒂固的難題,為遏制大學生酗酒惡習在校園蔓延, “組織結構強制”被證明是一種最有效的辦法。早在一九八八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就下發《關于禁止高等學校學生酗酒的通知》(教政廳字003號) 明令禁止高等學校學生酗酒。通知要求對酗酒者和酒后肇事者,要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紀律處分;對觸犯法律的,要由公安、司法部門依法處置;高校校園內的食堂、餐館、飲食攤點,一律不得出售啤酒以外的各種酒,如有違反,要給予經濟和行政處罰;節慶日和學生畢業、結業時的聚餐活動,一律不得飲用啤酒以外的各種酒,在飲用啤酒和其他飲料時也要適度。我國《刑法》第18 條規定:醉酒人違反治安管理的應予處罰,在醉酒狀態中對他人安全有威脅或對本人有危險時,應當將其約束到清醒。高校應依法治校,認真貫徹落實“三貼近”工作精神,加大學生管理力度,針對學生酗酒的現象制定專門的校紀校規,對大學生飲酒要規定“限時、限量、限場所”,酗酒與評先評獎、推優培養、組織發展、干部任用、升學、就業等掛鉤。情節嚴重或屢教不改的,可以開除學籍處理,甚至移交有關部門依法懲處。
3 結束語
總之,只要校園內外聯動,齊抓共管,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就一定能把校園限酒控制在危害最低程度,大學生酗酒惡習的狀況就能得到有效抑制和改善,就會創造出更加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支素華,張積家.中國大學生的飲酒期望結構與飲酒行為[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6(04).
[2]李慧民.吸煙飲酒行為與大學生人格及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05(04).
[3]張霞,劉菲菲.大學生飲酒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