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成為我國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據一項對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顯示:有超過60%的大學生為情感問題所困惑。本文就國際經貿學院的一個真實案例,針對大學生情感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對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積極情緒情感的發展以及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做了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 情感問題 調適策略
學生A女生,經貿學院10級某專業學生,性格開朗,但外表一般,個子不高,體型稍胖,大二開學時認識了某院男生,兩個人剛處朋友的時候還是很好,每天一起吃飯,一起學習,相處一段時間后,男生感覺兩個人性格不合,就提出分手,A女生當時情緒反應特別大,堅決不同意分手,當時還在北門門口發生口角和肢體沖突,后來被北門值班老師和學院值班老師制止,當時女孩子情緒很激動,通過輔導員老師談話,逐漸平息,后兩人又和好,此后,一直三天一小架,五天一大架,前幾天因為一點小事發生沖突,在舊行政樓三樓吵架,兩人動起手來。
1 大學生情感問題的主要表現
1.1 時間分配的不合理,而導致情感的空虛 大學的學習方式和課程設置與中學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逐漸成為主動參與者,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自主安排學習的內容和方式。很多大學生因為不適應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常常無所適從,感到空虛和無聊。原因就在于環境的變化。與高中相比,大學的課程設置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在大學階段,學生要學習專業知識,進一步發揮積極主動性,培養自學能力。在這種學習特點和環境下,一些學生難以走出高中階段的課程學習模式,不能合理分配和利用時間,由此便會形成情感的空虛。
1.2 自控能力弱,陷入情感的波動 現階段,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從總體上看都是健康積極的,但仍有一部分大學生面對學習情感等壓力時會出現心理波動和情緒變化。同時,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尚未成熟,處于心理敏感期,自制力差,遇事容易走極端,同時產生一些其他消極情緒,如悲傷、焦慮、緊張、恐懼等,陷入消極的情緒中無法自拔。A同學就是因為感情問題出現了強烈的情緒波動,經常與同學老師等發生摩擦,容易出現猜忌心理,遇事不能冷靜地思考,從而出現一些過激行為,造成不良影響。
1.3 自我評價的偏差,而引發情感的自卑 A學生在這一點上是比較明顯的,在她的眼中,B男生同學帥氣也有才氣,在學院中是主要學生干部,由于自己外表不出眾,工作能力又不是很強,所以就出現了自卑感,從而在心里產生了恐懼,害怕B不喜歡她,看不起她,所以有一段時間她經常找我和團書記談話要求要為學院同學服務,能否參加學院團學聯等部門,當時我們還不知道她是因為這個原因,還以為她是積極要求進步,所以一直鼓勵她,后來才知道,她這樣做雖然也是要求進步,但原因是為了能配上B同學。
1.4 人際關系的疏離,而促成情感的孤獨 剛剛步入大學的大學生離開了以前熟悉的學習生活環境,面對全新的大學生活,常會出現種種不適應,更有甚者還會出現抗拒、排斥心理,從而出現種種問題。其中,人際關系問題是導致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跟以往相比,大學的學習和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學生們因為生活背景、觀念、性格等不同,交往起來相對比較困難,一旦出現交往障礙,大學生就容易出現情感上的孤獨感。A同學也面臨著巨大的心理挑戰,父母關系一直不是很和諧,到了大二的時候提出離婚,原因是媽媽在外面有了外遇,這件事情對她的打擊很大,內心恐懼,沒有安全感,急需要找到關心自己的人,所以在遇到了B之后就覺得這個就是能關心自己,愛護自己一生的人,所以不愿意分手,也不能接受分手。剛開始在同學中A女生是很受歡迎的,但是隨著自己心態的不斷改變,她也不愿意和同學溝通,甚至同寢室的同學關心她,她都很排斥,怕同學看不起她,更加深了孤獨感。
2 情感問題對學生的影響
2.1 學習成績明顯下滑 A女生每天都陷在感情問題的困擾之中,長時間面對這樣的問題,她漸漸失去了學習和生活的信心,逃避現實,荒廢學業,學習成績直線下滑。
2.2 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情感問題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A女生現在變得敏感多疑,同時還伴隨著焦慮、緊張、強迫等不良的心理反應,身心健康受到了極為嚴重的影響。若不及時排解,還會進一步造成人格上的障礙或缺陷。
3 大學生情感問題的調適策略
