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房地產業發展迅速,逐步成為了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拉動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為了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建一套完整的房地產市場健康體系,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很有必要。本文就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健康體系 房地產市場住房保障體系 預售制度
1 房地產市場健康現狀描述
“健康”原本用來形容人的身體和精神方面的良好狀態,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同樣的,對房地產行業而言,良好的市場機制和穩定的外部環境對其發展至關重要。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相對穩定,作為國民經濟的最新增長點,它為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此外在開發投資上,房地產業的投資潛力也是很大的,目前在投資結構當中,價格走勢逐漸趨于穩定??傮w來說,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健康狀況良好。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影響到原本良好的發展態勢。具體來看,影響我國房地產健康的狀況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城市化發展水平。隨著城市化發展進程的逐步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口涌進城市,居民對住房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同時,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他們對住房質量和房產服務水平的要求也更為嚴格。②流動人口的增加。隨著我國流動人口數量的大幅增加,相應地對住宅的需求量也進一步激增,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狀況產生了一定影響。③城市改造。在改造環節,通過對舊城建造,原有的城區住房結構也發生了相應改變,居民住房面積進一步擴大,也在影響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狀況。④改革與市場發展。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發展的逐步穩定,勢必會對我國的房地產行業造成影響。
2 房地產市場健康的內涵
所謂房地產市場健康是相對而言的,受我國地區發展水平的限制,各地區房地產發展情況差別明顯,同時還處于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體系當中,隨著市場的發展各階段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通過對比不同地區房地產發展的情況,結合影響房地產發展的因素來看,房地產健康就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過綜合各個影響因素,如房地產發展的規模、整體結構、戰略目標和發展方向等,進行整體性的把握,通過協調和調整各因素間的關系,實現房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偠灾?,一個健康的房地產市場必須能夠容納足夠數量的競爭主體,通過競爭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
首先,對房地產市場來說,健康是一種和諧穩定的理想狀態,根據健康程度,可將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狀況分為健康和不健康,而健康狀態又可以分為基本健康和非常健康;不健康狀態又可以分為輕度不健康、重度不健康以及嚴重不健康。一旦房地產市場處于嚴重不健康狀態,再加上處理措施不當,則房地產市場勢必會陷入市場危機,對今后的長遠發展造成不良影響。此外還要注意,絕對健康狀態對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來說是不存在的。其次,一個健康的房地產市場還有一個顯著特征,即實現持續發展,既能保證當前形勢下的市場需求,又能把眼光放長遠,合理規劃,統籌兼顧,正確處理資源、人口和環境的關系,為未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最后,房地產市場還具有很強的區域性特征,因此各地區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狀況和評價標準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針對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和未來趨勢,各個地區的房地產發展策略要進行相應調整,并根據實際需求不斷補充和完善。因此,一個健康穩定的房地產市場,必須具備良好的外部基礎,即穩定的發展環境和運行機制,房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評價房地產市場健康與否的重要標志,評價指標主要由經濟、人民生活、環境三方面組成。只有適應了這三方面發展的需求,才能建立起和諧穩定的房地產市場健康體系。
3 房地產市場健康概念的特征
根據房地產市場健康的內涵,筆者分析了房地產健康的基本特征,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四點:
3.1 系統性:影響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因素眾多,既有外部原因,如城市的產業結構、政策變化以及土地供應情況等;又有內部原因,如開發商的整體實力和購房者的心理等。同時這些因素相互獨立,彼此影響,對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房地產市場健康體系是一個綜合的結構系統,在分析時,要考慮全面,分清主次,抓好重點,將它們置于一個完整的系統當中。
3.2 動態性:房地產市場的評價內容和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在評價過程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作出相關調整。并在此過程中,不斷補充和完整房地產市場健康體系的標準和規范。
3.3 區域性: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受區域性影響很大,不同地區的房產價值和發展情況存在明顯差異。同樣的,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健康體系建設也具有區域性特點,一些東部沿海地區的房地產業往往起步較早,基礎雄厚。
3.4 相對性:對房地產業來說,所謂健康與否,是就評價的對象來說的,并不絕對。因此,對房地產市場健康體系而言,研究對象必須統一固定,前后一致,否則會影響房地產評價的結果。
4 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體系的反思和對策
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存在著產權不明晰、融資渠道單一以及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合理等種種問題,結合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當前形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4.1 走出“土地財政”困境,改革土地稅收政策。土地是發展房地產行業的根本所在,是進行房產開發的前提和基礎。在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土地產權,開發商在實施開發時,常因房地產資源的分配和產權歸屬問題引發糾紛。中國的人口數量和結構決定著當前住房高增長的需求,但由于土地財政的普遍存在,由土地帶來的稅收占地方預算收入的比重過大,造成了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抑制民間投資,不利于市場秩序的穩定和長遠發展。同時,土地財政還造成了房價增長,房價過高,嚴重威脅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構建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健康體系,必須從根源上解決房價過高和增長過快問題,即調整地方財政收入結構,推動稅收結構多元化,盡快開征物業稅。
4.2 調整住房結構,建立健全住房保障體系。保障性住房是解決房地產市場經濟問題、社會問題一項重要舉措,住房保障的落實有助于社會和諧,有利于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我國保障性住房制度自建立發展至今,已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由于經濟和社會發展階段及漸進式體制改革的路徑限制,在制度建設方面還非常不完善。
2008年以前,我國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總體上呈現“類型少、供應量少、覆蓋面小、供求矛盾大”的特點,保障性住房不僅在融資上相當困難,而且一些配套支持發展嚴重滯后,再加上地價上漲和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保障性住房土地供應也難以保證,保障性住房機構建設落后,分配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使得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一直飽受詬病。2008年以后,保障性住房這一重要供給,到目前擴充了大量的公共租賃住房、限價商品房以及各類棚戶區改造的多方面供應體系。
4.3 完善預售制度,拓展融資渠道。我國現行的商品房預售制度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預售制度使得房地產開發市場的門檻過低,刺激了非房地產開發企業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沖動;其次,商品房質量無法得到切實保證,商品房預售制度導致開發商和購房者嚴重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對于所購房屋綜合信息的掌握處于絕對劣勢地位,消費者在商品房質量達不到預先要求的情況下也不得不違心接受;第三,有些開發商利用商品房預售變相進行非法集資活動,例如通過收取定金、誠意金或認購等方式損害消費者利益。以上存在的這些問題都是由于現行的商品房預售制度存在缺陷所致。雖然商品房預售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但是驟然取消期房預售制度,必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過大的沖擊,在目前房地產融資渠道比較單一和房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必須要通過軟著陸才能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避免金融系統風險,穩定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理性發展。因此本文認為商品房預售制度的廢除還不合時宜,必須改革完善現行商品房預售制度,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進一步完善預售監管措施,加強監管。也是商品房銷售方式實現逐步轉型,平穩過渡的必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劉洪玉,沈悅鄭,思齊.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應注意的問題[J].城市開發,2005(04).
[2]宋春華,梁運斌.構建房地產市場體系的基本框架[J].管理世界,1994(05).
[3]董裕平.房地產市場的理性調整與通貨膨脹控制[J].財經科學,2008(11).
[4]付東,雷學軍.中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分析[J].特區經濟,2012(10).
[5]郭振江,隋玲,張秋.論信息系統管理在房地產中的應用[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9).
[6]王東峰.新形勢下房地產銷售的發展趨勢初探[J].城市建筑,2013(06).