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儀征市堅持創新發展總體思路,按照“調結構、促轉型”的要求,大力發展主導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使工業經濟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目前,已形成石油化工、汽車及零部件和船舶制造三大主導產業。本文主要是對儀征市化工產業進行SCP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SCP分析 結構調整 策略
1 儀征市化工產業簡介
儀征市化工產業經過近幾年的建設發展,已形成以烯烴、芳烴、鹽化工為龍頭,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的大型化工產業基地。目前已集聚了美國普萊克斯、英國博納、日本住友精化、大陽日酸、韓國錦湖韓亞、SK化學、臺灣遠東新世紀、東聯化學、長春化學、長春樹脂、大連化工、香港建滔集團以及中石化儀征化纖、中石油昆侖天然氣、中化國際、江蘇揚農集團、遼寧奧克化學等一批境內外知名的化工大企業。
2 儀征市化工產業的市場結構分析
在 SCP 分析范式里,對產業的市場結構分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市場結構是指對產業內競爭程度及價格形成等產生影響的市場組織的特征。從本質上說,它反映了市場競爭和壟斷之間的關系,主要內容就是分析某一產業內企業之間在市場競爭或壟斷中的表現及其特征。市場結構的主要決定因素有3個,即市場集中度、產品差別化和進入退出壁壘。
2.1 市場集中度分析 目前,儀征主要化工企業已形成了100萬噸PTA、170萬噸聚酯、4萬噸聚酯薄膜、12萬噸EVA乳膠、2萬噸VAE樹脂、5萬噸丙烯醇、3.6萬噸1,4-丁二醇、4萬噸PTMEG、2萬噸順酐、10萬噸燒堿、5萬噸氯化苯、1萬噸對氨基苯酚、6萬噸環氧氯丙烷、2.5萬噸環氧樹脂以及4000噸擬除蟲菊酯的年生產能力。其相對于全國化工產品的產能,市場集中度較低,可見儀征化工產業是一個競爭的行業。
2.2 產品差異化分析 儀征大型化工企業都有自己主導產品,如大連化工主要生產1,4-丁二醇;實友化工主要生產丙烯、苯酚、丙酮等,大型企業之間生產同種產品較少,而且一些企業之間相互需求對方產品,互為上下游企業,產品可替代性小,可見就儀征化工產業內企業之間相互競爭不是太激烈。
2.3 進入退出壁壘 從進入壁壘角度來看,化工行業市場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投資所形成的固定資產由于行業特殊性而變得具有專用性,在轉移時可利用價值較低,退出成本較大。所以,企業一旦進入該市場,產品的銷售渠道完整,有較強的抵御市場的風險,企業也不會輕易選擇退出。
3 儀征市化工產業的市場行為分析
3.1 經營策略分析 儀征化工企業為適應市場變化,積極改變經營策略,提升自身競爭力。一是終端零售與高端批發并舉,通過與有直銷渠道的批發客戶合作,逐步建立終端渠道,拓展直銷網絡,努力減少中間代理,降低經營成本;二是針對供應準入門檻較高的終端用戶,爭取由指定經銷商代理模式轉變為指定廠對廠直銷,深入到客戶的供應體系;三是加強與優質客戶緊密合作,擴大供應份額,對大戶銷售爭取由50%計劃到70%,精細類用戶爭取實現100%供應。
3.2 技術創新行為分析 技術創新是一個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靈魂。儀征化工企業同樣認識到了這一點,紛紛與各大院校和科研園所合作,引進化工人才,成立企業自己的科研工作室。在加大自身研發投入的同時,積極引進現有的先進專利技術,提升產品成次,提高競爭力。以實友化工(揚州)有限公司為例,公司生產的1催化制烯烴裝置就是引進的中石化公司雙提升管(SDFCC)催化裂化技術和DCS集散控制系統的專利權,在國際上比較領先。
3.3 廣告宣傳和品牌創建行為分析 儀征化工園區主要企業越來越重視企業品牌建設,良好的品牌是能有效的將其與不同廠家的同類產品區別開來。大連化工(江蘇)有限公司利用母公司臺灣大連化工在全球的品牌效應,加大宣傳。
3.4 并購行為分析 并購重組是企業發展壯大,邁向更高平臺的一個重要手段。化工園區內企業為增強自身競爭力,更好參與市場競爭,也正在積極實施這一策略。以實友化工(揚州)有限公司為例,先是合并了置年石化(揚州)有限公司和海成化工(揚州)有限公司,目前又正在同中石油洽談合作事宜。
4 儀征市化工行業的市場績效分析
從儀征化工企業實現的總產值來看, 2010年,總產值首次突破200億元,2011年,總產值達到260億元;按照“十二五”規劃,總產值年均增長40%以上,至“十二五”末,儀征化工企業實現的總產值可達1000億元,整個產業呈現了較好發展勢頭。
5 對策建議
5.1 強化政府職能,提高辦事效率 對于落戶儀征的化工企業,政府部門要本著“降低企業成本、提高辦事效率”的原則,明確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能及時、高效、務實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5.2 抓好產業定位,營造產業特色 在選擇化工企業落戶時,要抓好產業定位,深化產業規劃,營造產業特色,嚴格按照 “精細化、系列化、專業化、功能化、高效化”要求,重點發展關聯度大、產業鏈長、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帶動性強的項目,打造儀征化工產業的影響力。
5.3 突出環保理念,堅持持續發展 政府部門要從嚴監管企業,筑牢綠色化工底線;強化科技創新,支撐綠色化工發展;政企合作全面打造以綠色化學理念為指導、循環發展為原則、生態工業為主體的綠色化工產業,全面促進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嵐.全球碳纖維產業的SCP分析[J].科技與管理,2013(2).
[2]林思宇.中國芳療產業的SCP分析[J].價值工程,2012(8).
[3]伍靜.我國化工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