進入大學校園后,仍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對待情感問題總會出現心理矛盾。在脫離父母高中期間的嚴管后,有些大學生不顧學習迷失于情感之中,難以自拔。很多大學生由于沒有處理好情感問題而煩惱焦慮造成心理障礙甚至會產生過激行為。因此,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通過以上分析,我們逐漸認識到,大學生在面對新環境時,總會出現不同的情感問題,如何避免情感傷害,引導大學生積極調試心理狀態,是學生、學校乃至社會都要認真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3.1 引導大學生制定個人的發展計劃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思想尚未成熟,他們在思考和探索的同時,容易產生種種心理問題。步入大學后,大學的課程安排與設置和高中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說高中學習更重視知識的積累,那么大學就更重視能力的培養。很多大學生剛步入大學時會無所適從,他們習慣了以往的學習模式,習慣了老師安排,而在大學,學生要自己安排學習的內容、進度以及計劃。很多大學生無法適應這樣的學習模式,就選擇了逃避,放松學習要求,在無所事事的同時,便會產生情感空虛。因此,大學生要擺脫空虛就要不斷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節奏,及時制定階段性的個人發展計劃,確立目標,通過目標的建立及完成,培養自主學習生活的能力,充實自我。
3.2 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我 由于大學生所處的特殊年齡階段和環境,使得其自我意識出現明顯的波動性,往往過高地評價自我,從而形成了驕傲、自負和自戀;過低評價自我而產生自卑、嫉妒。因此,作為當代的大學生,首先對自己要敢于解剖,敢于批評自我,對于身邊的教師和同學對自己所提出的意見和缺點,要虛心接受。其次,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只有在正確評價與認識自我的前提下,才會形成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走出自負或自卑的情感困擾。
3.3 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進入大學校園后,大學生遠離了高中時期埋頭苦讀的生活,人際交往漸漸成為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初入大學,很多學生面對新型的師生關系而不知所措;還有的同學因為生活習慣性格愛好等方面的差異難以適應,容易和同學產生種種摩擦;還有一些大學生,因為性格原因,語言表達較差,缺乏人際溝通的基本技能,久而久之導致孤獨自卑或是抑郁心理。因此,而作為學生教育和管理的主要負責人,輔導員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問題,使其產生歸屬感,讓學生學會構建自己良好的人際關系網。
3.4 關心特殊家庭學生的身心發展 現在社會,物欲橫流,人們對愛情、家庭、婚姻的觀念也出現了很大的改變,這就導致了我們身邊很多離異、單親、家庭暴力學生的出現。他們多缺乏安全感,甚至會抵觸他人的關心。但我們不能忽視他們,要用愛去改變他們,幫助他們。經貿學院08級有一個家庭離異的孩子,從小就和爸爸生活在一起,在大學中他積極向上,要用自己的努力改變未來,這幾年通過老師的培養成長為班級的班長,學院、學生會副主席,現在在長春中信銀行工作,當時是輔導員劉玉紅老師的學生,一次談話,學生對劉老師說:“老師,雖然我從小沒有媽媽,但你們就像我媽媽一樣,關心我,幫助我,讓我成長,我以后一定不辜負你們!”很感動學生的感恩之心,其實老師不但是學生的導師,還是是他們心靈的引路人。
通過此次真實的案例分析,希望我們提高對大學生情感問題的關注度,同時認識到大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對大學生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賈華,肖新發.當代大學生情感問題及其教育方略[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2(07).
[2]陳燕君.淺析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視域下的大學生情感問題[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06).
[3]相天東.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功能及實現[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4).
[4]任富建,吳國友,許德華.新時期大學生的情感分析與對策研究[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6(07).
[5]王之求.大學生情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