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考慮停車場功能、經濟、環境等多種指標體系的基礎上, 采用TOPSIS法按照定性與定量的層面分析社會公共停車場的設計規劃方案,盡可能地保證社會公眾停車場的規劃科學合理,在占用較小空間的情況下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停車場布局 TOPSIS法 指標 規劃模型
1 概述
隨著經濟的發展, 城市小汽車數量增長迅速,原有的一些停車場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公眾對停車的需要。過去的一些停車場在初期規劃建設方面大部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有的設備配置不健全,或有的停車場地日益縮小,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停車場一些基本功能的弱化。而社會公共停車場布局與建設不當造成交通擁擠,投資虧損,環境惡化的現象。正確地規劃選擇停車場位置,規范車輛停放,對解決道路交通擁擠,提高通行能力等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本文主要采用TOPSIS法,對當前的停車場規劃模型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求在此基礎上完善停車場的規劃布局,為社會公眾提供高效暢通的停車環境。
2 基本思路
TOPSIS法是一種類似簡單加性加權法的排序方法,其主要核心思想是盡可能地找到一個接近理想點的點, 使理想點評價函數S正最大和反理想點S反評價函數最小, 并構造出理想點貼近度函數T, 通過函數S正、S反和T來判別規劃方案的優劣性。使用這種方法能夠實現評價指標體系的多目標性、多方案等優勢,給停車場的建設決策者提供了可比較的不同選擇方案,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停車場設計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也能夠產生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2.1 對交通小區的劃分
建設停車場首先要對規劃區域的車輛數量、停車頻率進行數據統計,模擬分析。然后在規劃的區域合理劃分交通小區。一般來說是遵循按照行政區域的劃分原則,然后根據規劃區域內停車需求分析出哪塊區域是比較集中的停車區域,做出幾個不同的可供篩選區域,綜合評定區域的停車環境、優勢劣勢、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因素。最終形成不同的停車場布局的比較方案。
2.2 指標建立
3 結論
“TOPSIS”法是一種多目標決策方法,本文提出該方法應用于社會公共停車場規劃布局。與其他方法比較,該方法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充分體現了多種因素統籌考慮,避免了追求局部效益的盲目性,并且該方法原理簡單,使用方便,結果明確,指標可在日后規劃工作中進一步完善,為今后社會公共停車場布局規劃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沈金程.居住區規劃中的停車場規劃[J].城市問題,2004(5):23-25.
[2]趙彩.中小城市停車場規劃[J].科技信息.2007(29):365-366.
[3]張毅.城市公共停車場規劃評價指標體系解析[J].城市問題,2007(7):40-42.
[4]劉蘭輝.大城市商業區停車行為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 2002。
作者簡介:
李永榮(1983-),女,工學碩士,重慶交通職業學院講師。
房濤(1982-),男,工學碩士,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